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成,楊 宏,姜金龍,于學壽
(萊陽衛生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
中等職業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影像技術學教學研究
劉建成,楊 宏,姜金龍,于學壽
(萊陽衛生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
目的 通過對中等職業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影像技術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臨床操作技能的學生。方法 采用多媒體課堂理論教學,強化實驗教學和臨床實踐。結果 經過幾年的理論和實驗實訓教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動手操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結論 運用多媒體加強實驗實訓教學,有助于培養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臨床操作技能和良好醫德的學生。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影像技術學;教學研究
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對象以初中畢業生和部分高考成績不理想的高中畢業生為主,這部分學生中考、高考成績差,故生源質量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已是不爭的事實。而現階段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要求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動手操作能力強,職業技能素養高,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等職業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要求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臨床操作能力。在當今醫學影像數字化的時代,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對影像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受到實習醫院及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畢業生就業率也明顯提高。
近幾年,我們將影像技術學全部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理論部分全部采用多媒體授課。每次課的多媒體課件包括相關部位應用解剖、攝影體位、中心線入射點及照片顯示,其中有圖像、文字及動畫,圖文并茂,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特別是各個系統攝影體位教學,教師首先根據攝影體位圖像進行講解,然后播放自己拍攝的攝影體位視頻,將整個攝影體位擺放的全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傳統影像技術學理論教學多采用板書形式,沒有圖像和視頻,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理解也較困難,學習興趣不高,不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教學效果較差。采用多媒體教學后,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如在講解胸部攝影時,首先用多媒體給出胸部解剖圖譜,講述胸部應用解剖及胸部體表定位標志,為本節課攝影體位的教學打下基礎,然后結合攝影體位視頻講述肺部各個攝影體位擺放過程及X線中心線的入射點,最后用多媒體展示正常胸部的X線片,使學生掌握甲級胸部X線片的顯示標準,為以后攝取優質的胸部X線片打下堅實基礎。
2.1 課堂教師演示
教師結合攝影體位的視頻,利用模擬人,現場演示攝影體位的擺放過程,并給予理論講解。
2.2 課堂學生訓練
教師將本節課攝影體位演示完畢后,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當場演示本節課的攝影體位,教師巡回指導。通過練習,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攝影體位的擺放有了初步認識,增強了動手操作能力。
2.3 醫院放射科訓練
在課堂教師演示和學生訓練結束后,利用兩節課的實驗時間,讓學生到校醫院放射科開展實訓教學,模擬醫院的工作環境進行練習。兩個學生為一小組,分別扮演醫生和病人,在X線機上演示上節課所學攝影體位,對X線中心線,選取攝片條件。最后讓學生利用模擬人攝取相應部位X線片,分析正常X線片的照片顯示。在這種環境下訓練,增加了學生作為未來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了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臨床實踐能力,為以后到醫院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4 實習前強化訓練
在醫院實習前,組織學生到校醫院進行為期兩周的強化訓練。將每班學生分成4個大組,每大組兩個學生分成一小組,同樣分別扮演醫生和病人,互相擺放攝影體位,將全身200多個攝影體位在兩周強化訓練中全部演示一遍。在演示過程中,要求學生不但能擺放各個攝影體位,還能講述每個攝影體位的體位要點及中心線的入射點。由于即將到醫院實習,所有學生在強化實訓時都能嚴格認真擺放每個攝影體位,不放過任何一次動手操作的機會。遇到疑難的攝影體位時,他們互相探討,互相補充,糾正操作中的錯誤,每個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學生到實習醫院后,一周內就能適應所在醫院放射科的工作,得到各實習醫院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理論知識教學多采用板書形式,實驗課教學多采用教師指導,學生觀看的模式,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差,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采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生動地把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易于接受,增加了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中加強了實驗實訓教學,在課堂教師演示、課堂學生訓練、校醫院放射科訓練的前提下,還進行了實習前的強化訓練。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增強感性認識,使學生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醫學影像技術工作。同時,學生在實驗實訓時扮演醫生和病人,既能體會到醫生的責任,又能體會到病人的感受,真正體會到以病人為中心,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真正培養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臨床操作技能和良好醫德的醫學生。
G420
A
1671-1246(2012)09-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