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顏忠(遼中縣少年兒童業余體校 遼寧 110200)
俗話說的好:“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所以老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好導入,一開始就充滿趣味,讓學生興趣盎然,產生強烈的欲望,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鍛煉。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的方法。如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產生矛盾是常有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若采取“以牙還牙”的辦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壞師生關系,嚴重影響教學。教師要容人之短,不懷成見,教師的寬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決矛盾、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其次,教師對學生要熱情教誨,以情感人,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你,愿意上課,也就減少了師生的矛盾。
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好的學生,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而某些有過失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當遇到上述情況,最正確的做法是該表揚的,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有錯誤的學生要進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激發他們學會取長補短。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預見地給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解決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在課的一開始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來上體育課。如在上跳遠課時,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要怎樣才能準確踏上踏板,在起跳的前一步邁大步跳得遠,還是邁小步跳得更遠。教師有目的的提問,使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使學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進行練習,從而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比只要求學生怎樣去做效果要好得多。
學生是十分愿意與老師一起活動的,這時教師就不能認為自己是教育者,與學生們一起玩是幼稚的,有損自己的尊嚴,教師要始終融合在學生的情緒之中,假如教師力能所及的與學生一起活動,做游戲、比賽,學生的勁頭會更大,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動,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新鮮事,但如果長時間進行某一項活動,他們就會感到厭煩,因此,在體育課中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比如在進行跳躍的練習時,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跳躍方法,如模仿青蛙跳、兔子跳、單腳跳、雙腳跳、跳過障礙物等等來完成跳躍的任務。做游戲時也一樣,如果是千篇一律的重復,采用一種方法做游戲,學生也會覺得沒有意思,產生厭倦的心理,如果變換一下游戲的方式,學生們的興致馬上會提高,例如進行接力游戲時,不一定要重復做往返接力,可以改成窄道跑接力、8字形接力、跳繩接力、換物接力等,這樣不斷改變方法,學生的興致就不會減低,而且會長時間保持興奮的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體育本身是一種雙邊活動,既要思維參與,又要身體直接參與實踐活動。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如果取得了成功,其興趣、自信心就會倍增。要培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擁有成功感,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與重視個性發展并重。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在完成練習的次數、距離、時間及質量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一個層次的目標應該是相應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樣才能使各類學生體驗到在體育學習中取得成功的快樂。學生原來完不成的動作,做不了的事情,由于改變了條件或要求,動作完成了,使他們在原來基礎上有了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既有練習以及完成動作時的身體感覺,又有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后的喜悅等情感體驗。比如跳遠時,很多同學不能正確的踏上板或踏上板不能入坑,這時可調整起跳的距離,不要求必須踏到正確的位置,這樣有助于學生完成動作。
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左右著課堂的心理氣氛,教師的講解生動形象,動作示范優美正確,口令宏亮清晰,教法靈活獨特,教學情境富有創意,即能制造引人入勝的課堂心理氣氛。要不斷學習、研究新課標,吃透教材,經常閱讀有關教育理念的書籍,同時要多向優秀教師學習,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不斷改進、不斷總結,提高教學水平。教師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進入課堂,就要自我調整,盡力擺脫各種不良情緒的籠罩,進入教學的角色。
總之,要使學生自覺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來,其方法有很多,比如開展體育興趣小組,建立學校的運動隊,組織各種各樣的小比賽,讓學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自覺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