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躍,王 敏,閻建明,朱開偉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 400054)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簡稱EPC)作為一種以減少使用的能源費來支付項目全部投資的節能投資方式[1],提高了我國耗能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其中就包括電力企業。電力行業是我國CO2等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行業,2007年常規燃煤發電排放的CO2等溫室氣體就已接近全國工業排放溫室氣體總量的一半,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2]。電力企業是電力行業碳排放的微觀載體,因此,研究合同能源管理在電力企業的實施情況,對我國實現節能減排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電力企業實施EPC的身份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電力企業自身作為節能服務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簡稱ESCO)向客戶提供節能減排服務;另一種是以第三方的身份撮合客戶與其他的ESCO進行節能改造[3];其中第二種方式較為普遍。作為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以及其所擁有的壟斷地位,電力企業在技術、設備、營銷網絡、資金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電力企業自身作為ESCO實施EPC,不僅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深入、專業的節能服務,同時也能夠降低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的風險,保證EPC項目實施成功,更好地促進EPC在電力行業的實施和發展。
自被引入我國以來,EPC長期處于摸索階段,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如:融資困難、監管機制不完善、效益分享不均衡等。其中融資問題是制約EPC順利實施的瓶頸問題,融資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直接制約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電力企業要實施EPC項目,首先要解決好融資問題,其中選擇什么樣的融資模式又是關鍵。融資模式不僅會影響到電力企業實施EPC項目的風險和最終效益分享,而且也會影響到客戶參與EPC項目的積極性和項目的進展速度。目前,國內外實施EPC的融資模式主要有兩種: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和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4-6]。因此,探索哪一種融資模式更加適合我國電力企業作為ESCO來實施EPC項目,對電力企業實施EPC項目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基于此,本文擬采用層次分析法,結合我國電力企業特點,對電力企業實施EPC項目的融資模式進行研究。
目前,國內外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資模式主要有兩種: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和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
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是指需要進行節能減排的客戶承擔EPC實施所需的資金及相關費用,ESCO在合同中向客戶明確保證合約期間可節省的用能費用足以償還客戶所投資金。合同期滿,若ESCO未能達到合同所規定的可節省的用能費用,ESCO需補足未達目標的金額差,若節約的用能費用超出了節能目標的效益則由ESCO與客戶依約定共同分配,直到契約結束。該融資模式下,ESCO無需承擔融資任務,而由客戶承擔,ESCO只需對節能成果進行保證。如圖1所示。

圖1 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
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是指由ESCO承擔項目所需投資資金及相關費用,客戶只需承諾與ESCO共享節能效益,即可享受“零風險、零投資”的待遇。該融資模式下ESCO不僅承擔項目前期所需的資金費用,而且也需同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一樣為客戶提供設備采購、安裝、經營、維修等服務,因而ESCO能夠分攤到更多的節能效益額。但是,由于此時ESCO無需對項目的節能量進行保證,所以承擔的項目技術風險較低。如圖2所示。

圖2 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
綜上所述,兩種融資模式的本質區別在于融資主體的不同,其次在風險承擔和效益分享額上也有差別。如表1所示。

表1 兩種融資模式的比較
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T.L.Saaty)提出。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利用1到9間的整數及其倒數作為標度來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具體步驟如下:
(1)構建層次結構模型。深入分析問題,根據各個影響因素按照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的形式構造層次結構模型。
(2)構造兩兩判斷矩陣。從第二層開始,對于同一層各因素關于上一層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兩兩判斷矩陣。
(3)進行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因素對于該準則的權重,并進行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4)選擇最佳方案。計算各層次因素對于系統總目標的總排序權重,并進行排序,選出最佳方案。
通過對兩種融資模式的比較,結合我國電力企業自身特點,我們發現融資成本、機會成本、風險成本、效益分享額、國家政策因素、電力企業自身因素等方面是電力企業實施EPC時選擇融資模式需要考慮的幾個關鍵因素[7-9]。其中,融資成本是指電力企業在整個EPC實施過程中支付的投資資金及相關費用;機會成本是指電力企業將用于實施EPC的資金進行其他投資而放棄的最大收益;風險成本是指不同融資模式下電力企業可能承擔的風險,主要包括借貸風險及項目運營風險;效益分享額是指項目實施過程中電力企業所能分享到的節能收益;國家政策因素是指國家政府在EPC方面頒布的一系列相關的優惠政策;電力企業自身因素是指電力企業在資金、技術、營銷網絡等方面影響融資模式選擇的因素。
1.層次結構模型的構建
根據AHP的基本原理,將電力企業實施EPC融資模式的選擇問題進行分層:
(1)最高層(目標層):電力企業實施EPC融資模式的選擇;
(2)中間層(準則層):融資成本、機會成本、風險成本、效益分享額、國家政策因素、電力企業自身因素;
(3)最底層(方案層):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
按照上述分層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融資模式選擇的層次結構模型
2.構造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在上述層次模型構建的基礎上,首先要對中間層各個準則之間的權重關系進行確定。各個準則權重關系的確定需要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因而研究采用專家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調查遵循簡明扼要的標準,采用1~9的標度方法(表2)對中間層的各個準則的比較進行量化,選取高校從事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研究的專家6人、投資咨詢企業的專家6人以及電力企業的中層骨干8人作為調查對象。

