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梅
(1)環境因素:
②空氣污染:
患者咳嗽、打噴嚏、吐痰、嘔吐物及廢棄物等,同處一室易造成空氣污染,引發醫院交叉感染。治療室由于人員出入頻繁,空氣中細菌不斷增加,不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患者自身因素:
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進展門診輸液室約60%的患者為老齡患者,復合疾病多、抵抗力差,成為易感者。
②大量抗生素的開發和普及。治療過程中應用多種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體內正常菌群失調,耐藥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長,感染機會增多。
③因為治療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機能下降,對各種病原菌的易感性增高。
④患者及陪護人員自我防護以及衛生保健知識的缺乏,使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加。
(3)醫務人員方面的因素:
①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認識不足或概念落后;不能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和消毒管理制度;
②缺乏對抗生素合理應用的管理;
③無嚴格探視陪護制度。
(4)其他方面的因素:
如護理人力資源的嚴重缺編,致使護士只能忙于完成最基本的治療與護理,消毒隔離規范執行不到位;醫院上級領導部門對院內感染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到位等。
(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在職教育。定期組織醫院感染培訓班,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護士長應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重點抓好落實。并將定時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以確保消毒隔離制度措施的落實。
(2)合理布局:門診輸液多為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心腦血管等患者,輸液治療時應將其相對隔開,減少陪護,減少在室內飲食。室內要安裝通風換氣設施和防蟲害等設施。
(3)隔離消毒管理:高度重視輸液室空氣的消毒,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消毒。并配合安裝通風換氣設備,根據季節、氣溫變化,開放冷暖空調,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護士在進行無菌操作前,應采取六步洗手法,使用消毒紙巾擦手,摒棄在工作服上擦手的壞習慣。在為患者集中進行靜脈注射時,采用快速消毒劑消毒雙手,避免通過醫務人員的手而引起的交叉感染,止血帶必須做到一人一帶。護士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認真執行醫院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規定,護士長要定期組織護士進行專業操作訓練,避免因反復靜脈穿刺而引起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5)合理使用抗生素:嚴格抗生素使用指征。嚴把藥物時效關,嚴格掌握藥物配置后的有效時間,避免配好的藥物長時間放置而致藥效下降,甚至引起不良反應。
(6)醫療垃圾的管理:
嚴格執行衛生部頒發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做好醫療垃圾的收集、存放和處理工作。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嚴格分類放置,針頭、刀片等銳器物品放在銳器盒內,每天使用過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棉簽棒及患者擦拭后丟棄的面紙等污染物性垃圾裝入黃色專用垃圾袋扎緊袋口,由專人收集運送到醫院暫存點,再由有資質的醫療廢棄物處置單位統一處理。
(7)加強健康教育:
針對患者的特點和門診輸液室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對患者實施有計劃有系統的健康教育。如在輸液前簡單介紹各項規章制度、輸液環境,在醒目處懸掛健康教育圖片,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講座等,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增強他們的防病能力、自我監測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識。
目前,社區醫院統一實行基藥零差價率運行。因收費低,前來就醫輸液的患者多,治療時間短等特點,存在著患者流動性大,病種雜,環境衛生差,隔離困難,消毒不徹底等隱患。如不加強管理,隨時可能發生醫院感染。要建立健全的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隨時檢查制度落實的情況,使大家做到按章辦事,操作規范,盡職盡責。
在國家加大醫療服務投入的情況下,基層醫院要配醫護人員比例,增大門診觀察室的資金投入,改善建筑、隔離消毒等環境技術設施,做到小房間(25)。同病同室,嚴禁多病種混合治療,減少陪護和探視。組織醫護人員認真學習控制醫院感染的有關知識。
門診輸液室作為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也是病人了解醫院,認知醫院的重要場所。因此,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規范化管理,高度重視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建設,在減少污染環節,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起著決定作用。同時對于提升醫院形象,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