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河南大學 軟件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發(fā)表于1977年的長篇小說《荊棘鳥》是中國讀者最為耳熟能詳?shù)陌闹尬膶W作品,該書自問世以后即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并迅速傳到世界各國,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書”。英國《衛(wèi)報》評價本小說為“澳洲版的《飄》”。《荊棘鳥》是一部家世小說,講述了1915—1969年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情感歷程,集中刻畫了女主人公梅吉·克利里與拉爾夫神父糾結一生、充滿矛盾的悲劇愛情。
拉爾夫是愛爾蘭貴族的后裔,繼承了家族的傳統(tǒng),接受過正規(guī)的神學教育,他才華橫溢,聰慧過人,多才多藝,并且擁有無與倫比的完美外貌。“高高的身材和勻稱的體魄,英俊的富于貴族氣派的容貌,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搭配得極其和諧。他是上帝的得意之作,在上帝創(chuàng)造的萬物中,如此慷慨的賜予是寥若晨星的。從他頭上那蓬松烏黑的鬢發(fā)和那令人驚訝的湛藍的眼睛,從他那小而纖細的手腳,都是完美無缺的”。同時,拉爾夫還是一個虔誠的教士,對教民耐心、仁慈、真誠。作為一個完美的教士,他受到教民的一致愛戴;作為一個極具魅力的男人,他是教區(qū)所有少女愛慕的對象。表面上看來,拉爾夫對上帝無比忠誠,無欲無求,盡職盡責地履行著自己教士的職責。但在內(nèi)心深處,拉爾夫無時無刻不在受著欲望的煎熬。他與平凡人一樣,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對愛情最原始的沖動與渴望,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強烈愿望。
拉爾夫對愛情的隱秘的渴望從他見到小梅吉那一刻起就萌發(fā)了。雖然他比梅吉年長十九歲,他們初次見面時,她才不過是個九歲的小姑娘,但事情正是這樣發(fā)生的。“她是他有生以來所見到的最甜美、最可愛的小姑娘了”,“年齡已經(jīng)不小了,他居然想入非非起來”。即使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產(chǎn)生這樣的情感也是令人震驚的,更何況拉爾夫還是一個有著多年教士生涯的神職人員。梅吉還只是一個孩子,“在她的世界中,還沒有成年婦女那種清規(guī)戒律和壓抑收斂。這樣的愛使他神馳意蕩,魂奪魄消,使他渴望向自己時時懷疑其是否存在的上帝發(fā)誓,讓自己成為任何一個人,但絕不是拉爾夫·德·布里克薩特”。我們可以把拉爾夫對小梅吉的感情稱為喜愛、憐愛,或是一種朦朧的愛情。這其中沒有肉欲的成分,有的只是慈父般的關愛與照顧。拉爾夫可以隨心所欲地寵愛小梅吉而不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和指責。隨著梅吉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拉爾夫也日益焦慮和不安,教士的身份使他不能再毫無顧忌地關注一個美麗的妙齡少女,理智和教士的身份提醒他必須與她保持距離。但他對梅吉的愛已刻骨銘心,“他最不愿意承認的是:她填補了他生活中的空缺,這是他的上帝所無能為力的,因為她是一個有情有愛的血肉之軀”。
另外,教士拉爾夫還受到另一種欲望的折磨,那就是對權力的渴求。對拉爾夫來說,宗教是他的信仰和職業(yè),更是他命中注定要為之獻身的事業(yè),是他一生前途之所系,他的骨子里有很強的功業(yè)欲望。作者這樣描述:“他的耐心和仁慈博得了全體教民的喜歡,以及部分教民的由衷熱愛。”拉爾夫所具有的出類拔萃的才華和猶如完人的外表,使他在教會中受到尊重,成為教會的中堅力量,他沉浸在教會給予他的這一圣潔的氛圍中。但是拉爾夫會甘心一生埋沒在這荒涼、酷熱、滿是塵土和蒼蠅的褊狹之地嗎?在來基蘭博之前,拉爾夫供職于主教身旁,只是由于他的“壞脾氣”才被流放到基蘭博——畢竟,這里“不是主教教皇使節(jié)版圖的中央”(意指在這里供職全無飛黃騰達的希望)。作為一名神職人員,拉爾夫才華橫溢,聰穎過人,接受過良好的宗教教育,既有經(jīng)營才干,又有政治頭腦和外交手腕。為了自己的野心,為了教會的仕途,拉爾夫違心周旋于富婆瑪麗·卡森身邊,利用自身的魅力博取那個“老蜘蛛“的歡心,希望老瑪麗會將巨額遺產(chǎn)捐贈給教會,那么教會就會因他的出色工作而獎賞提拔他。最終他如愿以償了,“老蜘蛛”臨死前留下遺囑,把自己的巨額財產(chǎn)留給教會,條件是教會必須賞識拉爾夫神父的價值和才干。和“老蜘蛛”所預料的一樣,拉爾夫以一千三百萬銀幣把自己的愛情出賣了,他舍棄了梅吉。因為一千三百萬鎊 “是從基蘭博脫身和脫離終生湮沒無聞的機會,是博取教會行政統(tǒng)治集團中的一席之地,保證他得酬壯志、忝列上層的機會”。
