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瑋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管理學是一門系統的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學科。現在的高校在經濟和管理類經濟類專業基本上都開設了《管理學原理》這一門課程,而這門課程的目的在于向學生介紹在管理活動中應遵照什么樣的理論,另外改善其思維方式讓他們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1]這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能力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最終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為了這個目的,筆者嘗試著在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管理學原理》過程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參與式教學借用心理學理論,通過外在激勵與內在激勵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且讓學生在克服困難中獲得樂趣,其表現為以下方面:[2](1)外在激勵強而內在激勵弱時,其工作與學習就會顯得無趣,只是被動的學習,這主要的是外在因素的影響(2)內在激勵強而外在激勵弱時,其工作與學習就會充滿激情。(3)內在激勵弱且外在激勵也弱時,其工作與學習就會變成負擔和累贅,讓人感覺毫無意義,同時將缺乏具有誘激力的報償。(4)內外激勵都強時,其工作與學習也將變得多姿多彩并且具有很強的誘激力的報償。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參與式教學方法依據心理學理論,在人的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之間找到關鍵所在。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也是心理學觀點之一,對于人的外在需要,則是指人受外在因素影響,對外在需要所針對的目標和誘激物無法控制,而內在需要與之相反。
1.情景參與與角色扮演
《管理學原理》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可以通過游戲、小品、實景模擬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逼真的管理場景,讓學生模擬并參與實際情境,并在中間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現所要解決的管理關系與矛盾;或由角色扮演者現場處理問題,模擬決策,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各個扮演者的處理是否恰當。例如,在教“領導藝術”這一知識點的時候,筆者組織學生情景參與“領導協調藝術”,設計一個情境模擬“領導協調藝術”的實際運用,并讓同學們在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不僅按要求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且對“領導的協調藝術”有了很深的體會。每個參與的同學都充分體現了民主和諧、團結合作的精神,對情境中許多問題的周到考慮大大超出了教師的想象。不同角色在情境參與和角色扮演中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鍛煉。
2.“頭腦風暴”法
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于1939年首次提出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法、BS法并在1953年正式發表。但我們都有疑問:何為頭腦風暴法?其實這是一種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這樣就能利用頭腦風暴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比如筆者在教學時講到“管理者的素質”這一知識點,就開始讓學生用頭腦風暴法討論 “你認為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由于此方式是讓學生自己自由發揮,從而使得討論的氣氛熱烈,但又不失輕松與和諧。這種方法既擴充了書本上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互補,這種互補是充滿智慧的,這樣就有效地做到了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另外頭腦風暴法經過發展已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比如斯本智力激勵法、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等。
3.案例討論法
參與式教學中的案例討論區別于一般的案例分析,就在于其注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升華。著名的學者托爾曾說:“一個出色的案例,是教師與學生就某一具體事實相互作用的工具;一個出色的案例,是以實際生活情景中肯定會出現的事實為基礎所展開的課堂討論。它是進行學術探討的支撐點;它是關于某種復雜情景的記錄;它一般是在讓學生理解這個情境之前,首先將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將其整合在一起。”[4]通過實踐總結《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的特點,筆者在現實教學中選擇的案例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真實性及時效性,即在課堂討論的案例素材一定要是最近5年內發生的,且是在企業管理中發生的真實事例,其需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2)多元化和趣味性,就是通過找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配合文字、圖片、視頻等,既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輕松愉悅,又充分表達自我的觀點,并提高學生書本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的能力。比如,筆者就剛發生的三鹿奶粉問題進行分析,以講解企業危機管理,在講解企業并購時,討論匯源并購案,在講解有關企業知識管理和技術管理時,討論剛上映不久的電影——《功夫熊貓》。(3)啟發性,即在教學案例中必須涉及有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與討論,從而做到舉一反三,深化認識基本原理,并對其有自己的理解。
在《管理學原理》的教學實踐程中發現,參與式教學法可能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傳統的師生定位模式很難突破。師生的定位回歸傳統式教學,教師還是“操縱”的主體角色。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參與表示了明顯的不認可,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第二,學生由于能力和素質的差別,參與程度差距。(1)學生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參與程度有一定的差距較大。性格活躍、自身能力強的學生踴躍參與,從而使能力更強,性格內向、自身能力較弱的學生羞于參與或不愿參與從而使能力更弱,從而難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參與式教學法的初衷。(2)學生配合不積極而可能出現“冷場”的尷尬。特別對于低年級的本科生,對學習環境和企業環境的陌生、從中學時代應試教育保留下來的學習習慣等使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結果還是造成了老師“自編自導自演”的局面。第三,教師引導、組織和協調不當容易造成參與效果不理想或無休止的爭論。如教師對問題和要求的表述不清楚,無法快速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討論等,就會影響教學效果。
1.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樹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雙主體觀念。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而建立較為穩定的教學框架與相應的活動程序。這樣為了更好地推進參與式教學的設想,實現學生管理實踐能力提高的目標,筆者認為,《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在師生互動與教學相長,老師和學生彼此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循序漸進方式的教學新模式。這同樣也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雙主體的教學新模式。對于這種新模式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踴躍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同時,真正了解與體會到管理理論知識的應用性與其特有的效用,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自身的管理實踐能力。至此,我們應該向學生傳達課堂要以他們為主體的思想,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與跳躍性思維,而不讓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當主角,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實現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目標。
2.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參與式手段不拘泥于課本但也不脫離課本知識。這樣就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并廣泛閱讀,而這種方式將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開闊視野,提高認知,強化其思考問題的能力。(2)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參與式教學,讓他們知道參與式教學是以他們為主體,改變以往過分依賴老師的現象,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3)學會傾聽與表達。有效的傾聽不是我們理解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努力積極地汲取知識。對于表達,不僅是學習效率的體現和觀點的闡述,而且對學生在其工作崗位上進行有效溝通具有很大的作用。
3.轉變教師傳統定位意識,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相對于教師本身應認識參與式教學的原理、內涵及《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的特點,使參與式教學在其教學中取得相應的效果。由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教師要能對自身的角色進行定位和轉化,如從知識信息的提供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與組織者,同時還要指引者和參與者,營造出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再次,要經常對學生表揚與鼓勵,讓學生有一種沖勁,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5](2)教師要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同樣也要懂得耐心傾聽,快速思考,并以正確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3)教師本身要不斷地充實自我,同時對熱點要有敏銳性,這樣教學資料和案例庫將更加豐富且具有時代感。此外,靈活主動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案,為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做好充分的準備。(4)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不應有偏見。對于教學目的與內容的選擇,要以提高大多數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為其準則。
[1]周三多等.管理學一原理與方法(第3版).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2]剮潔等.管理學能力導向的參與式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轉教育版),2004(6).
[3]陳華.參與式教學法的原理、形式與應用[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21(6):159-161.
[4]王風彬,張玉利.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案例(管理學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辛治洋.從操縱到交往——論教師參與教學的三種方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1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