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其杭
發展全科醫學改善農村基層衛生服務
潘其杭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是一個臨床二級學科;其范圍涵蓋了各種年齡、性別、各個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其主旨是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并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近年來,我國農村基層衛生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全科醫生的缺乏,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運行中仍面臨著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才隊伍整體水平和結構不合理、農村基層衛生機構衛生服務設施水平偏低、部分農村基層衛生機構運轉艱難、鄉村醫生待遇差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基層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廣大農村地區人口的健康水平。因此,探討如何發展全科醫學,改善農村基層衛生服務建設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全科醫學;農村基層;衛生服務
1.農村基層醫生的培訓
發展全科醫學,重點難點是全科醫生的培訓工作,特別是農村基層地區,全科醫生的培訓更加艱難。我區在培訓工作中,依托本地區及臨近地區的資源,選擇信譽好、有接待能力的高等醫學院校或醫療機構作為培訓基地,誠聘經驗豐富、知識淵博、授課水平高的主治醫師及以上醫務人員作為授課老師為我區農村基層醫生授課。并且積極利用網絡電視互動教學系統集中在鄉鎮衛生院開展鄉村醫生培訓,節省了村醫交通費用的支出,較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
2.對口支援建設
我區積極開展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項目,引導城市較為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到農村基層衛生院服務,以此來幫助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使農民群眾就近獲得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醫療衛生服務[1]。按照每所鄉鎮衛生院由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派3名全科醫生進行對口支援,支援隊員主要通過提供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培訓專業知識,協助業務制度建設等方式開展支援工作。
1.加強農村基層衛生設施建設
(1)基礎管理措施的建設
我區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明確規定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是非營利性、公益性的醫療衛生機構,并在工作中積極落實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的公益性質,為農民提供良好服務。嚴格按照政府為基層衛生服務提供保障,醫療衛生人員為農村農民健康提供保障。而且規定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履行著農村預防保健、診療常見疾病、合作醫療、健康教育等多項任務。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的建設采取多種形式籌辦,并進行規范化管理;實行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在行政、業務、藥品、財務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診療操作規程,堅持合理、安全用藥。
(2)基礎場所的建設
醫療場所至少設有診斷室、治療室(處置室)、藥房、觀察室、資料室(健康教育室)、值班室,六室分開,相對獨立,分區布局合理;鄉村醫生按所轄農業人口的1‰~1.5‰配備,且所用醫生必須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業務用房面積在80~120平方米,占地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供水、廁所、宣傳欄等配套設施齊全;各項規章制度健全;認真執行診療技術規范和醫療操作規程;財務管理的基本臺帳齊全,收費合理;規范衛生服務行為,盡心履行職責,盡力為村民提供優質服務[2]。
2.加強農村基層衛生服務
衛生服務需要主要取決于農民的自身健康狀況,是依據農民的實際健康狀況與理想健康狀態之間存在差距而提出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服務的客觀需要,是不考慮消費者實際支付能力的,是農民健康狀況的客觀反映。我區根據本地區人群衛生服務需要量制定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3]。具體內容如下:①積極誠懇的向農村農民提供服務,保證每位農民有病能醫;②逐步擴大農村基層衛生服務的覆蓋范圍,在農村積極推行住院分娩、地方病、傳染病及人畜共患病的補助政策,并加大防治力度;③加快農村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逐步提高對醫保農民的補助標準,積極縮小與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障的差距,擴大農村農民受益范圍;④建立農村基本藥物制度,保證農民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藥物。
3.結論
農村基層衛生發展建設,主要以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為主,要對整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行比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大補充農村基層醫療設備及農村醫務人員系統的全科醫生培訓的力度。通過以上的措施,希望能提高農村醫務人員專業水平,及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網絡能力,這對大力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升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將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1 李曉雅,胡睿.全國社區醫務人員愈46萬注冊全科醫學專業人員僅6000余傾斜的蹺蹺板如何重復平衡[J].中國社區醫師,2009,25(17):3-5.
2 張自寬.認真貫徹《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31(9):884-886.
3 張曉鳳,曹志輝,陶四海,等.河北省村衛生室衛生人力資源調查與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2):117-118.
224545江蘇省鹽城市濱海港鎮衛生院
全科醫學起源于18世紀的歐美,正式建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80年代后期引入中國。早在2000年衛生部便指出今后要加快完善基層農村衛生服務體制的建設,建立、健全縣、鄉、村的聯合,使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化配置,充分利用,資源共享;實行統一規劃和調整,降低醫療費用,促進醫療系統的平衡發展,真正實現農民“小病在鄉村,大病在醫院”的目標,做到醫療、衛生資源功能與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利用,以此來真正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本文通過對我區如何發展全科醫學,改善農村基層衛生服務建設的問題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