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 容(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運動損傷對于每個運動員來講,不僅直接影響到運動水平的發揮,而且可能會限制運動壽命。通過對我院女子籃球隊10-11級26名運動員籃球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了解,發現其中踝關節受損傷者最多。本文試圖結合女籃隊員踝關節受傷特點分析傷病形成的原因,掌握一定的籃球運動踝關節損傷發生規律,并提出一些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從而保證正常地進行籃球運動訓練和比賽。
針對西安體育學院女子籃球隊10和11級26名隊員進行研究。
2.2.1、訪談調查法:對我院女子籃球隊10級和11級隊員進行走訪,了解學生有關運動損傷的情況;
2.2.2、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運動損傷的文獻報告和資料;
2.2.3、歸納法:對我院女子籃球隊10和11級26名隊員的損傷情況進行歸納。
女籃隊員損傷部位的統計結果表明:其中24人有踝關節損傷,占總數的92.3%,14人有膝關節損傷,%8人有腰背部損傷,3人有其它損傷。在踝關節損傷中,58.3%是外側副韌帶損傷。
踝關節由脛、腓骨的遠端和距骨組成,外踝比內踝長,距骨體前寬后窄。當跖屈時,踝關節有較大的活動度。足的內翻肌群的力量大于足的外翻肌群。踝關節內側的三角韌帶強于外側的距腓前后韌帶,限制了腳迅速外翻的能力,使內翻的牽制力較弱。在跑、跳練習中,運動員處于騰空階段時,足自然有跖屈內翻傾向。如果落地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腳上或球上,易造成內翻,使外側副韌帶損傷。
3.2.1、運動訓練中的起跳動作
在籃球訓練與比賽當中有很多的起跳動作,踏跳的瞬間,踝關節的負重可以達到400%kg以上,因此容易受傷。之所以落地時踩到別人的腳上易引起踝關節韌帶受傷,是由于踝關節主要依靠內踝韌帶和外踝韌帶固定距骨滑車前寬后窄,使踝關節跖屈時易發生外翻和內翻。
3.2.2、對方動作粗野
3.2.3、技術動作錯誤
3.2.4、準備活動不充分同樣很容易造成踝關節損傷
3.2.5、比賽中合理沖撞也會造成損傷
在攻防對抗的沖撞中,注意保護自己。如果碰撞跌倒時,應積極使用保護性動作預防損傷。
根據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及內翻位損傷的機理,總結了以下幾條意見和方法,希望能在籃球運動中達到有效預防損傷的目的:
方法:在斜、凹或凸面上進行各種跳躍運動,踩關節的外旋、內旋練習,負重提踵等。
方法:兩腳一前一后分開站立,后邊的前腳掌著地,后腳跟提起;前邊的腳支撐,后邊的腳做蹬壓動作50次,加強踝關節的彈性。
若踩到別人腳上或身體重心不穩而勢必跌倒時,應立即覺察,順勢倒下,使身體重心迅速自然的下降,分散或卸掉足部所承受的壓力。
提高訓練水平,使訓練內容全面,以增進整個身體動作的協調性,消除或盡量減少因動作不標準、不協調而產生的關節損傷。
在生理機能良好時從事籃球運動,避免過度疲勞而造成踝關節韌帶損傷。
以上預防措施,若在教學和訓練中加以貫徹,使參加者形成良好條件反射,可達到預防或避免發生踝關節損傷或減少損傷程度。
踝關節損傷有24例,居各部位損傷的首位。24例踝關節損傷中,其中以外側副韌帶損傷為主。
5.2.1、建議在各種賽事之前進行運動損傷的預防及一般的治療教育,使其對運動損傷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加強對運動訓練的醫務監督和自我監督,一旦發生損傷能夠正確處理避免因處理不當而產生的后遺癥。
5.2.2、建議在技術課教學訓練中,根據運動員身體的素質特點進行系統規范的訓練,建立正確合理的運動技術。
5.2.3、提高運動員對準備活動重要性的認識,準備活動量應根據教學、訓練和比賽內容,以及學生個體情況和氣象條件而定。準備活動要充分且有針對性。間歇時間過長應補做準備活動。
5.2.4、加強醫務監督和訓練場地安全檢查,對運動員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參加比賽時要進行補充檢查,以便及早發現隱患,采取措施。
[1]王獻斌.踝關節扭傷的預防[J]中國學校體育.1998,(6)58.
[2]王艷等.籃球運動員訓練比賽的損傷和防受傷問題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2006.
[3]袁志斌,時霖.籃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