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娟(山東華宇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德州 253000)
現代體育發展形式來看,現代更因近代體育已形成世界統一規格,各國都要力爭參加奧運會為代表的世界體育大競技,中國也將體育運動劃分為奧運項目和非奧運項目,以此確定給予的關注程度和支持力度。現代踢毽運動屬于土生土長的中國新改創性小型運動,既非奧運項目又在國際上影響力甚小,自然不能享受重點發展的待遇,其發展勢頭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
通常大眾喜愛并積極參加的項目其影響力較大,而大眾是否愿意參加即項目是否具有魅力,則有賴于在從事該項目中能否獲得深刻體驗這一內在特點。體育運動是一種體驗性很強的活動,人們在體育運動中可以充分體驗各種身體刺激和心理刺激。但是在不同的項目中所體驗到的內容不盡相同,既存在廣泛度的差異,又存在強度的區別。
現代踢毽運動源自民間傳統體育,其原型踢毽以用腳為主變化動作連續觸及雞毛毽不使其墜地,講求個人技巧,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自娛性,但缺乏競技性,按現代體育標準可劃為健身娛樂游戲。經改造后的現代踢毽運動明顯增加了競技性,并不斷朝著競技運動方向發展。毽球多以成隊隔網比賽的方式出現,為隔網對抗式競技項目。參加者既要在不斷變化的運動狀態下用不同的身體姿勢和動作實施對球進行控制,需要注意與同伴之間的協調配合共同實現攻、防任務。這與球類項目相同,其體驗是既豐富又強烈。由于有了這種強體驗度,引發人們對該項目的興趣,參與者多。而花毽卻仍保持傳統踢毽方式,注重踢藝技巧,講究花式變化,通過評分進行競技,可視為表演性競技項目。參加者在進行時,僅主要體驗到以不同身姿和動作實施對器具的控制,需要的技巧性強,能引起旁觀者的觀賞興趣,而參加者自己的興趣并不如在毽球項目中大。因此從可體驗度的角度,花毽明顯落后于毽球。
對于現代踢毽運動發展中的缺陷,需要踢毽界人士認真面對,共同研討,找到促使迅速改進的有力措施。
我國踢毽運動發展的現實關鍵問題是擴大影響力,而影響力的擴大一方面需繼續加強對該項運動的宣傳、倡導力度,除沿用過去的傳統方式外,需加強與傳媒的聯系與合作,讓電視、報業將踢毽運動納入關注視點,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向社會擴散。要積極創造條件舉辦具有轟動效應的活動,使媒體主動參與和介入,共同運作。踢毽界還要力爭多渠道建立專門網頁、網站,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擴大影響面,使現代踢毽運動的影響深入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另一方面要擴大國際推廣面,除繼續加強與已有國家的雙邊或多邊交流、舉辦國際比賽以及促使建立國際組織外,重點要抓對未開展國家的宣傳、推廣,使更多國家了解、喜愛、開展、重視現代踢毽運動,從而形成國際踢毽運動熱潮,以此反促國內,使現代踢毽運動在中國真正成為普及性國項。
在過去,工廠和學校一直是開展現代踢毽運動的兩大支柱,現今由于特殊原因,許多工廠踢毽活動出現滑坡、衰退,而學校卻具有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不應只滿足于在某些踢毽運動傳統中小學校開展形式豐富的踢毽活動,而應想方設法讓現代踢毽運動進入大多數學校的體育課堂,成為廣大中小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使每個學生都從小培養踢毽活動意識,養成踢毽鍛煉習慣。并且要努力將踢毽運動廣泛引入大學校園,既列為體育選修課內容,又掀起踢毽運動競賽熱潮。特別要關注體育院校開設現代踢毽運動課程,在先行院校可逐漸由開初的介紹課或選修課轉為必修課,進而爭取獲得招生設項以開辦專修班或建立運動隊。這樣,通過人才母機的運轉,既可將培養出的專門人才擴散到全國各地成為現代踢毽運動的支柱力量,又可解決中小學優秀苗子的輸送出路,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鏈。
踢毽運動的科學研究是目前較薄弱的環節,初興階段需要充分發揮各地毽球協會尤其是高校毽協的組織作用,借助高校的科研能力開展該項目的深層次研究。不僅涉及項目特點、規則、技戰術及教學訓練,還包括借鑒當今優勢項目的發展經驗,探討踢毽社會化等問題。通過毽協舉辦研討會、組織調查和開展交流等方式,將基層廣大踢毽運動教師、教練員、組織者和參加者的經驗經科研上升為體系化的理論,并逐漸形成科研激勵機制,促使踢毽運動科研風氣早日盛行。
[1]鄭超等.怎樣踢好毽球[M].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2]李紅霞.析學校普及毽球運動的意義與存在的問題[J].當代教育研究,2007—1.
[3]楊彬,席玉寶.球運動源遠流長[J].文體用品與科技,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