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曉清(江西省景德鎮市體育運動學校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景德鎮拳擊隊2007年至2010年在隊的16歲以下的運動員。本文采用事例分析法和文獻資料法對對青少年拳擊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及心理調節能力進行分析探討。
1、心理素質的培養
拳擊運動員在少年時期,通過生活環境和學校教育的影響,思維開始從形象向抽象慢慢轉變,并且在性格、意志等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所以該階段應該是進一步培養訓練運動員訓練動機和意志品質的最佳階段。首先,教練員要和運動員建立朋友關系,去贏得運動員的認可,才能了解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動機是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引起并維持人的活動,將該活動導向一定目標,以滿足個體的念頭,愿望或理想等。所以要想了解運動員的不同訓練動機,教練員就必須和運動員建立起朋友的關系,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也才能采取有效的訓練動機激勵的方案。
1.1、訓練動機
拳擊運動員在訓練動機上一般可分為社會性需要的外部動機和生物性需要的內部動機兩種。外部動機是指某些運動員參加專項運動是出于這項運動的興趣或是為了獲得贊揚和公眾的承認也或是為了獲取獎杯和薪金。也許是為了通過加入運動隊來滿足自己歸屬于一個集體的需要等。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即使沒有獎杯和薪金、也沒有人為其喝彩,他們也會竭盡全力去拼搏,從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體驗到莫大的快樂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教練員應主動去發現運動員各自不同的運動動機,并通過區別對待的訓練和思想教育去提高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從而讓運動員養成對待困難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的習慣。
1.2、心理調節能力訓練
心理調節是指人們通過各種手段,有意識地對心理過程施加影響,使其心理達到一種穩定的狀態。
通過長期動機、意志品質和不懈努力精神的培養和訓練,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發展,到青春期后期,身體的發展接近成熟,運動員己經具備正在思考問軍卻該怎埠去解泱問題的能力。教練可在訓練和比賽中結合專項特點,全面的去發展運動員心理的調節能力。
2.1、模擬訓練
模擬訓練是針對運動員在拳擊比賽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模擬實戰的反復練習,使運動員做好比賽的準備,能夠避免或減少運動員在比賽中遇到超強的刺激產生的不適應而造成技術、戰術的發揮失常。教練可根據比賽的情境和條件對運動員進行訓練安排,包括模擬對于可能采取的技術、戰術和賽場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2.2、對手特點的模擬
教練員和運動員在比賽前要深入了解對手的技術、戰術特點以及其比賽的風格、氣質表現等,并幫助運動員分析對手的有點和弱點,并多利用有效的技戰術去遏制對手的有點,打對手弱點。然后安排其他運動員根據對手的各種特征來演習各種有效的對策,有助于運動員在心里上的知己知彼,增強比賽的信心,減少對對手的懼怕心理。
2.3、不同起點比賽時間的模擬
拳擊比賽前由于有些運動員對比賽不可結果不可預料,想贏得比賽、又怕輸掉比賽。因此而產生情緒不穩定、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說話哆嗦、手心出汗、肌肉緊張等系列焦慮狀態,使之頭腦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三此時教練員可提示運動員重現曾經成功的訓練比賽情景,使其增強信心,集中的意力。才能穩定的發揮出較好的技戰術水平。
3.1、暗示訓練
讓運動員通過外部環境和體內環境對自己的心理施加影響、起到調節情緒、意志和思維的過程。肘今是暗示訓練的主要方法。運動員可自編一些套語作為默念的內容。我在每實比賽前感到心理緊張的話、就在心里重復默念一些像“扁擔長、板凳短、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更比板凳長……”之類的繞口令。對緩解我焦慮的心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區別對待拳擊運動員的不同訓練動機、幫助其明確訓練任務,才能有效地激發比賽動機,樹立取勝的信息。(2)對拳擊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能夠促進運動員心理品質的不斷完善,形成專項運動所需要的良好個性心理特征,獲得較多的心理能量貯備,有助于進行心理調節能力的提高。(3)拳擊運動員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心理調節訓練必須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訓練任務。(4)培養拳擊運動員養成很好的心理調節能力的習慣,是能夠連續保持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
教練都應重視心理訓練知識的學習和再學習。并在訓練和比賽中不斷總結經驗,使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心理調節訓練得到不斷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