□ 周紅巖(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中學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從新課程標準出臺以后,但凡是教學比賽課或是交流展示課——改變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經成為體育課堂上的流行語。很明顯,我們的教學理念、思想正在發生著改變,這種改變是與時俱進的,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也是必須的。現今,所有的體育教師都明白,體育學習方式的改善對促進學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活動。這種活動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能動的主體,是教師探究性地教和學生探究性地學共同探索知識的發展過程。下面就在體育與健身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實踐與思考。
目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有了極大改善,大多數學校都擁有了塑膠跑道、天然或人工草坪,不少學校還有室內球類館、體操房,器材也是豐富多樣,這都為在體育教學中創設較好的健身環境提供了機會,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場地設施、豐富多樣的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營造生活情境,使課堂生活化,把學生置于體育練習情境之中,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健身能力提供場所,為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作好鋪墊。
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是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性學習的基礎。教師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學情境,營造探究學習的氛圍,還要引導學生自我探究,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體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個人、小組、集體的練習活動達到健身目的,同時養成健身興趣和習慣。
教師要創造提問的環境,讓學生意識到他們能夠提問、可以提問、有權提問。教師要給學生親切感而不是畏懼感,要讓學生覺得是好朋友,有什么話都想跟教師說。那么他們的奇思妙想都會呈現在教師面前,而教師可以幫他們及時梳理、概括,正確引導學生去學、去練。記得一位學生對我說:“老師,我天生就是平腳底,爸爸說平腳底跑步跑不快的。”有了家長的這樣一句話,孩子還怎么能跑得快呢?我沒有告訴他答案,而是對他說:“這節課我們要進行30米往返接力跑,你可要加油哦!”教學時,我故意先把他安排在最強的一組比賽,結果取得了勝利,在小結時我有意表揚他的表現非常優秀,幫助小組共同取得了勝利。在重新分組時,好幾個小組都邀請他加入,雖然在后面的比賽中他參加的小組有輸有贏,但他沒有表現出畏縮情緒,反而練習情緒特別高漲,在最后課堂總結時我說:“不要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先看一下你是否經過努力了,也許努力后你會有特別的驚喜。”此時,我看到的是他充滿著自信和得意的表情。
如教學立定跳遠時勢必出現學生落地前沖、后倒、落地聲音響等錯誤現象,教師及時指出并糾正,學生也能改正,但失去了一次思考想辦法的機會。如果教師改變教學手段,先讓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是能發現錯誤的,再請學生想辦法改正,最后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改正的。通過改變教學手段,學生就從被動學習掌握變為主動尋求答案。雖然結果相同,但學生從教師主動教變為自己主動學。又如教學踢毽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分組,收集資料了解踢毽子的來歷、父輩兒時是如何踢毽子的等,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并讓個別學生嘗試踢一下,其他學生觀察與自己收集的資料有什么不同,教師再進行正確動作的演示。這樣使學生對踢毽子有了全面的了解,具有感性認識。最后通過小組自主練習,教學效果可謂事半功倍。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踢毽子,更重要的是通過合作探究了解了踢毽子的歷史,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練習積極性,更加強了團結合作的意識。
合作探究既需要學生一起通過觀察、思考、歸納、概括得出結論,也需要教師在關鍵處作恰當點撥,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合作探究的情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明確方法。
課改要求評價要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生應該參與對自己學習的評價。教學時,我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投入、合作精神、探究意識等,讓學生參與對自己學習的評價,通過小組互評、全班互評,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如教學籃球運球時,當學生掌握動作后,教師可先讓學生分組練習,在練習中想出運球的各種方法,然后讓學生評價自己的練習方法有什么好處,并評價其他小組方法的優缺點,師生再共同挑選其中的幾個方法進行集體練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
探究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體育學習內容中的原理和規律性的東西。是一種學生主動研究的學習活動,是一種現代學習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通過個人及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適度的研究,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也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