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昀,吳文楨 ,張衛平,李 立,馮曉程
(1.蘭州市口腔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2.蘭州石化總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太極扣附著體在游離端牙列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張 昀1,吳文楨1,張衛平1,李 立2,馮曉程1
(1.蘭州市口腔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2.蘭州石化總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探討太極扣附著體在游離端牙列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結合24例應用太極扣附著體修復的牙列缺損患者,修復肯氏Ⅰ類缺損9例,肯氏Ⅱ類缺損15例。對其進行滿意度、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適程度、美觀性、摘戴方便程度等調查。通過患者主訴、臨床X線片檢查基牙的牙體、牙周狀況等方面觀察其修復效果。其中6例較以前曾使用過的傳統可摘局部義齒明顯感覺舒適、美觀。有1例因基牙齦合距離低于5 mm,頜力過大,致義齒斷裂;其余使用良好。結果經12~24個月的觀察,24例太極扣附著體在各方面都比傳統修復體有明顯提高。結論太極扣附著體在修復肯氏Ⅰ、Ⅱ類牙列缺損時是一種簡單可靠、成本低、易于推廣應用的附著體。
太極扣;附著體;牙列缺損
附著體義齒是指使用附著體結構為牙列缺損、牙列缺失修復提供固位和穩定的固定活動聯合修復方法[1]。附著體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傳統修復中卡環的固位作用,其陰陽性結構的結合使義齒具有良好的固位力和穩定性,并能滿足患者的審美要求[2]。隨著人們對口腔修復的日益重視,附著體義齒的應用日趨廣泛,它以固位優良、美觀性強、使用舒適等優點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鲜息瘛ⅱ蝾愌懒腥睋p,是指遠中游離端缺牙,在傳統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時主要以黏膜受力,修復效果滿意度差。本研究跟蹤觀察了2年多來采用太極扣精密附著體對游離端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效果。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就診并接受太極扣精密附著體修復的24例肯氏Ⅰ類、Ⅱ類牙列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24例中女14例,男10例;年齡35~60(平均46歲);肯氏Ⅰ類9例,肯氏Ⅱ類15例;上牙列10例,下牙列14例。
1.2 方法
(1)通常選擇缺牙區近中至少兩個符合條件的天然牙作為基牙,所選擇的基牙,為無明顯動度或動度<Ⅰ度并且牙槽脊吸收控制在根1/3以內;牙體健康或患牙行完善充填和根管治療者,臨床冠高度足夠;牙體長軸正?;蜉p度傾斜可通過牙體預備予以矯正;齦合距離不低于5 mm,其中殘根殘冠患者,先進行樁核修復,冠外固位體采用烤瓷聯冠??敬苫李A備,牙體預備基本與全冠相似,肯氏Ⅱ類缺損應在全冠的基礎上增加0.5mm的預備量,同時應注意基牙間的共同就位道。硅橡膠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取蠟頜記錄,送技工室制作,遠中帶有太極扣陰性部件。
(2)口內試戴固定部分,并將冠外固位體帶入口內,選用適合托盤采用硅橡膠制取印模,待硅橡膠硬固后,取出托盤并將冠外固位體順勢帶出,將其翻至硅橡膠印模中,取蠟頜記錄,交技工室繼續制作可摘義齒部分。
(3)粘固。將可摘部分與冠外固位元體正確結合,帶入口內檢查無誤后,將冠外附著體及基牙消毒吹干。將凡士林涂布于陰性和陽性部分結合的部位,防止因粘結劑的滲入而造成的義齒脫位困難甚至無法脫位。粘固后囑患者24 h后復診,取下可摘義齒部分,并教會其摘戴方法。
1.3 效果觀察
24例初戴后定期隨訪,隨訪期6~24個月。復查時檢查項目:患者主觀評價,基牙的牙周狀況,義齒的固位情況,義齒組織面下黏膜狀況。在戴用義齒后1個月獲取患者的主觀評價,包括美觀度、固位情況、咀嚼功能、舒適性、發音功能5個方面,評價分滿意、一般、不滿意3種程度。
(1)患者主觀評價。22例(91.7%)對此類修復的舒適度、美觀度、義齒固位、咀嚼功能、發音情況表示滿意。其中6例表示太極扣義齒舒適度、美觀度、咀嚼功能明顯改善。1例因有小面積崩瓷表示基本滿意;1例因基牙齦合距離低于5 mm,頜力過大,致義齒斷裂。
(2)基牙的牙周狀況。修復后,基牙牙周組織未見明顯異常。通過X線檢查,基牙牙槽骨密度正常,均勻而未見骨質吸收,游離端的牙槽骨也未見明顯吸收。
(3)義齒的固位情況。義齒的固位情況良好,在隨診過程中發現太極扣的固位力較穩定,較傳統可摘活動義齒固位力明顯增強且易于摘戴,并且在咀嚼過程中義齒無脫位現象。
(4)義齒組織面下黏膜情況。摘下活動義齒部分,黏膜無紅腫、無壓痛,有良好的彈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于義齒的美觀性和舒適性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肯氏Ⅰ、肯氏Ⅱ類牙列缺損,是指遠中游離端缺牙,在臨床采用傳統的可摘局部義齒予以修復后,往往在美觀性、舒適性以及固位等方面存在不足。傳統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由于金屬卡環的暴露及修復體體積較大,效果較差;太極扣精密附著體安置于基牙遠中部位,唇側無固位體暴露,避免卡環金屬的不美觀效果[3]。其固位利用太極扣陰陽性結構的結合形式借助摩擦力和機械鎖扣方式形成固位力,所以固位效果明顯優于卡環固位體。太極扣陰陽性結構之間有0.4 mm的緩沖結構,可避免義齒運動時將咬合力全部施加在基牙上,有效地將頜力分散到牙槽脊支持組織上,減少對基牙牙周組織的損傷,通過更換橡膠皮墊而保持同位力1年左右。傳統的卡環式可摘義齒由于卡環摘戴頻繁往往導致基牙牙周創傷且基牙倒凹區容易積存食物而引發齲壞,卡環固位力也隨之減小[4,5]。游離端缺損的患者,使用傳統的可摘義齒修復體往往連接至對側,基托較大,患者總有異物感,適應性差;而太極扣修復由于2顆近中天然牙作為基牙,缺牙區近中基牙共同支持減少,基牙所生的側向力使頜力盡可能沿牙長軸方向傳遞,且基托減小,從而減小義齒體積,減少口腔異物感,增加舒適性。本實驗1例因頜間距過短(4 mm)而失敗。在以后的適應證選擇中,應注意頜間距不可小于6 mm。
綜上所述,太極扣精密附著體系統是一種較為合理,臨床效果確切的修復系統,對于肯氏Ⅰ、肯氏Ⅱ類牙列缺損有較好的修復效果。相對于傳統可摘局部義齒,在美觀性、舒適性、固位元性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完善,可以滿足大多數患者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馮海蘭,徐軍.口腔修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張富強,陳麗萍,鄭元俐,等.附著體義齒[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3]張昀,張衛平.太極扣附著體與卡環式活動義齒的臨床應用效果比較[J].口腔醫學研究,2011,27(4):304~305.
[4]杭曉東,張廣道.太極扣精密附著體修復KennedyⅡ類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904~1906.
[5]王春艷,叢琳.太極扣精密附著體修復肯氏Ⅱ類牙列后缺失的32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8,10(21):119.
R783.3
B
1671-1246(2012)09-0141-02
注:本文系蘭州市科技局基金資助項目(20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