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明雨(息縣第一高級中學 河南 信陽 464300)
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江澤民總書記曾指出:“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華夏之大任”。在現代化進程中,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全社會逐步認識到,要適應未來激烈的競爭,就必須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在高素質之巔,培養創新精神是首要任務。《體育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體育課程改革一個全新的價值取向。”本文在此背景下,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創新教育課程改革需要配套措施與之相適應,缺少寬松的課程創新環境,再好的課程設計也只能一紙空文,創新教育目標的實施只能是一句空話。為此,一是要建立體育課程創新實施指導機制,做好體育課程創新的理論、輿論宣傳和指導工作,讓社會、家長、教育者了解體育課程創新的背景、過程、主旨、措施等,對體育教師進行課程知識的培訓和課程實施的指導和監督;二是要建立體育課程創新的評價體系,擯棄傳統的重知識技能、重結果、重外在的評價的做法把學生體育創新素質的評價突出出來,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產品評價與效果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三是建立相應的評價測試體制,編制多樣化的標準化測試工具,對學生發展、教師教學水平進行全面的評估,構建出一個寬松適度的體育課程創新環境。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切合實際和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因為體育課堂是學生創新學習的主渠道之一。實踐證明,通過教學形式的改變,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體育學習和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體育興趣多數是偏向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但他們對體育創新意識不夠明顯,基本都是為玩的快樂而學習。所以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改變教學形式對提高著學生體育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應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體育學習動機,并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之中。
體育教育教學中,如果總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看成“螺絲釘”,那么教學效果就會不言而喻。葉瀾教授指出:“新課改背景下要把學生看成發動機。”不是由教師設置好各種框框讓學生去鉆去套,而是要設法激發學生去尋找、去發現、去創造的熱情。拓寬學生自由創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盡情地釋放生命的能量中去發展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哪怕只是一丁點兒的智慧火花,體育教師也要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去精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欲望,給他們科學的指導和積極的鼓勵。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應根據體育項目的性質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盡量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依據體育健康大綱精神,體育創新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學生體育創新能力的形成在形成類型或層次上的是有差別的。因此針對每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不能統一要求,所以體育教學模式應具有多樣性。相關研究表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以其自身的優點,能適應同年齡階段不同個性的中學生。因此,利用小組合作模式對中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功效。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的中學生由單個變成了一個小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由單一的灌輸式變為的平等式的交流,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課堂上呈現的是學生為小組榮譽而爭先恐后的學練場景,體會師生間民主和諧的氣氛油然而生,學生的思維在運動交流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為使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啟迪和升華,小組合作的形式應多樣化和多層次化。
體育新課改精神倡導對中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旨為加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體育教師應當注視啟發引導的作用,使體育教學內容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推動中學生體育思維向前的發展。例如跳高教學,體育教師不僅要講解相關規則和示范過桿技巧,還要講解目前國內外的現有的、常見的技術動作與方法,然后,給學生一個適當的高度,啟發和鼓勵學生獨立地去探究過桿的多種動作和方法,以訓練學生的體育創造性思維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精神,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然后再培養學生發展體育創新能力。
[1]毛淑芳.在體育興趣選項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四川體育科學2007,3.
[2]黃應章.試論大學生體育創新能力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1,12.
[3]付朝明.培養學生體育創新能力的途徑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