拉爾夫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野心,由一個牧區(qū)的神父升到梵蒂岡紅衣大主教,進入教廷權力的核心,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他的野心和虛榮心。但是他對愛情的欲望一生都是受壓抑的。為了地位和權力,他必須拋棄愛情,哪怕受盡煎熬。
拉爾夫認定了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士是自己的命運,他從不做他想,也從不懷疑。作為一個教士,拉爾夫在內(nèi)心或者在理智上真心希望自己可以把整個生命和靈魂都奉獻給上帝,可以遵守教義,忠誠于上帝,使自己在一片圣潔的光芒中找到安寧和幸福。為堅守信仰,他抵擋了很多世俗的誘惑,保持著身體和心靈的純潔。
然而,作為一個人,一個有著杰出才能和智慧的男人,他無法安守本分,甘于平凡,他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欲望,即使身處教會機構中,也無法泯滅這種欲望。拉爾夫對自己職位的升遷充滿渴望,這種興趣雖然可以用一個比較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解釋:追求更高的地位,是為了更近地接近上帝,更好地為上帝服務。但是,這并不能掩蓋拉爾夫的權力欲和野心。老練的卡森夫人早已洞悉了拉爾夫的內(nèi)心世界,她在彌留之際揭穿了拉爾夫:“當我第一次認識你的時候,你就想得到德羅海達和我的錢財,對嗎?拉爾夫?你想用它作為你的晉身之階。”不可否認,拉爾夫對上帝的愛是真誠的,但是其中也摻雜了世俗的功利主義,他如此心甘情愿地受不合理的束縛,甘愿放棄世俗的享受和個人幸福,固然出于宗教熱忱,同時也有對自身名譽地位的考慮。拉爾夫在侍奉上帝的誓言下,同時滿足了自己的權力欲,他的舉動中隱藏了屬于人類本身的野心和欲望。他對金錢的向往,對權力的追求,都是對上帝和宗教的背叛。這種背叛是隱性的,被宗教信仰的神圣外衣遮蓋了。但拉爾夫對愛情的向往,則是在心靈和肉體上對上帝的赤裸裸的直接的背叛。從第一面起,他就深深地被梅吉打動了,梅吉“頭發(fā)的顏色使他心曠神怡,她眼睛的色彩和樣子像她的母親,非常美麗,但更加可愛,更加傳神。至于她的性格,他認為那是完美無瑕的女性性格,溫良內(nèi)向而又極其堅強。在她的生活中存在著能讓他插足并能把握她、贏得她的愛的空間”。在麥特勞克島,拉爾夫終于忘掉了上帝,與梅吉結合在一起,真實的幸福使他意識到:“我是一個人,永遠成不了神,生活在人世間去追求神性,這不過是一種幻覺。”那一刻,他徹底背叛了上帝。但同時,拉爾夫又一次背叛了他的愛情。他不能放棄自己在教廷的地位和榮耀,在短暫幸福之后,又毫不猶豫地回到自己的信仰,或者說權力那里去。拉爾夫希望把自己毫不保留地獻給上帝,而他的靈魂深處卻是對權力的向往和對愛情的癡迷,他一直在上帝與人性之間游走,在權力與愛情之間徘徊。
麥卡洛成功地塑造了拉爾夫這個充滿矛盾的神父形象。拉爾夫與梅吉的愛情是凄美的,同時也造成了兩人的不幸。梅吉對拉爾夫執(zhí)著的愛支撐著她全部的精神和生活,耗盡了她的一生。拉爾夫雖身處高位,但仍時時思念著梅吉,壓抑著去見梅吉的強烈渴望。離梅吉越遠,懷戀之情越深,他必須用極強的理智去壓制思戀梅吉的沖動。“很多時候,只有當我跪下來,一連祈禱好幾個小時,才能阻止我離開自己的崗位到她那里去”。在漫長的歲月里,他時時與這種痛苦煎熬搏斗著。到最后,當他知道丹尼是他兒子的真相時卻也已經(jīng)失去了兒子,這沉重的打擊使他徹底崩潰了。
我們不能否認拉爾夫對上帝的愛和忠誠,但拉爾夫畢竟不是上帝,也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個凡人。人性都有弱點,拋開小說中宗教背景和宿命論的觀點,拉爾夫的選擇完全受他欲望的驅使,他的結局正是他自己選擇的,從他選擇了教會的權利那一刻起,他就放棄了愛的權力,也選擇了一生在痛苦中掙扎。
[1] 宋玲玲.評《荊棘鳥》中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文學評論,2010,(9).
[2] 考琳·麥卡洛著.曾胡譯.荊棘鳥(1998年7月第一版).譯林出版社,2000,(2).
[3] 葉繼宗.靈與肉的搏斗——談《荊棘鳥》中的拉爾夫神父[J].外國文學研究,1993,(2).
[4] 繆惠蓮.愛與懺悔——析《荊棘鳥》中拉爾夫人格悲劇.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0).
[5] 王笑玫,張衛(wèi)華.神壇上的犧牲——簡析《荊棘鳥》中拉爾夫人性與神性的沖突.社科縱橫,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