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燕
臨床上急性闌尾炎癥狀多樣,尤其是不典型闌尾炎,極易誤診,16層螺旋CT,對急性闌尾炎快速、準確的診斷提供了依據,對臨床表現不典型的急性闌尾炎診斷幫助很大,為臨床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提供影像學依據。筆者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3例經臨床手術、病理證實為急性闌尾炎的16層螺旋CT檢查資料,對其CT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提高對本病的CT診斷。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3例臨床表現為急性闌尾炎患者的CT檢查與臨床資料,均經手術、病理證實。男21例,女12例,年齡12~78歲,病程2d~7d。中下腹痛15例,全腹痛9例,中下腹痛伴包塊3例,中上腹痛3例,下腹及盆腔痛3例。
CT掃描在GE Hispeed Adv或GE HispeedCT/i螺旋CT機上進行。掃描方法為螺旋掃描,掃描范圍從L3椎體至恥骨聯合,層厚10mm,進床速度為10mm/s,pitch為 1,重建圖像間隔為 10mm,視野35cm,120kV,220~230mA。CT圖像用軟組織窗進行觀察,窗位35~40Hu,窗寬350~400Hu,以利于顯示腹腔內脂肪組織。對闌尾、闌尾周圍及盲腸末端的改變均作了觀察、分析。
33例中 CT診斷闌尾炎31例,正確率為93.9%。急性闌尾炎的CT征象可分為闌尾直接表現與間接表現。直接征象包括:闌尾增粗(直徑>6mm)11例次;闌尾增粗伴壁增厚(直徑>10mm)7例;闌尾顯示不清15例;闌尾石8例。間接征象包括:闌尾周圍脂肪組織模糊,顯示條索影29例;盲腸內側及闌尾周圍間隙內滲液20例次;游離于闌尾腔外或膿腫內的氣體影11例;右下腹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增強后壁顯著強化的膿腫影10例;右下腹闌尾部位邊界不清、周圍粘連的炎性腫塊4例;盲腸內、后側壁增厚、模糊27例;回盲部反射性腸郁積20例等改變。
闌尾位于右髂窩部,為一蚓狀之管狀器官,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闌尾腔阻塞、細菌繁殖,從而引起急性闌尾炎。以往急性闌尾炎主要依據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作出診斷。隨著影像檢查的廣泛應用,CT以其快速、密度分辨率高等優勢成為影像檢查之首選。
當闌尾有炎癥時,管壁黏膜炎性水腫而增厚,闌尾腔可因炎性狹窄或被黏液、糞石與腫瘤等所阻塞,繼而闌尾壁全層及鄰近的腹膜、系膜及盲腸端也可發生腫脹,闌尾周圍常出現炎性滲出液,病變進一步發展可發生壞死、穿孔,形成局部膿腫或彌漫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在CT檢查中的直接表現為闌尾腫大增粗(直徑>6mm)和闌尾壁增厚;邊緣境界模糊;密度接近或略高于鄰近的肌肉組織;闌尾壁與周圍的炎癥分界不清;闌尾管狀結構消失,有時增厚的闌尾壁表現為不同密度分層的/同心圓樣結構[1];部分病人闌尾腔內顯示有闌尾石存在,此時雖可提示闌尾炎的診斷,但單憑這一征象仍有假陽性可能。
CT診斷急性闌尾炎的主要依據是發現異常的闌尾和闌尾周圍的炎性改變。如果未發現異常闌尾或闌尾結石,而僅有盲腸周圍的炎性改變,盡管不能排除闌尾炎的可能,但不能確診為闌尾炎。因為這種表現不具有特異性,許多其他的病變,如盲腸憩室炎、腸結核、Crohn病和盆腔炎癥均可出現類似表現[2]。本組病例中有4例因病人較瘦缺少腹內脂肪襯托,不能清楚顯示闌尾和其周圍的炎性改變而出現假陰性。對于這類病人用薄層CT掃描可能會有所幫助。如果只有闌尾結石,也不足以診斷急性闌尾炎,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或無臨床癥狀時也可發現闌尾結石現象。如果顯示正常闌尾,多數情況下可除外闌尾炎,只有極少數病例可產生假陰性,如無闌尾增粗和周圍炎性改變的早期闌尾炎。我們這組病例中有3例出現類似情況,對于這類病人,我們認為可以通過24h內密切隨訪觀察來明確診斷。如果出現盲腸末端腸壁增厚、箭頭征和盲腸條帶征以及盲腸周圍膿腫等特異性較高的征象,提示闌尾炎的可能性較大[3]。
1 周根泉,何之彥,劉愛群,等.非增強螺旋CT掃描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22(9):758 -760.
2 Raptopoulos V,Katsou G,Rosen MP,et al.Acute appendicitis:effect of increased use of CT on selecting patients earlier[J].Radiology,2003,226(2):521 -526.
3 陳九如,胡建昌,朱明德,等.鋇劑灌腸造影檢查鑒別診斷闌尾炎[J].上海醫學,2009,29(7):423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