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巖
(山東工商學院 社科部,山東 煙臺 264005)
《形勢與政策》教學方法探析
葛明巖
(山東工商學院 社科部,山東 煙臺 264005)
形勢與政策課是本、專科學生都要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特殊而重要的職責,是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訓質量,就要不斷完善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法,本文擬從科學制定形勢與政策教學內容,以及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兩方面探析如何進一步完善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法。
形勢與政策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教學內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316]號)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而《形勢與政策》則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來,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國際形勢日新月異,面對新的變化和新的情況,《形勢與政策》在教育教學方面仍然還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形勢下,進一步研究和提高《形勢與政策》的教學方法就被提上日程。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效果,才能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也才能更好地發揮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質量的教學內容是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而形勢與政策課的自身特點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則為課程內容的設置與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勢與政策課與國內外事件的發展動態緊密結合,而互聯網的方便快捷和無界性則使得信息采集、傳播的速度和規模達到空前的水平,實現了全球性的信息共享與互動,將世界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與之俱來的現象與結果就是高校學生在學習形勢與政策課之前就已經對很多教學內容有一定程度甚至是比較深入的了解。因此,要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強化教學效果就必須在教學內容上下足工夫、做足文章。一般而言,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目的、意義、學習方法、途徑;觀察形勢和理解政策的正確立場、觀點、方法。二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任務、發展現狀和趨勢;黨和國家實現現階段任務的基本方針和政策;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和決策。三是當前國際關系的狀況、發展趨勢、我國的對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國政府的立場。四是大學生在形勢政策方面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的情況及政策。這四方面的教學內容相互依托且聯系緊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的講解重點應該是為什么而非是什么,即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因為只有對課程涉及的問題作出有深度、有創見、有說服力的解釋,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術性和科學性相結合,才能體現出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才能讓形勢與政策課走進大學生的心里,得到大學生的認同,進而對大學生產生正確的導航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在制定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時則必須要體現出“問題意識”。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學生沒有問題本身就是大問題。愛因斯坦則強調,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是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而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問題意識”更顯重要。“問題意識”對學生而言意味著思考,可以培養與提高其創新能力,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而對于教師而言,則意味著教師在授課中,研究、發現、解決大學生思想實際問題并滿足其理論需要,可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與時效性,從而使講授內容不僅能入耳還能入心。這樣,不僅大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能夠很好地被調動起來,而且由于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講解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給學生灌輸信息,而是能夠解決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及學生不能解釋分析的問題,就能夠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的實用性,改變高校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某些偏見,進而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和領會形勢與政策課的魅力。
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不僅要制定豐富充盈的教學內容,還要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只有通過使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才能讓教學內容更富張力和表現力,才能讓教學內容與表現形式相得益彰。所謂教學手段,是指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等五個使用階段。現代化教學手段是與傳統教學手段相對而言的。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機、DVD機、計算機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于各學科教學領域。因利用其聲、光、電等現代化科學技術輔助教學,又稱為“電化教學”。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各有優點與不足,因此,要根據“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趨利避害,發揮不同教學手段的正面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1.充分使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效率。
神經生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功能分為52個功能區,且人的左右腦各有分工,左腦半球主要管理語言、邏輯思維,右腦半球主要管理形態結構、時間與空間。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們所獲得的知識中,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1.5%、味覺占1%。這說明視覺和聽覺在學習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充分利用其視覺和聽覺功能來獲取更多的知識。而多媒體教學在這一方面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通過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便捷地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以完成教學任務。基于此,在講授形勢與政策課時,通過運用多媒體,不僅可以播放文字圖片資料,還能播放影像資料,并進行相關內容的多樣化鏈接,這就能有效地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使理論形象化、內容生動化,從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效率。
2.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目前,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其影響力已經滲透到社會運行的各個環節,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互聯網還從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重塑了人類社會結構、改變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并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態。在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要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充分關注互聯網、使用互聯網。而且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已攀升至36.2%,而在所有網民中,學生群體所占比例最高,達到29.9%。顯而易見,大學生與互聯網已然密不可分,更為重要的是,形勢與政策課自身的特點也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形勢與政策課涉及很多時事政治的內容,而國際風云變化莫測,每天都會發生很多重大的國內外事件。如果教師只是通過傳統的媒介獲取信息,不僅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時間,還需要有充分的媒介來源,這會讓教師在積累資料的過程不僅漫長滯后且效率低下,更難有足夠的時間與經歷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與編排,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但是,互聯網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互聯網以秒為單位的信息更新速度,以及日漸成熟的搜索引擎網站在瞬間就可以為教師提供海量的各類信息,而且互聯網的無界性,還有助于教師與其他同行的交流,這就為教師整合教學資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形勢與政策課是本、專科學生都要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特殊而重要的職責,是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新的形勢下,要實現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使命就需要教師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一步完善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法,不斷強化教學效果,讓形勢與政策課真正成為大學生終身受益的課程。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29.
[2]周本貞.高校形勢與政策的探索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
[3]顧鈺民.把創新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著力點教學與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