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業(許昌學院公共體育教學部 河南 許昌 461000)
學校體育場館是我國體育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查得出,教育系統占全國體育場館總數的65.6%。因此,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是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國家的總體情況上來說,我們的體育需求和能夠提供的保證的體育供應方面來講,北京的學校體育場地和公共體育設施雖然比其他地方要豐富一些,但是仍然不能滿足我們大眾的體育需求,按照最新的統計資料,我們的人均體育場地擁有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比較明顯,這也是一個短期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增加了體育設施維護、保養和更新的經費投入、以及管理費用的開支、而學校的經費是有計劃預算的,即有固定的投入渠道和支出規范。另外學校的體育設施開放主要是為了服務于全民健身這個大局以服務性質為主,相關的收費只是作為學校管理的一種補償,只能采取低價收費,但畢竟是杯水車薪。學校體育場館包括室外籃球場、籃球館和羽毛球館等等,所有這些場地的設備維護、巡場人員和衛生人員都由學校自己來負責,沒有外來投入。
調查表明,在10所調查的學校中,對開放存有疑慮的原因中,安全問題是首要原因,占被調查領導總數的70%。通過訪談,我們不難發現,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點:其一是治安問題,外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些人損壞學校設施、財物、破壞綠化環境,甚至談戀愛、吸毒或有意打架滋事。同時,車輛進入校園也帶來交通管理問題。其二是安全事故責任問題,由于對外開放,特別是適當收費后,安全事故的責任糾紛處理令學校擔憂,這一問題應該通過法律法規加以確定。
目前,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在管理上還比較無序,如管理體制或管理模式的確定,管理人員的設置,開放時間的合理性、開放對象的適合范圍、開放項目的安全標準收費的合法性、收費的標準及與此相關的工商稅收政策一系列問題,至今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管理辦法,特別學校在這些方面的責、權、利不明晰,感到難操作,難有序地實施對外開放。
學校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所帶來到社會效益和學生校外效益遠遠超出體育設施自身的“單一”價值。第一,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設施能緩解日益擴大的體育人口和體育設施不足的矛盾。第二,把體育設施用于社區也是直接為社會服務,二者并不矛盾。第三,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最終目的還是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體育和教育有著共同的任務,而學校又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最佳場所。
我國學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開展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制定一套較為規范的法律法規,建立一系列健全的規章制度對于促進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的順利進行,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開放過程中,我們應該逐步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如開放設施、開放辦法、開放時間、收費標準、培訓制度、財務制度、安全保衛制度、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步調一致。
學校體育場館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應注重適當的宣傳,以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體育消費者。現在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已成為新聞媒體的四大支柱,各學校體育場館在實施對外開放中可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絡等媒體宣傳,把社會體育與高校體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發揮高校體育場館的多元化功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各學校應在加大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根據實際地形,采取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最有效的利用學校空地,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巧妙的利用樓群之間的空地,見縫插針的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健身設施,以解燃眉之急。如在公寓樓前,可安放單、雙杠,同時也可以規劃一些羽毛球場地等,這樣既方便學生課間體育鍛煉,還可緩解由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因體育場館和設施不足帶來的窘迫,這些場館和設施同樣可以服務于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免費對外開放,為入校參與體育鍛煉的群眾提供更多的場地設施。
[1]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雷厲.體育場館發展概況及存在問題[J].山東體育科技,2000,(12):81-85.
[3]曹可強.高校體育場地的社會開放策略[J].體育學刊,20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