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衛華(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盤灣中學 江蘇 224312)
投擲項目的成績取決于器械出手時的高度、初速度和拋射角度,所以我們在動作細節上做文章,最終形成的技術動作要求是:兩腳前后開立,前后距離大約在三十至四十厘米,以個人覺得舒適為宜。兩手稍用力握住實心球,兩手拇指平行靠在一起緊貼在實心球的后面,掌心貼緊球面。正對投擲方向,兩手持球,手臂伸直經前向上向后振臂幾次后,繼續向后引臂,前腿自然前伸,后腿彎曲,重心后移至后腿,腳跟微抬,在能個完成良好支撐的前提下,兩手盡量后引,髖關節前頂,形成一個良好的背弓和超越器械動作。預擺動作做好后,發力動作從后腳向后下方蹬地開始,發力要猛,要盡力把全身的力量一下子在最短的時間內爆發出來,隨著蹬地的力量沿大腿向髖部的傳遞,髖部會產生一個向前的移動,進一步加大頂髖的幅度,雖然位移幅度不大,但很重要,它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初速度,這個初速度我們不能讓它停,這關乎到能否將下肢的力量很好地傳送到上肢。(注意:此時前腿應盡量保持伸直,不要彎曲,,否則會降低身體重心,從而影響出手高度和用力方式。)在髖部前移的同時迅速收腹—收胸—收肩—振臂—甩手—壓腕—撥指,后蹬的力量經腰背轉移到胸、肩加上收腹、收肩的力量和速度一起傳送到手臂,從而作用于球,這個用力順序是一個連續而圓滑的過程,其間不可以脫節。否則,就會造成力量和速度的損失,從而降低成績。另外,出手要及時,當手揮擺至頭上方時用力壓腕撥指,迅速拋出,球從兩手的食指、中指上飛出,球出手后,兩手繼續隨球前擺。球的出手點在頭前上方稍微偏前一點點。此時,切記不可低頭,兩肘不要下拉,同時迅速換腳完成緩沖制動動作,以避免出圈犯規。球出手時的拋射角應在35°-40°之間。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運動項目中,所有體育動作都是以中心肌群為核心的運動鏈,強有力的核心肌群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競技項目的技術動作都不是依靠某單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須要動員許多肌肉群協調做功。核心肌群在此過程中擔負著穩定重心、環節發力、傳導力量等作用,同時也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體的協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尤其是象實心球前拋這樣的投擲項目,良好鞭打動作的形成,離不開髖關節的穩定性和強有力的腰腹力量。下肢的發力要通過髖、腰、肩傳送到上肢,要想減少在傳送過程中的力量損失,除了協調用力的能力外,就必須加強髖關節的穩定性和腰腹力量的訓練。研究證明:核心力量訓練有助于提高運動成績。在年前,針對實心球前拋這一高考項目,我所采用的針對性訓練除技術訓練外,主要就是加強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訓練。這一項目的成績提高得并不快,一學期訓練下來,平均成績僅提高了1.25米,而在年后,我在網上無意中接觸到“核心力量”這一名詞,了解到它是現代科學訓練的產物,有利于各項運動。在年后的訓練中,我開始嘗試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每周進行三次,每次40分鐘,一般安排在常規訓練結束以后。經過兩個月的訓練以后,我再次測驗學生的成績時,學生們的實心球前拋成績平均提高了1.36米,效果顯而易見,其他項目的提升率也有所提高。
在做鞭打動作的過程中,核心區域就好像是鞭子的手柄,甩鞭子時,手柄雖然振動距離短,但它運行速度非常快,所以能帶動鞭稍作快速有力的加速運動。隨著人體核心部位力量的加強,人體下肢蹬地的力量能通過髖、腰迅速傳送到胸、肩,加上挺髖、收腹的力量使胸、肩快速向前振動,雖然距離不長,但時間短,所以能獲得很大的速度。
常見錯誤有:站位時兩腳前后開立過大或過小,如開立過大不利于發力,過小背弓不充分;前腿彎屈,后腿直立;持球后引不充分;上肢用力過早,沒有“鞭打”動作,出手速度大打折扣;出球時下砸等。糾正方法:觀摩同伴或老師的正確動作;多體驗不同方式的練習效果;兩腿前后開立,雙手背后,重心落在后腿上,然后重心前移,前腿伸直,當重心前移到前腿時,前腳掌撐地,前腿伸直上頂;雙手后抓肋木,充分體會送髖、挺胸、制動,揮臂鞭打動作,體會自下而上發力;提醒學生掌握好球的出手時機,強調后拉背弓和拋擲時應注意抬頭,投完后不要低頭或下巴前移,在其前面2M處放一高于其頭部約1.3M的標志桿,拋球時使球從桿尖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