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娟 王 鎮
(1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2上海大學,上海 200444)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崔淑娟1王 鎮2
(1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2上海大學,上海 200444)
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網絡技術迅速發展?;ヂ摼W作為傳播信息的新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新途徑,對廣大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思想觀念產生著廣泛而又深刻的影響。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價值觀、政治信仰、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如何在“網絡時代”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且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網絡時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對策
自1994年互聯網正式登陸中國以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互聯網已經深入社會的各個領域。2011年1月CNNIC第27次報告指出,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繼續穩步增長,網民總數達到4.57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較2009年年底提高5.4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7330萬,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占全球網民總數的23.2%,亞洲網民總數的55.4%。用戶職業分布調查結果為學生占30.6%,學歷結構調查顯示,其中大專及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網民占到23.2%,大學生已經成為當今網絡使用的主體。面對這種情況,高校不可能還是像以前那樣,通過講座說教式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面對新的形勢,高校必須與時俱進,大膽改革,不斷創新,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對于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價值觀、政治信仰、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如何在“網絡時代”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且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從互聯網的特點出發,從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出發,研究探索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1.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實效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開闊的舞臺。網絡的發展極大地加快了信息的傳播和交流速度。一方面,網絡信息更新及時、傳遞速度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網絡,獲得大量的資料和及時的信息,吸納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傳播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從而打破空間時間的局限性,大大擴展自己的舞臺。
2.網絡作為一種新的傳播途徑,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的空間,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以往的教育往往是教師查閱資料撰寫講稿,然后通過講座的形式進行說教式的教育,因此都是單一化的口頭和書面說教。很明顯,這種教育形式只是單方面的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隨著網絡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往往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網絡由于其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的特點,不同于課堂教學,互聯網教學使得受教育者的感知更加深刻、全面、具體。
3.網絡在改變大學生生活和成長方式的同時,也使得學校、社會和家庭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使得三者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重要,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能僅僅依靠學校這個載體。學校被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但是“獨木不成林”,還需要取得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網絡的發展正好為這三者的結合提供了方便。通過網絡技術,遠在千里之處的家長可以通過視頻與子女溝通,對子女在學校的情況了如指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社會熱點和大事件,網絡比電視編輯的時間更短、更迅速。公眾在網絡上可以即時看到事件的每分鐘的發展情況。這一技術有利于學校和家庭、社會的溝通,使他們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復雜性、大眾性給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網絡文化是“草根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由于從互聯網上可以及時搜集到大量信息,因此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普通民眾缺少話語權。只有在網絡上,他們才能暢敘胸懷、指點江山,表現出對傳統的顛覆和對權威的挑戰。網絡文化的沖擊使得傳統文化、傳統道德出現某種逆轉或倒置,結果導致當今文化中出現了一些消極狀況。其中基本的一點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并沒有被網絡所吸收,相反網絡文化的快餐化、功利化卻在一步步地侵蝕著傳統文化。網絡文化帶來的文化趨同,西風壓倒東風式的泯滅文化多樣性的文化霸權主義、文化殖民主義,對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西方敵對勢力打著所謂“網絡自由”的幌子,公開干涉我國政府對網絡的正常管理。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但由于并未步入社會,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形成的最終階段,也是關鍵時刻。這個時候最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擾,網絡上的不同思想意識形態的融合、滲透和沖突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有力度的。這就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政治觀念淡薄,缺乏文化素質,思想道德修養不夠完善,缺乏自我判別是非的能力。
2.網絡的虛擬特點,讓人與人的交往更具有符號性、欺騙性。網絡使得每個人在網絡中都是以符號的形式出現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個人的年齡相貌身份等級等都被掩蓋,通通變成符號的交往,從而更具有欺騙性。這也就導致了外界無法對網絡的使用者進行監督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道德規范的約束力,容易造成大學生思想道德意識弱化。同時網絡具有虛擬性和廣泛性,容易動搖學生學習的初衷,轉而投身于娛樂與游戲之中尋找更大的樂趣,網絡成癮現象嚴重。同時由于人活在虛擬的世界里,時間一長就容易自我封閉,人際交往困難,最終導致冷漠、無情和自私,這些都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3.網絡在提供豐富資料的同時,也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存在。網絡如同一柄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新型信息傳播途徑,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的同時,虛假信息及淫穢垃圾信息通過網絡蔓延,過去由于信息手段不發達,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的信息載體主要是報紙、電視、廣播,政府和學校對這些載體傳遞的信息內容可以進行過濾,將不正確的觀點、不恰當的信息去除,甚至直接參與信息的制作,充當信息源的角色。伴隨著網絡對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廣泛滲透,網絡已經成為青年大學生共有的生存方式。而目前國際互聯網處在沒有確定負責人、無人管理的無政府狀態。網上不良信息的存在,侵蝕著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往往容易將大學生思想引向錯誤的方向,造成對社會秩序的潛在威脅。
胡錦濤總書記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和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
1.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隊伍。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體系是建設這支隊伍的關鍵。為使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第一時間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脈搏,高校應每年舉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干部和輔導員骨干培訓班,邀請國家、省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和知名專家來校做報告。網絡時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即敏銳的信息意識、較強的信息敏銳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了優秀的信息素質,從網絡中獲得高效的信息,才能在網絡這個大環境中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隊伍的結構必須進行優化,要吸收精通網絡技術的高科技人才到政工隊伍中來,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體系實施提供人才保障,共同研究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共同鉆研有關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有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實現兩者的結合。不但要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運用網絡,而且要學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技術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面對新世紀的大學生,才能解決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一是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全面的網絡技術培訓;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要經常從網絡上搜集信息,掌握學生的思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三是要學會利用網絡這個信息平臺,獲得大量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四是要把高校傳統的宣傳工作陣地,如報刊、學報和教學、科研成果等資料,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兩課的教育成果,及時地移植到網絡上來,加強正面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傊S著網絡時代的來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難再像以前那樣閉門造車,網絡時代需要開放的教育理念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同時既要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又要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既要增強教育對象對多種意識形態、多元價值取向的辨別能力,又要使他們在多元價值觀念中保持必要的張力,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3.網上與網下聯動,網絡手段與傳統方式相結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網絡手段固然新穎快捷,容易讓人接受,但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仍然具有其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也是不可完全棄之不用的。只有實現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的完美結合,通過網絡改革創新教學手段,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同時在平時生活中多開展思想教育活動,才能更好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高校輔導員有效地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鞏固我國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意識形態,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1][6]吳立剛.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交際,2010,(11).
[2]汪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構建[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6,(04).
[3]周春生.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08,(08).
[4]田祖清.論網絡條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集體經濟,2009,(01).
[5]譚雪晴.論網絡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滄桑,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