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翠萍(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羽毛球運動約于1920年傳入中國,,在我國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一項集競技性、觀賞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高品位、高層次的運動項目。它以其特有的扣人心弦、競爭激烈的場面而吸引人。現在羽毛球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羽毛球運動是一種集體性、對抗性很強的球類運動項目。是一項集智慧與勇敢、趣味與協作于一體的集體運動項目。在火熱的競技對抗中,全身心地投入,在你盡情奔跑的時候,努力爭取勝利的時候,或與同伴一起合作想戰勝對手時,其實,你正在創造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奇跡。但很多體育羽毛球愛好者沒有很好的保護好自我,從而導致很多的傷病。為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羽毛球的部分常見損傷及如何康復,以期找到最佳預防羽毛球愛好者的運動損傷的方法,使羽毛球愛好者在運動過程中能享受到安全的健身效果。
隨著羽毛球的普及和發展,在訓練和比賽中都要進行發球、接球、揮球等技術動作,所以手腕、肩、腰部、膝關節、踝關節負擔最大。因此,本文對經常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專業羽毛球運動員的30名隊員進行了調查訪問,并對最為明顯的肩關節和膝關節的運動損傷及其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與預防措施,以便在以后的訓練與比賽中,,預防和減少羽毛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提高運動成績。在羽毛球球運動中,運動員的損傷部位較多,其中又以肩部和膝部的損傷最為突出,其次是腰部的損傷,損傷率偏高的還有腕、踝等關節。羽毛球運動中,肩周炎是羽毛球運動中比較典型的損失,羽毛球運動員的損傷中運動性疲勞損傷最為突出。
在羽毛球運動中,,由于訓練的過度疲勞而導致損傷的比例是比較高的,也有準備活動準備不足造成運動損傷,另外就是因為場地氣候和間接受到傷害等原因。本文以肩部與膝部為例進行分析。
在羽毛球運動中,肩部的損傷是最為常見,也是最容易發生的一種損傷,所以把肩部的運動損傷作為典型的案例進行研究與分析。無論肩關節前部、中部、后部還是三角肌的前部、中部、后部,均會有損傷的發生;其中肩關節損傷以三角肌損傷為多,三角肌損傷出現綜合癥狀和肱二頭肌炎癥可以引起肩外側出現疼痛和三角肌疼痛。肩部綜合征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關節反復的超常范圍的急劇轉動,特別是外展、勞損或牽扯并與肩峰和肩部韌帶不斷摩擦所致。主要是肩外側疼痛,其次是肩部活動受到限制、出現肌肉軟組織損失,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甚至肌肉萎縮。肩外側肩峰下出現疼痛,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新隊員中,,造成此傷揮球可能是擊球時動作不協調和發力不正確。肩后部疼痛可能由肩后部軟組織損傷造成。肩關節后部的軟組織損傷對羽毛球運動員來說,一旦發生,多數為停止訓練。在訓練和參加比賽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量安排要有節奏,,避免在高度緊張的訓練之后或疲勞的狀態下進行技術練習,實行運動員自我監督。除合理、科學地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以外,還要采用其他技術進行訓練,訓練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太長時間重復一個動作。
膝蓋損傷可分為前膝蓋疼、髕腱炎、骼脛束癥候群、四頭肌腱炎、滑囊炎部位的損傷。在羽毛球運動中,經常會出現反復的在短時距離內的瞬間變向,側身及前屈、后伸、起跳和跨步,此時處于半蹲位的膝關節穩定性下降,而股四頭肌包繞髕骨的腱膜與韌帶承受的拉力牽張和髕骨、股骨相應的關節軟骨面上所承受的應力都明顯增加,膝關節的穩定裝置不斷承受劇烈拉應力和牽扯力,這時一旦哪個動作不協調,過度用力或過度疲勞就極易引發膝關節的急性損傷。另外,膝關節處于半蹲位活動時,如滑步、轉體移動、蹬跨起跳等,都會使髕骨軟骨面承受更大的應力和較大的摩擦力,這些力一旦超過了組織的生理負荷,就會造成局部組織細胞的損害與破壞,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做好醫務監督工作,加強運動員自我控制和調整運動負荷的能力,要定期對專業性運動員進行體檢,及時了解運動員傷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做好醫務監督工作,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教練員應該加強對運動醫學、運動訓練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對常見棒球運動損傷的認識,同時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對損傷要進行及時處理,訓練或比賽中一旦出現損傷,應該利用現有的醫療手段進行及時有效地處理,,以免因為損傷處理不及時或不當而造成慢性反復性損傷,,影響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而后,再進行系統的醫療救治,利用現代的醫療器具對運動員進行康復治療。
[1]曲綿域.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9.
[2]于素梅.體育與健康課堂常見運動傷病防治[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潘岳民.常見運動傷病防治[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8.11.
[4]潘岳民.實用常見運動傷病中醫療法[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