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軍(沈陽工業(yè)大學遼陽校區(qū)基礎部體育教研室 遼寧 遼陽 111003)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主要注重對學生人格培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重心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力求使每位學生都能成功。其次對現(xiàn)有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大膽實行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經(jīng)過這兩年的改革,體育教學成果凸現(xiàn),但新課改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問題。本文主要是對體育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究,明確目前體育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誤區(qū),并提出改進方案,力求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主要注重對學生人格培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重心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力求使每位學生都能成功。其次對現(xiàn)有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大膽實行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經(jīng)過這兩年的改革,體育教學成果凸現(xiàn),但新課改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問題。本文主要是對體育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究,明確目前體育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誤區(qū),并提出改進方案,力求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高校體育教學的對象是繼續(xù)深造的大學生。他們的身體發(fā)育趨于完善,知識面較寬,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對他們的體育教學應以傳授技術知識為中心,這并不意味著忽視增強學生體質這一學校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學校體育工作是多樣的,增強學生體質并不僅僅局限于體育課中就能實現(xiàn)。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授為主,新時期則提倡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自主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模式,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鼓勵學生參與企業(yè)項目開發(fā),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案例等多種教學手段;學校應積極投建校內、校外實訓基地,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項目中成長;改革考核方式,通過參與項目、編程、維護、服務等多種手段考核。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和教考分離。此外,學校還可以開展項目教學,在軟件工作室內進行教學,學生以項目開發(fā)為主線,在導師的全程指導下進行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完成真實項目的過程中,迅速提高軟件開發(fā)、測試水平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堅持不懈地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不懈地加強專業(yè)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業(yè)務素質。還要不斷學習教育科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積極引進采用新科學、新理論、新方法、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辦學的社會效益。
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體育教學是體育工作的中心場所,也是素質教育在學校體育實施的主渠道,體育教學目標必須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需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體育教學如何適應時代需要已成為體育改革的重要突破日。首先,在教學觀念上,隨著“終身體育”觀引入教學領域,高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學不僅要增強學生的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終身體育思想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并使之終身受益。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要讓教材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教材。第三,在教學考核、評價方面,要打破原有應試教育的考評模式,建立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是目前體育教學改革的切人口。第四,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課時和場地器材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第五,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個性心理發(fā)展。教師應研究學生各自特點,了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習慣和認知水平等,在保證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調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因素。總之,體育課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shù)人。
體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懈的探索。我們要考慮到學生將來的健身需要,課堂教學以傳授技術、技能為主,科學地選擇好教材內容,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掌握一、二項運動項目的知識與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畢業(yè)后能運用一輩子,而受益終身。要根據(jù)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圍繞著如何有效地傳授知識和技術這個中心,切合實際地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方式,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這就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最大效益。
[1]龔婉敏.高校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現(xiàn)狀與改革[J].體育學刊,2001(3).
[2]王煥波.素質教育下學校體育改革的新動向[J].山東體育科技,2005(4).
[3]曲宗湖.論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發(fā)展與構思[J].體育科學,1998(5).
[4]劉明輝.試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J].體育科學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