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喜生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370)
所謂素質?通常指知識加能力,主要包含四個內容:思想道德素質、綜合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辭海》對素質的定義為:“素質”又稱“能力”、“資質”、“才干”等,是指驅動員工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各種個性特征的集合。素質可分為三類八種,三類素質是指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八種素質是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教育評價上,素質教育要求從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素質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競爭社會,其實質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個人能力和素質的競爭。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是鍛煉一個人能力和素質的精致舞臺。大學生應具備如下幾種關鍵能力和素質。
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至關重要。大學生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地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所進行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動,是道德修養培育的關鍵因子。大學生的政治素質、事業心和責任感、務實作風和心理素質等,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錘煉方面,著重強化道德意識、政治意識、主人翁意識、團隊意識、規范意識和責任意識,用力優化勇挑重擔、以身作則、典型榜樣、使命責任等導向意識,既是時代對于大學生的要求,又是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上特別看重的一個標準。有人說:德才兼備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大學生應掌握并踐行公民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1.服從工作安排,按照要求完成任務,工作成果令人放心。
2.勇于承擔責任,遇到問題在權限范圍內勇于決策,主動承擔與自己職責相關的工作任務。
3.講職業道德,維護整體,為組織需要主動放棄個人利益。認同企業文化,對企業忠誠,有團隊歸屬感,學習和適應能力強,有優質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務實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帶著熱情去工作,是用人單位的重要考量。
4.有組織及社會責任感,在點滴行為中維護組織的社會形象,時刻以組織發展為己任。
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實質上,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陶行知先生呼吁“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里的“真”,最根本的便是“誠信”。誠信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是我國經濟建設的精神基礎與思想保障,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提高大學生的誠信素質,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平等競爭意識、獨立自主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使其成為具有信用素質、誠信精神的人。
1.品行正直,言行一致,實事求是,不傳播沒有被確認的信息或流言,能夠采取行動阻止流言的傳播。
2.能實事求是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表明態度,面臨與誠信相矛盾的問題時,仍能夠按正確的價值觀行事。
3.承諾必踐,用明確的表述做出承諾,對于無法兌現的承諾,及時坦誠溝通、主動提出挽救補償措施。
4.能夠按照職業道德標準和組織原則辦事,以個人魅力和實際行動樹立和維護組織的誠信形象。在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過程中,應堅持的原則有: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互助原則。
當代大學生身處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人生機遇,又面臨艱巨的人生挑戰,在人生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困難,需要端正人生態度。概述之,人生須認真,人生當務實,人生應樂觀,人生要進取。要追求卓越,在創造中書寫人生的燦爛篇章。
1.工作認真,做事中規中矩,盡力完成任務。
2.能夠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努力提升自己,能夠為自己設定有挑戰性的工作目標并采取行動去努力實現。注重核心素質、核心知識、核心能力的培養。
3.精力充沛、樂觀進取,充滿激情和熱情,做事情能全身心投入,在壓力和挫折下堅韌不拔。
4.精益求精,力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不斷反思自己,持續突破并完善自我。
大學生應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1.大學生綜合素質,可分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發展性素質四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體現在政治表現、價值觀念、集體觀念、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勞動觀念、文明修養、團結友愛等方面;科學文化素質,體現在專業思想、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實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質分為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體現在體育課成績、體質測試成績、課外群體活動、良好的自我意識、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緒協調和控制能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良好的群眾關系等方面;發展性素質,體現在理解能力、自學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合作意識和執行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文藝體育競技特長、英語能力、計算機能力、選輔修情況及其他實踐能力等方面。
2.從職業綜合素質測評的內容來看,人的綜合素質指:成功欲望、冒險精神、行動意識、影響力、性格狀況、自信心、大局觀、自主性、處世能力、意志力。
3.從現代企業選聘人員來看,人的綜合素質關注:求職者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環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關注客戶能力、結果導向能力、職業適應力、動手能力、團隊能力、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競爭能力、戰略能力等因素。
4.大學生應著力加強在學習方法、信息處理、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合作協調等方面能力的培養,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功能,強化“成才與成人,知性與德性”教育,倡導“真善美;仁義禮智信;精氣神;溫良恭儉讓”風尚氣質,凸顯“強崗位、厚基礎、重實踐”成才指向。重視文化基礎課的基礎性、工具性和思想性,增強自學教育的針對性、適用性、趣味性,注重崗位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1.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知識儲備。
2.對于專業領域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3.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實踐。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借,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大學生應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做到基礎理論扎實、實際動手能力強。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4.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必須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包括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
創造能力一般表現為發散性思維,而聚合性思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創造能力是在豐富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不僅包含敏銳的觀察力、精確的記憶力、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設想,而且與一個人的個性心理品質、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關系。創造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上形成的綜合能力。
1.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批判性的、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發現式的本領;具有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敏銳性和預見性;具有用一個概念取代若干個概念的統攝思維能力;能夠總結和轉移經驗,用以解決其他類似問題;善于運用側向思維方法和求異性思維方法;具有想象、聯想和形象思維的能力,不斷產生新的較深刻的思想和觀點;善于把主觀意識同客觀實際相結合,有所發現、發明和創造。
2.動手操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解決方案實現的工作能力。
3.組織管理能力。把工作崗位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信息等要素科學地組織起來并有效地完成所擔負的任務,產生集聚效能,取得倍增能量,達致乘倍格局。這種能力不僅領導干部應具備,畢業生作為高層次的人才也應具備,這是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必備的能力素質。
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呢?同學們一要有理想;二要肯下苦工,有措施;三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我。大學生應制定合理的學業規劃,掌握專業知識結構,有意識地鍛煉職業所需的可遷移技能,提高修養,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在大學,應有計劃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中文能力、英文能力、數字運用能力、信息科技知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態度、人際技巧、管理技巧、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術,著重強化大學生的政治訴求、道德力量、知識視界、精神底蘊、職業情操、審美感應、時代感知、人文精神。大學生應具備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道義的思考、培養公民意識、接受多元化生活、國際化視域、知識經濟理念。“內外兼修”,知行統一,多維度提高自身的素質,做一個高素質的大學生,成為博學篤行、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人才。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訂版.
[2]大學生綜合測評手冊.廣州松田職業學院,2009.
[3]李兵寬,李國濤.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實施.中國青年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