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蓉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6)
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的護理體會
馮蓉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6)
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護理體會
脊髓損傷伴截癱是指因意外因素所致的脊柱損傷,進而引起脊髓損傷所致的損傷平面以下運動、感覺等功能的部分或完全喪失。這類疾病往往發病突然、傷情較重且復雜、并發癥多、護理難度大,因此,必須加強治療、護理和康復指導。筆者對10例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均行前路減壓術)進行了護理和康復指導,使患者增強了治療的信心,減少了并發癥,達到了預期目的,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多因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高空墜落、跌倒等原因受傷,患者往往沒有心理準備,在身體上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時,還要面臨殘疾、癱瘓甚至死亡的可能。因此,患者脊髓損傷后常處于悲傷、恐懼、憤怒、悔恨、依賴、消極甚至厭世的狀態。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要耐心、細致地觀察患者的言行并做好積極、有效、全面的心理護理,從而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研究表明,與其他疾病的患者相比,外傷性截癱患者的心理表現有許多特殊之處,他們一般都要經過痛苦期、達觀期、悲觀期或奮發期,而對其心理反映過程中不同時期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有助于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健康[1]。另外,還應時刻關注患者家屬的心理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家屬的心理活動變化直接影響著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2.1 預防高熱
頸段脊髓損傷時,患者常會高燒達40℃以上(有時呈持續高熱)。這主要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體溫調控能力降低有關。體溫異常是病情危重的重要體征之一,可給予頭部置冰袋或冰帽降溫,同時可將冰袋置于大血管走行的淺表部位(如頸部、腋下、腘窩、腹股溝等);也可用50%酒精、冰水擦浴,調節室溫且維持在20℃~30℃,通風,減少被褥,可將患者肢體或胸部暴露。必要時可使用冬眠藥物進行降溫,但由于患者的適應能力降低,應注意防止降溫過快、過低。張立等[2]研究發現,急性頸段脊髓損傷可繼發低鈉血癥,發病率為45%~100%。為了補償高熱時的代謝消耗,應補充足夠的水分、維生素、糖、氨基酸以及電解質等。
2.2 預防呼吸系統并發癥
頸段脊髓損傷后,應及早預防呼吸功能障礙。截癱患者因咳嗽反射被抑制,加之長期臥床和痰液引流不暢,容易導致墜積性肺炎,此時,應鼓勵其做深呼吸、用力按腹咳嗽,促進肺膨脹和排痰;同時,協助患者翻身,從肺底由外向內,由下至上叩背,以利痰液松動,促進排痰和肺膨脹。咳嗽無力者可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和負壓吸引以使分泌物排出。研究顯示,呼吸肌功能受累的程度與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呈正比[3]。因此,要指導患者早期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以增加呼吸肌對疲勞的耐受程度。此外,高位脊髓損傷伴呼吸困難者,早期行預防性氣管切開是減少呼吸道梗阻、防止肺部感染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維持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減少致命性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的機會。
2.3 預防泌尿系統并發癥
每次插導尿管、沖洗膀胱等操作時均要求嚴格無菌操作,預防尿路感染,每隔4h導尿一次的間歇導尿法可降低泌尿系統感染率[4],保持膀胱脹縮功能,有助于建立反射性膀胱,還可縮短留置尿管的時間,降低尿潴留發生率,恢復自主排尿功能。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膀胱一次,如有感染改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沖洗,并增加沖洗次數。臨床研究顯示,多飲水(每天2500~4000ml)、多排尿,對尿道可以起到自凈作用,因此,應鼓勵患者多飲水[5]。此外,膀胱功能性訓練是泌尿系統護理的重要環節。截癱為腦部高級神經中樞貫性中斷,而脊髓本身的下級中樞功能猶在,因此,鍛煉恢復自主性排尿功能,制訂夾開尿管時間表及飲水時間表,可避免插尿管給患者帶來痛苦及尿濕衣物,同時應指導患者變換體位,盡量排空尿液,訓練建立自主性膀胱。
