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 趙小娟 練招輝(1、鄭州大學體育系 鄭州 450001 2、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鄭州 450044)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美學的滲透作用。
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美學中的滲透。
1.3.1、體育教學中豐富的美學內容及其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體育課堂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樂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學生樂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知識和和豐富的美學積累,才能對教師優美的動作、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解與表述、鮮明的節奏與韻律引起學生的審美注意,獲得美的感受激發學習的欲望。
要達到這些教學效果,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以下幾點安排教學內容:
1.3.1.1、理論課。通過理論課向學生介紹美學知識,如讓學生了解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運動美的內涵;客觀的審美標準;高尚的審判趣味等內容。通過人體解剖學知識使學生了解人體美的含意,并聯系體育教學實際,使學生可以按照美的規律和身體美的特征來正確的看待體育課堂的各種教學內容,并可以進一步按照這些美學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從而更好的塑造自己的體型培養自己達特的氣質和美。
1.3.1.2、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通過對體育運動者的畫面、雕塑像、照片等表象及景觀等進行觀賞,來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了解動作表象中的健、力、美結合所表現出來的人體的均勻、和諧美特征以及運動中的陽光之美,從而引起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對美的深層次的理解和追求,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豐富的想象力和創制力。
體育審美的心理要素是感知。它包括人的知覺與感覺,在體育運動中如果沒有感知,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即學生與老師或者教學內容)之間將無法構成審美的內在聯系。在體育運動中,審美對象是具體可知的,如激烈的足球,優美的體操等, 都給人以美的刺激與感受。在體育美學欣賞中,感知總是帶有特定的選擇性。往往是以某項體育運動的某些方面作為感知對象、審美對象。體育運動作為審美對象具有豐富的感性特征,因此更容易被學生所充分接受。
理解是一種認識性的心理過程。理解在審美過程中包括二個層次:(1)審美態度(2)對審美對象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以觀賞和參與等方式去深刻領悟和認識體育審美對象的內容和本質。在體育審美欣賞中,理解具有對認識內容的創造性反映,其次理解又是審美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因人而異具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審美理解有兩個前提:一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觀賞應是出于自愿;二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必須具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積累。因此,理解作為體育審美的一個心理過程,它是體育審美的關鍵,它與想象、感知、情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自由和諧的心理活動過程。
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不應該只是想到教完就是目的,應該將教學目標放的更加長遠,應該首先去和學生多做溝通和了解,并要多了解學生的心理,在課程的安排上多考慮學生的喜好,盡量使課堂更加多樣化,更加新穎富有活力,更有朝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美學思想,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對各項體育項目的興趣和愛好,并使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并培養其終身體育的意識,對于培養學生在追求形態美、動作美、姿勢美等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的非常好,還要富有創意,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對美學理論的學習與探索,在體育美學理論的指導下,按照美學規律來安排教學內容。
[1]王長俊.美學基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
[2]趙凈,陳桂祥.試論形式美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體育研究,1997.
[3]滕守堯.審美心理描素[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