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霞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 臨夏 731100)
淺談協調多媒體教學中的若干關系
李永霞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 臨夏 731100)
多媒體教學;協調主體地位;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模式以圖文并茂、聲像相輔、動靜結合的多種形式,加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和教學內容的理解及感受,而且其包含的信息量遠大于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所以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作為一位教師要想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諸多關系需要協調。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自學和探討的機會。所以“教”的含義不是如何把教案設計的井井有條,而是要看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學習活動是否合理有效,有沒有給學生創造愉快的學習情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一般多媒體教學,教師往往按照已制作的課件,按照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進行講解,造成教師埋頭操作計算機,演示課件,口中念念有詞,卻無暇顧及學生的反應,不了解學生對所授知識的理解接受程度。更為極端的是,一些教師把多媒體課件作為電子教案或課本的翻版,在課堂上,教師始終讀課件,不解釋授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不講究授課的藝術和原則,教學效果只會更加糟糕。另外,教師往往為了演示多媒體課件又不得不使用固定在電腦上的鼠標,這樣就把教師禁錮在了多媒體控制臺上,一些教師往往沒有主動站到臺前與學生交流的意識,更加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多、節奏快,往往會更加抑制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所以教師在實施多媒體教學過程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到課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教師主導作用的實質在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教會學生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
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生互動一般采用串講串問的方式,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上課活動時間少,學習主動性體現也很不夠。采用多媒體教學以后,教師如果把握不好,往往使得整個上課時間變成教師的個人“表演”,學生的自主性幾乎全部埋沒,所以,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必須時刻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不要片面講究課程容量,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允許學生發問,在課堂上提供一個平等、互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從而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課程容量一般是指講授知識的量。多媒體教學速度快、知識信息量大,形象直觀,能給予學生豐富的和最新的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因素恰當的運用,只有使用得當才會發揮其優勢,否則,將適得其反。
教師往往把每一次多媒體授課作為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都采用課前準備好的“程式化”課件,自覺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速度,忽視學生的思維節奏,使學生不能兼顧聽、記,沒有思考和感知的時間,更沒有分析、整合、儲存的時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越積越多,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多媒體教學效果減弱。當我們體會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后具體實施就不會太難,其核心是合理安排進度,科學分配耳、眼等感官的信息容量,上課時應以耳聽為主,手記為輔。幻燈的信息量不能太大,字不能太小(大于30號為宜,以免眼睛吃力),課堂中間適當安排音樂插曲以控制節奏,最終達到優化控制。實際上,一堂課就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學設備等組成的控制系統,教師備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控制系統軟件的設計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考慮系統中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系統、全面、科學、綜合考慮課程的進度、容量、難度、節奏及媒體使用,才能編寫出最優的課堂運行“程序”(教案)。
值得警惕的是,教學管理者缺乏實際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多媒體教學容量大極其推崇。在“給學生減負”的方針指導下,發現傳統板書教學模式需要兩學時的內容,多媒體教學一學時就可以完成,所以將原先安排的學時數大大縮減。尤其是一些專業課,從最初的96學時,減到72學時,再減到56學時,甚至減至48學時,這樣導致上課教師的課程時間和課程容量比例嚴重失調。想控制節奏、突出重點、理清難點很難。
多媒體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很少板書,主要通過投影儀展示教學內容,教師節省了板書時間,但學生課堂筆記就非常倉促,或者干脆不記筆記。實際上課堂筆記對學生很有幫助,適當動手記筆記相當于給大腦一定的休息和思考時間,通過記筆記學生對整堂課的內容可以把握得更全面,還可加強記憶。另外由于課堂教學中每個時刻只能觀看一張幻燈片,如果沒有筆記則學生不便于前后內容的比較,沒有任何關于知識歸納和重點、難點的標記,這不利于學習。
所以,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和安排教學進度,解決好多媒體教學課程容量大和教學節奏快的矛盾,并注意學生筆記的安排。一般可以考慮,一大節(2學時,90分鐘)的課堂中,應留10分鐘左右不講新內容而是另行安排討論、自習、做題等,課堂筆記根據教師所講內容只記教學內容綱目和重點、難點、疑點,在課前或課后將課件拷貝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課后整理筆記。
所謂現代化教學,不僅要把諸如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教學過程,更重要的是要以現代化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整個教學活動。多媒體教學不僅僅要求教師具有操作計算機和課件制作的基本技能,更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充分認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不是為多媒體教學而一味地追求多媒體教學,而是通過各種媒體的利用使學生更形象地掌握和記憶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多媒體教學既不能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不是每堂課必須采用的,只是一種教育教學手段而已。
對那些用常規教學方法就能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內容,就沒有必要耗費很多精力、財力去制作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而對比較抽象,難以用語言、板書描述的課程內容和用常規教學方法不易被學生理解的某些規律、定理等就需要利用多媒體促進教學。例如對一些數學公式或定義定理推導的教學內容,用多媒體把已編制好的推導過程演示出來,就顯得機械、呆板。而利用傳統的板書講解,形成師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的氛圍,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地掌握。又如生理課中的“細胞離子轉運”,由于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像力,教師授課費力,學生聽課吃力,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整個轉運過程,關鍵的地方還可以隨時調整畫面的大小和空間圖像,從而使教師容易講解,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G420
A
1671-1246(2012)10-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