2.4 預防消化系統功能紊亂
受傷早期,患者可因消化功能紊亂引起腹脹,應適當限制其飲食,給予靜脈輸液補充營養。研究顯示,反流是頸椎骨折高位截癱患者嚴重而危險的并發癥,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胃腸功能紊亂等有關[6]。健康人的糞便在大腸的平均運送時間是31.5h,脊髓損傷后時間延長至(86.6±17.6)h,導致了便秘發生的高危險性[7]。因此,應積極訓練患者定時排便,每日定時刺激,利用胃結腸反射,促進排便;按摩下腹部,刺激肛門區誘發排便;增加患者食物中的粗纖維含量,合理調配飲食,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如果出現便秘,可用通便藥物幫助排便。對于大便失禁的患者,我們采用衛生棉條塞入直腸及定時訓練的方法,以促進腸道肛門括約肌功能的恢復,效果顯著,這也與既往研究相似[8]。此外,排便失禁時,糞便會殘留在肛門周圍,易引起皮膚糜爛,因此,要及時擦拭和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必要時可涂抹潤滑油以保護肛周皮膚。
2.5 預防壓瘡
預防壓瘡是截癱患者始終要注意的問題。由于患者失去皮膚感覺和主動翻身能力,故應加強對其進行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按摩。保持床單位平整,凡骨隆起部分需墊以軟枕、海綿墊或使用氣墊床,早期每2h翻身一次,以后根據病情好轉程度逐步改為3~4h翻身一次;情況允許者可適當變換體位,仰臥、側臥或俯臥位交替。保持床鋪、皮膚清潔干燥,每日晨、晚間護理清潔皮膚,及時處理排泄物,皮膚易出汗部位可用滑石粉或爽身粉。此外,應注意患者營養狀況,及時去除壓迫因素,經常按摩受壓部位,以促進血液循環。
2.6 預防關節僵硬及肢體攣縮、畸形,加強功能鍛煉
由于患者截癱平面以下軀體運動功能喪失,易發生肌肉廢用性萎縮、關節強直或屈曲攣縮、足下垂等,故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應每日兩次進行肌肉按摩和活動關節,保持關節功能位置,如足部用軟枕支墊使踝關節保持90°左右,以防止足下垂。下肢可使用彈力襪,以減少靜脈血液淤滯。待患者神經損害或壓迫癥狀緩解、呼吸平穩后,即可進行康復訓練,包括肌力訓練、肢體功能訓練、坐位平衡訓練、轉移訓練、輪椅的使用、步態訓練等,努力使患者完成自身生活需要。
2.7 預防深靜脈血栓和肺動脈栓塞
深靜脈血栓和肺動脈栓塞常發生在脊髓損傷后1個月內,其后果很嚴重,重者可導致猝死。因此,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雙下肢是否水腫、靜脈曲張等,同時利用電刺激、針灸等理療器材,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以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和肺動脈栓塞的發生。
脊髓損傷伴截癱是一種嚴重的損傷,而對此類患者的護理也被認為是衡量護理水平的重要標準。在護理工作中,我們認為心理護理和臨床護理同等重要,護理的目的不但是解除患者身體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激發患者的斗志,這樣,才有利于患者盡快、順利的康復。只有我們醫護人員有高度的責任心、愛心以及良好的技術水平,患者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郭秀蘭,張啟蘭.創傷性高位截癱病人心理分析及護理[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5,26(1):62-63.
[2]張立,阿拉塔,蔡欽林,等.急性頸髓損傷病人的水鈉代謝變化及尿PGE2變化[J].中國急救醫學,2002,22(11):654-655.
[3]柴翠萍,謝秀霞.急性脊柱脊髓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6):541-542.
[4]俞利琴.脊髓損傷的護理和康復指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2):4869-4870.
[5]付友蘭,許玉冰.脊髓損傷患者早期排尿障礙的護理[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7,28(2):156-157.
[6]孫淑英,孫紅玲,張巧玲,等.31例頸椎骨折伴高位截癱患者食物反流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8):691-692.
[7]王小花.脊髓損傷病人的腸道護理[J].中國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7,6(4):88-89.
[8]王春地.護理干預對脊髓損傷后大便失禁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40-41.■ 150--
R195
B
1671-1246(2012)10-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