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錚
(南京郵電大學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職業是整個社會運行的基本要素,也是整個人生發展的中心環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高校為促進學生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讓學生在全面客觀地認識主、客觀因素與環境的基礎上,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職業心理等職業素質的教育過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設計,它的核心和靈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核心和靈魂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才能擺脫原來簡單的甚至是臨時化的做法,使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只有從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保證作用這一角度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深入探討、研究、實踐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新途徑,才可能真正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就業穩定和實現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愈來愈顯示其重要性。
從當前的整體情況來看,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載體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利用政治理論課、就業指導課等傳統形式對學生進行線性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育方式缺點非常明顯:比較注重形式、缺乏新意、個性化不強,忽視學生的真正需要,不能真正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的實際,違背以人為本的原則,直接導致大學生在主觀上對這種教育方式很排斥,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從橫向來看,隨著新媒體和網絡的快速發展,現在“90”后學生群體思想復雜程度增加,而有些學生家長與學校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等方面沒有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并達成共識,給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些用人單位在對人才的需求方面,在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上單純和片面,直接挫傷了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自覺性和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并使之產生就業焦慮。從縱向來看,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通過在畢業時的就業政策宣傳、應聘技巧講座等途徑為主,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線一直貫穿在整個大學生活之中,錯過了全方位育人的良機。
一是教育隊伍力量不充足。目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一般由就業指導機構的專職人員和各二級單位的黨委(總支)書記、輔導員兩部分人員組成,除了配備不足外,一般都只能在繁雜的日常行政工作事務之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人員素質不齊備。這兩部分人員在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職業生涯規劃中來各有優勢和不足,比如就業指導機構的專職人員對國家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方針政策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信息掌握得比較好,但比較缺乏指導大學生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經驗,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深度上也有所欠缺;而輔導員雖然熟悉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具體情況,也有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經驗和體驗,但在理論和教學經驗上比較欠缺,習慣于把具體工作混同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因此,兩支隊伍在整體上都存在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
大學生具備的適宜職業需要的綜合素質,是大學階段所接受的各種教育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要貫穿整個大學生培養教育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作為系統教育,靠短期行為、“季節性套餐”是萬萬不行的。學生一入校,從起步教育開始,就應該有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使學生有好的行為規范、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使學生有危機感、緊迫感,有自我完善意識、群體意識、競爭意識。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專業教育階段、畢業教育階段構成了大學生擇業觀教育的整個培養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既要建立各個階段的工作目標,又要把階段性的工作目標與長期的最終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目的是達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
高等院校是一個連接學生、家庭和社會的育人場所,對學生的教育要通過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三大育人體系來共同進行,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
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全方位地建設,具體的就要從教學體系、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三大體系的完善和創新來進行。
(1)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創新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接受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也要接受學校教學行政部門的業務領導、工作領導。
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包括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只有不斷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創新,才能從組織上、從制度上、從運行上保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
(2)教學體系的完善和創新
結合各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綜合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研究,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體系應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創新。
(3)服務體系的完善與創新
①硬件支持系統建設
硬件支持系統主要是學校為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而建立的服務機構、服務設施和設備、校園硬件環境。各個高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建立相應的硬件支持系統。
②軟件服務體系構建
軟件服務體系是指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參考依據、事實材料的活動機制。軟件服務體系的建立要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進行不斷的建設和更新。
(1)充分抓好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全員化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輔導員和班主任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因為這項思想政治工作將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學生的現實狀況與未來趨勢統一起來,這既要對國家和社會高度負責,又要對學生高度負責,而且這兩者又是統一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在其職業生涯規劃中掌握和自覺運用可持續發展觀,懂得綜合地全面地發展,包括精神世界的豐富和發展,這樣才是個人生命價值的完美體現。
(2)充分發揮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老師的作用
專門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老師專門從理論上、當然包括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來較為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講授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來進行,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充分重視高校全員育人的作用
全體老師都可以在各自的教學和工作崗位上充分利用職業生涯規劃這個強有力的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導。比如,心理教育中心老師在各種心理學課堂上,可以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發展中實際遇到、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努力使大學生克服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和問題,也包括傳授一些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技能和方法。
(4)充分認識專業課教師的作用
任何一門專業課,都不是簡單地講授、傳輸一個專業的真理體系,還應當告訴同學們學習該門課程的重要意義,學習這些課程在未來的工作中、在未來的社會中、在未來的人生中有什么樣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僅如此,在專業課中還可以向學生說明學習課程的方法、如何樹立學習的信心、如何培養學習的毅力等,可以講述學科發展中的某些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歷史事件、學科發展的艱難歷程、學科發展的現狀、學科發展的技術難點、學科發展的未來趨勢等,真正將專業學習與生涯規劃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
(5)充分重視高校其他部門機構的作用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中心任務,教學是高校的中心環節,高校的任何部門都要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創造條件、提高服務,比如人事部門是否確定引進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專業人才或者對現有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計劃和方案;教務部門如何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方面的課程,并將他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校學生工作部門、各學院等如何組織、開展與學生成長成才密切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各種講座等。
[1]孫文博,張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戴樹根.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