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就提出未來社會是閑暇社會。美國《未來學家》雜志也預測,未來的10-15年后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發展中國家將緊隨其后?,F實的情況也為這些預測提供了佐證。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大部分職工的非工作時間達到114天,占到全年的31.23%,而且公民的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加。休閑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現實可能。同時現在工作的腦力化和肢體活動的日益萎縮使人們出現了很多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休閑體育慢慢的發展起來。
但是究竟什么才是休閑體育呢?我們經??吹降捏w育休閑跟休閑體育又有什么區別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對于這兩個概念的認識不盡相同。關于體育休閑的論述一般為:體育休閑是人們在閑暇的時間內,以體育為途徑或載體,為達到娛樂、消遣、刺激和宣泄等多種目的,獲取直接的生理或者心理的滿足而進行的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休閑活動。它強調的是一種休閑活動。
休閑是人存在的組成部分,一般意義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消除體力的疲勞,一是獲得精神上的滋養。真正的休閑價值是為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處于的文化創造、文化欣賞、文化構建的生存狀態或生命狀態。體育界人士往往以社會學方式對休閑體育進行描述性定義,即閑暇時間內進行的體育活動。休閑體育是人們在可自由支配時間內自主選擇自己愛好的身體練習和運動項目,為達到愉悅身心修身養性,實現自我和完善自我而進行的一種社會活動、健身活動。它是一種以一定的身體活動為手段并獲得某種心理體驗為目的的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它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自我價值的一種有效途徑。
在這些涉及休閑體育定義的論述中,主要將休閑體育定位在兩個范疇內:
首先,將休閑體育界定為以身體鍛煉為外在表現形式的體育活動。這種體育活動既不受限于體育教學的種種嚴格規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運動成績,而是追求精神身體的放松、休息、享受和積極的正面情緒體驗。
其次,在時間上將休閑體育界定為人們在除去工作和必要的生活時間以外的時間段里開展的體育活動。閑暇時間的增加為休閑體育提供了契機。
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這樣認為,“休閑才是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并把休閑譽為哲學、藝術和科學誕生的條件之一”,亞里士多德認為休閑,給人們放松的心情,并提供了精神放松的途徑,工作與休閑之間應保持平衡的狀態。Crawford和Godbey在1987年歸納了各類休閑限制研究,并將制約個體休閑偏好與休閑參與的影響因素歸納為以下三類:自身限制、人際限制和結構限制。自身限制是指影響個體運動休閑行為限制因素的時候,個人偏好的、存在于個體內在的心理狀態的因素,如價值觀、態度等因素。
休閑體育的終極目的即是獲得心靈的愉悅。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體育活動或項目都可能是休閑體育的潛在對象。體育運動的多種多樣,基本滿足了大多數人的需要。球類運動適合幾個人集體活動,跑步、游泳適合一個人行動,同時有些運動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資金。只要當事人發自內心的想去參與,即可進行適合自己的休閑體育活動。當然如果參與者以一種追求自身體驗的心態為內在因素去參與,那么即使是激烈的項目對他而言只是一種休閑活動而已。反之,如果參與者是在外在因素的迫使下參與活動那么即使是最輕松的活動項目對他而言也就不是休閑活動了,也就是說當我們判斷某個活動項目是否是休閑項目時,是針對參與者當時的心態來說的而不是針對項目本身,即它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發生性質的變化。就以打高爾夫為例,當人們是為了尋求一種休閑而去運動的時候,打球時一種享受一種休閑,而當這個作為一種商業活動來看的時候,當事人報的就是另外一種心態,就不僅僅是為了達到修身養性的境界了,筆者認為此時的運動不是一種休閑。
休閑體育順應了這個社會的需求,在現在日益緊張的社會大環境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使他們能夠有效地緩解高壓工作帶來負面情緒、調節生活步調,有助于塑造和諧社會。同時它是一種商機一種趨勢,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
[1]王健.休閑體育研究綜述[J].云夢學刊.2010(1):55-57.
[2]朱建國.休閑體育:人類均衡發展的生活哲學[J].體育與科學.2010(1):52-55.
[3]朱建國.休閑體育:人類均衡發展的生活哲學[J].體育與科學.2010(1):52-55.
[4]趙意迎.極限運動休閑行為發展階段限制因素的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