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素貞(浙大華家池子弟小學 310029)
兒童期(6-12歲)的學生,思維處于相當活躍的階段,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學上要注意解惑答疑與啟發誘導的結合,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此時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應注意運動的負荷量不要過大,但可稍稍靈活,以游戲和有問有答的方式最佳。少年期(12-15歲)的學生,抽象思維已有很大發展,但經常需要具體的感性經驗做支持,教學上要特別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此時學生正處于生長的黃金階段,身體素質一般較好,運動量可適當增大,同時增加更多技巧性的內容。青年初期(15-18歲)的學生,抽象思維居于主要地位,能進行理論的推斷,富有遠大理想,關心未來事業,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邏輯能力,此時學生的身體素質應處于極佳的狀態,適合以強身健體型的教學鍛煉為主。
按照學生的興趣選擇教學內容和方式,自然而然的能充分地吸引他們投入課堂;也可以組織學生成各種組別(例如一堂課上分籃球組和排球組兩個組別),由于整體的成員都是因為喜歡某一項運動才自愿參加學習的,所以他們的學習動機無疑是積極的。
在多年的學習生涯中,不同的學生形成了不同的心理。依照心理差異,學生可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學生屬于佼佼者。他們對于體育教學內容總是充滿信心,覺得自己完全有把握完成任何學習任務。對這類學生,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應適當的增加些難度,逐漸的使之形成不是任何事都可以輕易不需努力地達到的思想,這樣才不至于遇到困難時措手不及。對此類學生采取相應的預防及糾正措施,以免影響團隊精神的培養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另一類學生,是在體育課學習中,水平處于中游,需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達到較好成績的。這類學生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對于每堂課的學習都較用心和認真,能夠比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對這些學生應該注意培養他們持之以恒的情神,不要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還有一類學生是心理素質較差的一種。對這些學生,應該既要對其進行體育教育,又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同時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端正學習態度,要使他們認識到只要有堅定的自信心,困難一定是可以克服的。
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性特征。在體育課上,有的學生精力充沛、生氣勃勃、動作敏捷,善于適應;而另一些人反應較慢、不善應變等等。學生的這些表現,都是氣質的表現。
依照古希臘的分型(同時被諸多當代心理學家所認同),人的氣質可分為四型:
膽汁質類型他們在體育活動中主要表現為精力旺盛,反應迅速,爆發力強,能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量。但容易沖動或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情緒變化劇烈,也不容易注意動作細節。
多血質類型他們在體育活動中主要表現為活潑、敏感、動作反應迅速、靈活性高、模仿能力強、動作技能掌握得快。但注意力和興趣持續時間不長,在學習中要求不高。
粘液質類型他們在體育活動中主要表現為安靜、穩重、踏實且有堅韌性,注意力和情緒均較穩定。但動作反應較緩。
抑郁質類型他們在體育活動中主要表現為承受大強度運動負荷量的能力差、靈活性差。對外界刺激有很高的感受性,在壓力的情境下容易緊張、驚慌,情緒體驗深刻而不外露。
體育教師必須積極采取相關措施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有如下措施是可以借鑒使用的:(1)建立學生健康卡片,對每個學生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2)上女學生課的教師需要依據女生的生理情況安排教學內容;(3)建立學生身體素質及運動成績記錄卡,以便對每個學生身體機能能力有所了解;(4)建立課堂觀察記錄本,對體育課上學生的反應及自我感覺、面色、出汗情況、疲勞狀況等詳加記錄,便于系統地了解學生身體對運動的反應;(5)建立定期體驗對比制度,如學期初、學期中、學期結束時進行一些身體指標的檢測,及時對比分析。同時,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橋梁作用,體育教師應定期與班主任研究班級學生的教育,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依據身體素質和年齡特點。對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應要求其多利用課余時間訓練,使成績更上一層樓,上體育課時對其提高要求;對身體素質較差或有慢性疾病、肢體傷殘、身體過胖或病后恢復期的學生,開始提出較低目標,多講解、示范,使其建立自信心后逐漸提高要求,對大部分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多做思想工作,使其由“要我練”轉變為“我要練”,通過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和身體練習,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術,培養優秀的思想品質。
依據氣質特點,對于膽汁質類型的學生,在教學中適合委以小組長的職責,引導組員向熱情奔放、勇敢頑強的方面發展。另一方面,對于他們脾氣暴躁的缺點,應多進行具有說服力的嚴肅批評,促使他們遵守紀律,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小組中作出表率,帶領小組成員共同進步。
對于多血質類型的學生,在教學中適合讓他們為集體服務,既引導他們向活潑、熱情、靈活、機智方面發展,也注意培養他們扎實、專一、堅持到底和克服困難的作風;在出現見異思遷毛病時,多向其提醒和嚴厲提出,防止他們向輕浮、淺薄方面發展。
對于粘液質類型的學生,在教學中應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性、趣味性、競賽性等活動;對于他們出現的缺點和錯誤動作,應耐心開導和幫助他們,不做簡單急躁處理,允許他們在問題面前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引導他們發展穩重、踏實、沉著自制的優點,克服無生氣和惰性的缺點。
對于抑郁質類型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給與這類學生關懷、幫助、鼓勵,讓他們多參加一些競賽和趣味活動,并根據他們的接受能力,提出適當要求,在群體活動中,讓他們承擔記錄工作,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然后再擔任裁判員工作,鍛煉膽量,引導他們向真摯、誠懇、細心的性格特征發展。
教育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提高教育成效,不僅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孔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啟發誘導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體育課堂教學必須堅持啟發式,反對注入式,提倡導學式,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主要技術原理提出問題,使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直接感知,促進其形象思維的發展。如利用教學掛圖,完整分解示范,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動作的技術關鍵和全過程,進行正誤對比啟發,促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做出正確的選擇。在體育教學中還應注意發展學生個性,教師必須創造鼓勵個性發展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為在教師啟發引導下主動積極、創造性地進行探索性學習,激發體育興趣,發展體育能力,培養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識以及自信、進取、競爭、拼搏等現代化素質。實現這一目標的轉變,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情緒,讓學生自由、自主地娛樂健身。
[1]閏艷.因材施教上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1).
[2]曾濤.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