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清
腹股溝斜疝是基層醫院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常見的發病原因有:腹壁強度降低和腹腔內壓力增高?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技術的發展,治療腹股溝疝的手術方法得到了改善。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溝斜疝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傳統手術方法與無張力補片手術方法治療腹股溝斜疝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溝斜疝患者68例,其中,男64例,女4例,年齡19~75歲,平均(46.52±10.31)歲,病程3個月~2年。左側14例,右側54例。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手術法治療,其中采用巴西尼(Bassini)法加強后壁的有10例,采用麥克威(McVay)法加強后壁的有2例,采用哈斯特(Halsted)法加強后壁的有18例,采用肖爾代斯(Shouldise)法加強后壁的有3例,采用弗格遜(Ferguson)法加強前壁的有1例。觀察組患者采用無張力補片手術方法(無張力疝囊修補術)治療,患者無需按傳統方法高位結扎疝囊,只需用合成纖維網片制成圓柱體花瓣形的填充物,將其填充在疝囊內環處,以填充疝環的缺損,再用一個合成纖維網片縫合于腹股溝管后壁而替代傳統的張力縫合。
運用SPSS 13.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0~40分鐘,平均(35.00±10.23)分鐘;住院時間為5~8天,平均(7.32±0.15)天;隨訪3~6個月,無復發。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 40~80分鐘,平均(45.00±11.86)分鐘;住院時間為6~10天,平均(8.67±2.42)天;隨訪3~6個月,2例復發,復發率為5.88%。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無張力補片法以腹股溝解剖為基礎,用人工材料加強腹股溝管后壁,可以做到正確的解剖層次對合,克服了傳統手術對正常解剖的干擾,而且不具有張力,使其更加符合機體生理,各方面均優于傳統手術,從而為腹壁疝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治療方法?2?。利用人工合成網片材料在無張力的情況下進行疝修補術克服了傳統修補術的諸多缺點。傳統手術方式優于無張力人工補片的方面有?3-4?:①傳統的手術方式能根據患者病情需要來加強腹股溝管前壁或后壁;②無張力補片手術費用高,傳統手術費用較低;③無張力補片手術對補片的放置要求嚴格,由于補片常常不能完全覆蓋腹股溝管薄弱區而導致斜疝復發。
通過本組資料分析,傳統手術方法與無張力補片法各有優缺點,應根據患者的病情來決定采取何種手術術式。所以在手術方案的制定上既要考慮無張力補片修補術,更應考慮到傳統經典的手術方法。
1 席廣君,張長銀,陳靜輝,等.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258例?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8):1050-1051.
2 沈冰,陳峰.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復發性腹股溝疝的臨床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16(6):443.
3 唐健雄.疝修補術后復發的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4):205-207.
4 李艷玲,郭迅.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23例臨床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