表2 1~9標度方法
問卷調查共發放20份,收回有效問卷18份。通過對收集到的有效問卷的整理計算,最終得到調查結果,并運用Yaahp軟件根據結果關于目標層的重要性進行準則之間的兩兩比較,最后得到各準則之間權重關系及兩兩判斷矩陣,如表3~表9所示:

表3 各準則權重的判斷矩陣

表4 準則C1的判斷矩陣C1-P

表5 準則C2的判斷矩陣C2-P

表6 準則C3的判斷矩陣C3-P

表7 準則4的判斷矩陣C4-P

表8 準則5的判斷矩陣C5-P

表9 準則6的判斷矩陣C6-P
結果顯示,方案層各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說明各判斷矩陣兩兩指標間的比率賦值合理。其一致性都符合要求,即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對兩模式的最終選擇結果如表10所示。

表10 決策的最終結果
從AHP方法分析的最終結果可以看出電力企業實施EPC應優先選擇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具體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從專家問卷調查結果可知,六個準則因素中效益分享額和電力企業自身因素對電力企業實施EPC融資模式選擇的影響較大。而在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下,電力企業自身因素和效益分因素皆占優勢,所以電力企業在實施EPC項目時應優先考慮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同時,從效益分享額角度看,在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下,電力企業承擔了項目實施的所有風險,因而享有的效益分享額要大于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電力企業在我國屬于壟斷行業,具有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等特點,在資金、技術、營銷網絡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因此電力企業具相當的借貸及技術風險承擔能力。
其次,在風險成本方面,在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中,雖然電力企業承擔了項目實施的所有風險,但是對于客戶企業而言,“零投資、零風險”的待遇可以極大地調動其實施節能減排的積極性,進而吸引更多的客戶企業積極投入到EPC的項目中。從長遠角度看,這可以持續增加電力企業在EPC方面的效益分享。
最后,就政策而言,國家目前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傾向于選擇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的ESCO。如2010年4月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同年6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又印發了《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指出對實施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ESCO將按年節能量和規定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資金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財政共同負擔。
由表10可以看出,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的選擇權重為0.556 5,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的選擇權重為0.443 5,兩者的差距不大。這種結果出現的原因在于融資成本和機會成本的限制。在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下項目實施的融資主體是客戶,電力企業無需承擔因籌集投資項目實施資金所產生的融資成本和機會成本,使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在該兩方面具有相對優勢。
由于EPC項目投資及收益規模大小的衡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以本文未將其納入準則因素。但事實上,投資及收益規模對電力企業實施EPC融資模式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影響。對于投資及收益規模比較大的項目,客戶企業一般無力承擔投資資金,而電力企業由于具有一定的資金優勢,可以承擔;同時電力企業也有意愿去承擔風險以獲取更多的節能效益,所以雙方傾向于選擇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對于投資規模及收益規模不大的項目,融資成本及風險也就較小,客戶企業完全有能力自己承擔,同時電力企業亦由于分享的節能收益不多而不愿去承擔不必要的風險,所以最終雙方都傾向于選擇保證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
本文采用AHP方法對電力企業實施EPC在共享節能量結構和保證節能量結構的兩種融資模式之間的選擇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電力企業實施EPC時應優先選擇共享節能量結構的融資模式,但是二者的權重相差不大,原因是由于電力企業實施EPC時融資模式的選擇不僅受到融資成本、機會成本、風險成本、效益分享額、電力企業自身因素、國家相關政策因素的影響,而且與投資及可能實現的收益規模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電力企業應結合自身因素、投資項目等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國家相關的優惠政策,把握機會,加快自身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
[1]雷鳴.合同能源管理在電網企業開展節能服務中的實踐應用[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8,10(6):30 -32.
[2]鐘藝輝.華夏電力的節能減排分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初探[D].廈門大學,2009,(12).
[3]伍玉林,吳文可,張勇,等.合同能源管理在電網公司的實施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38(5):60-63.
[4]戴建茹.中國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模式[D].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07.
[5]苗常海.中興能源進軍節能服務產業[J].節能與環保,2010(7):53 -55.
[6]李玉靜,胡振一.我國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資模式[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24):71-72.
[7]武德峻,柳曉雷.合同能源管理運作模式及典型案例[J].節能與環保,2010(3):17 -18.
[8]Franceseo Ciampe.Third party fmancing and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An integrated financing and managing technique born from and for energy eficient projects[J].Energy engineering,2004(1):13 -16.
[9]張建坤,張璞,陳晨.基于層次分析法確定房地產融資結構的研究[J].基建優化,2004,25(4):13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