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小蓮(廈門南洋職業學院福 建省 廈門 361012)
2007年4月,為進一步貫徹黨和國家“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加強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教育部攜手國家體育總局和共青團中央高度重視,頒發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這一政策的出臺,是黨和國家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深化了我國體育教育目標,擴大了實施的覆蓋面,將學生群體納入到國民體質健康對象中來,以陽光體育運動為契機,創造校園體育鍛煉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而陽光體育運動這一概念的提出,又區別于競技的體育運動,通過貼近自然,走向陽光,而培養學生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提升學生的體質。這是國家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重要舉措,對于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陽光體育運動是在體育練習的基礎上以增強學生的健康為基本目的,以提升全面素質為終極目標的全國性體育活動,它區別于傳統競技的體育。我國開展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強調了一是群體的廣泛性:要在各級教育和體育的相關行政部門、共青團和學校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高度重視,以推進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為工作的重心和突破口,強化學校的體育工作,在全國各級學校掀起陽光體育運動的高潮。二是時間的延續性。國家開展的陽關體育運動希望在3年的時間內通過“每天陽光運動一小時”涵蓋全國85%的學校,并使85%的學生可以達到健康體質的基本標準。陽光體育運動是一項持續發展的運動,具有科學合理性,需要堅持經常,通過每日的兩項運動促使學生達到身體素質過硬的目標。三是活動安排系統化。有效的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需要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系統,學校要根據體育運動的開展情況和學生體質的變化情況進行追蹤調查,將測試成績匯總為學生成長記錄或學生身體素質的報告,要跟隨學生檔案,作為畢業和升學以及考核的重要依據。積極配合體育教學,確保每日學生的鍛煉時間,將陽光體育運動納入教育計劃,并制度化。四是形式多樣化。通過多種宣傳方式,使陽光運動的口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深入人心。
國家體育總局在2006年對全國國民體質檢測結果中顯示結果如下:我國學生身高和體重有所增加,與此同時,超重與肥胖的比例也在上升,這成為影響學生群體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的視力、肺活量、爆發力、速度和耐力都有相對下降。大學生視力下降占總體學生的82.68%。19歲到22歲的年齡段女生的肺活量下降最為明顯。我國學生肺活量、體能素質持續下降十年,耐力和素質持續下降二十年。學校和社會的壓力過大,體育時間被占用,體育課往往被文化課所取代,所處的地位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學生運動量明顯不足。
我國高職院校對體育課的投入問題較為突出。學生增長人數和體育設施的配備不成比例,學生對于體育器材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學校的體育資金投入遠遠達不到國家的要求。體育教師的配備數量少,分配到每個體育老師的工作任務量大,而且在高職院校中,鼓勵措施缺乏,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以及創造性教學無法實現,由于高職體育教師的年齡結構存在差異,對于前瞻性的高科技技術教學無法適應,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課的需求。高職的部分學生對體育項目熱衷,卻因為場地和器材的緊張問題而影響了鍛煉的效果。
意外傷害事故是影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正常工作。學生維權意識較比以往學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校體育教學和活動中一旦出現事故很難厘清糾紛,面臨索賠現象,高職院校對于一些對抗性的,高難度的,可以增強學生意志力的體育項目會下馬,致使學生的體質和耐力下降嚴重,長此以往,學生身體出現問題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加強組織領導。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共青團組織攜手成立全國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工作小組,明確權責,分工合作,制定組織中相關的實施細則,使全國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有組織保障。根據全國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的要求,各級教育、體育、行政、共青團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按照上級組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院校學生發展的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組織本校學生進行陽光體育運動。各級領導要組織建立健全監督機構,切實的將學校陽光體育運動落到實處,確保其順利開展。
體育職能部門在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針對學校的具體情況做好總體目標的確定,制定行之有效的計劃,并做好組織、協調、督導、培訓和評價激勵的工作,以便陽光體育運動的有效開展。學生管理的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體育部門完成任務,支持和組織學生開展各項體育鍛煉、競技比賽,組織協調各項體育運動的有效開展。
高職院校學生活躍,體育社團和學生會等學生組織是開展體育運動的執行者,他們開展的活動可以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通過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增強身體素質,緩解精神壓力和學業壓力,在競技中擴寬人際,學會協作,培養團隊意識,不斷進行選擇,學會自主鍛煉和自我評價。以學生組織和社團開展體育運動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集文、體、娛、競于一體的多元體育活動,為高職體育教學做有益補充。高職體育社團已成為高職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有效推動校園課外體育的開展和實施。學校要對社團高度重視,積極引導社團,因勢利導,做好指導和管理。社團自身要不斷完善和進步,合理安排運動時間,擴大宣傳,提高場地利用率,激發學生自主積極的參與體育運動。
體育俱樂部利用學校體育場館,經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指導,以學生自愿參加為模式的公益性和有償服務相結合的組織。在我國體育改革發展過程中,已然成為被更多青年人所接收的課外體育活動模式之一。體育俱樂部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對于體育項目進行自主性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合理安排體育課程,并可以保障學生體育鍛煉的持續性和長期性。活動靈活,內容豐富,在受到良好的體育指導外,還可以進行體育咨詢和聆聽知識講座,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的體育運動由被動向主動過度,促進學生體育運動的養成。
陽光體育運動可以以文化藝術節的形式開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可以增設素質拓展項目,減少競技和興趣弱化的項目,體育運動的設置增強趣味性和時代性,引入特色和民族風情,帶給參與運動的學生體驗快樂。比如武術、毽球、觀看體育錄像、開展趣味運動會等等。
總之,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廣開言路,積極聽取各方意見,豐富學生體育運動的載體,使學生體育運動變為自覺行為,從而增強體質,享受快樂,實現學生身心靈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1]馮唯銳,徐蕾.“陽光體育運動”解析及高校實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7.
[2]楊樺.深化“陽光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1.
[3]羅振宇.關于在學校中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理性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1.
[4]張曄.湖南省高職院校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