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智慧
(周口師范學院 化學系,河南 周口 466000)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就業制度也由以前的“統分統配”轉變為“自主擇業”。一方面高校的擴招,使我國的高等教育現狀發生了變化——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另一面宏觀經濟受到災害和國際經濟環境影響,中國的就業形勢面臨嚴重的壓力。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并沒有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而增加,沒能滿足畢業大學生的就業需求,使得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的就業理想與現實產生很大差距;大學生不再是“驕子”、“寵兒”,相應地變為就業方面的弱勢群體。如何引導大學生就業,怎么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為高校新形勢下必須重視的課題。
所謂職業就是指個人為了謀生和發展而從事的社會勞動,它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反映,并隨著社會勞動分工的深化而發展變化。職業生涯是一個人的一生中全部與職業聯系的經歷過程,當然它也是個人人生中職業、職位變遷和工作理想實現的過程。而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可以說是個人結合自身情況、把握時機和排斥障礙,為自我確立職業方向和職業目標,進而選擇職業道路,確定教育發展計劃,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的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它不僅是幫助個人依照本身的條件去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達到實現自我價值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自己更正確地認識自我,真正了解自我,為自己定下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使自我的職業生涯插上理想的翅膀,去實現自我價值。
2.1個人因素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導致他們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制定合理科學的職業規劃。由于部分大學生自我認知不足,導致不能正確、客觀全面地對自己進行評價,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興趣、性格、能力等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另外部分學生對知識結構、職業素質,以及動手能力諸多方面準備不足,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部分高校學生認為就業競爭如此激烈,找到工作已經很困難,自己再挑三揀四、奢談職業規劃,這只能浪費時間、錯失良機。這種心態往往容易導致缺乏職業理想和自信,降低對職業人生追求的熱情,由于缺乏規劃設計,在職業競爭中不能很好地展示自身優點,降低了取勝的概率。這部分高校學生缺乏遠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對未來缺乏規劃,抱著順其自然、隨波逐流的態度,毫無職業理想和人生追求。部分高校學生有從眾心理,將當今社會上受歡迎的“熱門”職業作為自己的追求而忽視了“自我”,依此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既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難以取得成功,又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相吻合,導致工作乏味,動力不足。還有部分高校學生有唯“錢”是圖的思想,認為就業就是為了掙錢,工資高就是好職業,只要能掙錢,干什么都無所謂,而這樣不僅使自己的職業生涯索然無味,往往也難以遂愿。部分學生在規劃自己職業生涯時,對職業的復雜性、事業成功的艱難性認識不足,忽視自身條件,僅憑喜好一味求“高”,為自己定下了高不可攀的目標,不愿意做實實在在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在追求永遠不能實現的幻想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機會,到頭來不僅勞神、一無所獲,還因屢遭挫折喪失對事業和人生的追求。
2.2社會因素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大學生也是社會成員中的一員,難免受社會價值觀的影響,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選擇中過分注重薪酬而不考慮自我因素,作出不符合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選擇,最終導致在職業生涯中走了彎路。部分高校對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缺乏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再加上部分家長過分干涉孩子的專業選擇、就業方向,沒有考慮孩子自己的愛好特長,致使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成為一紙空文。
3.1有助于確定方向,提高成功的機會。
一個對職業生涯規劃有思考的大學生,必定對自己的發展有所規劃,在擇業、就業中不至于那么茫然。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斗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有了規劃可以避免盲目地“撞大運”,減少職業生涯中的挫折;有了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真正做到“預則立”。
3.2有助于提升競爭力。
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助于他們挖掘培養自我的潛能和創造力,提升自我競爭力。學生通過分析自己、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能力,評估自己的智慧,確認自己的性格,判斷自己的情緒,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從而可以根據輕重緩急安排日常學習和生活,采用有計劃,有目的,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案來提升自我的綜合能力,使自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有一席之地。當今社會處于變革的時代,處處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要想在職業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到有所準備,用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把自己的求職活動付諸實踐。
3.3有助于增加學習動力。
一個對職業生涯有規劃的大學生,必定全面思考自己的優缺點,在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弄清了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再加上自己已經確定了目標方向,因此會增加學習動力,努力向目標前進。
4.1社會方面。
要制定完善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新形勢的職業生涯教育政策,推進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規范化、制度化進程。要加大對就業市場的管理監督和扶持。自主擇業、雙向選擇是當今大學生就業主要途徑,就業市場的有序健康,成為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的最大因素。這就要求社會有一個符合我國國情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政策,并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4.2學校方面。
要完善學科設置,改進教學教育模式,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需要的人才。要加強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首要之急。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使學生有學習、溝通交流,以及實習的場所,有助于學生產生清晰的職業形象,擇業的目的性更強,能明確自我的職業發展定位,加大職業生涯選擇的現實性。要開設相關的理論課程。在課程設計上應做到豐富,涉及面廣,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設置并具有可操作性。課程設置和開設使高校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引導幫助學生正確使用職業測評的具體方法,對自我有全面客觀的正確認識,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等能公正的評估,從而為職業生涯做好充分的準確。
4.3學生自身方面。
樹立規劃意識,進行自我探索和職業探索,做到把自我內心渴望成功的激情化作實際行動,了解自己,確定奮斗目標,結合自身狀況,進行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選擇職業并作出職業決策,從而定位自身發展方向,制定合適自己的人生規劃。積極參與就業指導課和相關的活動,抓住每次能鍛煉自我的機會,提升自我素質。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增加自己的閱歷,并通過專業實訓,提高就業競爭力。
[1]楊國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3).
[2]郭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