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職業技術學院 方 圓
中國首位女會計師:張蕙生
湖北荊州職業技術學院 方 圓
張蕙生(1894~1982年),女,浙江省平湖市人。教授,會計學家,會計實務專家,會計教育家。中國第一位女會計師,“三位一體”立信會計實業的主要支持者和參與者。
張蕙生,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出生于浙江省平湖縣(現平湖市)一個“輪船局”老板的家庭。從小因父母受“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的影響,被待守閨中。
1912年(民國元年)春,時年18歲的張先生迎來了知識與職業生命的春天,進入平湖縣淑英女子學校就讀。由于她求知心切,加上天資穎慧,勤奮攻讀,僅1年半的時間,于1914年秋季獲得小學畢業文憑。不久考入蔡元培先生在上海舉辦的愛國女子中學,1917年與錢素君先生同期畢業。此時,因家道中落,無力再供她升學,便去寰球中國學生會附設小學任教,并在校外兼課和做家庭教師,開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身為寰球中國學生會學校教師的她帶領學生走上街頭,到江灣、浦東等地向群眾作時局形勢演講,揭露清朝政府的賣國行為,呼應北京學生的革命行動。
歸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終生難以離棄的會計事業。起初,在國民政府衛生署于上海設立的海港檢疫管理處任會計主任,并兼任上海海港檢疫所事務主任。1930年,脫離政府機關,獲取中國會計師資格,成為我國歷史上的第1位女會計師,并加入上海會計師公會,隨即開始從事自由職業。一方面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會計師業務,之后再沒離開過“三位一體”的立信會計實業;另一方面從事教學工作,歷任立信會計??茖W校教授、會計系主任、副校長,滬江商學院院長等職,并兼任上海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東吳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講師、教授,講授薄記學、銀行會計和鐵道會計等課程。
1943年1月,同錢素君一并取道西北公路,經西安、寶雞、成都到達重慶,協助先期從香港繞道抵渝的夫君潘序倫主持立信會計師重慶事務所的日常工作,一起重振立信會計實業。8月,被國民政府教育部任命為立信會計學??倓罩魅?。翌年3月,與錢素君一道,經國民政府教育部審查教員資格合格,被定為教授。11月,又與潘序倫和錢素君組成立信會計學校教員升等委員會。1945年2月,與潘序倫、錢素君一道由國民政府教育部確認為“??埔陨蠈W校久任教員”。
抗日戰爭勝利后,離渝返滬。與潘氏和立信同仁錢乃澄、李文杰、李鴻壽、顧詢、陳文麟、夏高波等先生,多次參加徐永祚先生在上海以“聚餐會”形式組織的開展爭取民主、反對內戰的革命活動。1946年前往南京,主持設立南京立信會計事務所分所,至1949年結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繼續擔任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教授。同年12月,與李鴻壽、陳文麟、錢素君、余性元等人被推選為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教務委員會成員。翌年10月,與潘序倫、顧詢、陳文麟、錢素君、王澹如一道被聘為新成立的立信會計叢書編委會成員。1980年10月,先生晚年與潘序倫、郭森麒、李鴻壽、李文杰、施仁夫、王澹如等人一道擔任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校務委員。
1982年12月15日,中國會計學界的一代女杰,因久病不治,口述完《憶錢素君女士》一文后駕鶴西去,和錢素君再續同學與摯友的未了之情,享年88歲。
1988年,被《中國會計史稿》(郭道揚,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收錄為民國時期76位知名會計學者之一。
2000年,作為20世紀中國會計學界名人被收入《中國會計學界百年星河圖》(郭道揚,《財會通訊》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32。
除了水、肥單一因子對水稻ETc及產量的影響外,許多學者也對水肥綜合調控下的水稻ETc及產量進行了研究[19-21]。水、肥與水稻生長相互影響和制約,不同水、肥模式對水稻的長勢和產量影響不同。綜合來看,節水灌溉及多次施肥模式下的水稻ETc較小且產量較高[19]。
先生與夫君潘序倫共育1女,名潘屺瞻(1921年前后出生),與著名會計學家管錦康先生結為夫妻。
張先生長期從事會計學和審計學的教學與研究,一生留下諸多會計論(譯)著。由立信會計用品社出版的主要會計著(譯)作有《審計學原理》(與錢素君合譯,1934年),《政府會計》(立信會計教科書,與王成杰合作,1941年),以及[美]W.A.Paton著《決算表之編制》(立信會計譯叢,與潘序倫合譯,1949年),《基本會計學習題》(立信會計叢書,1950年),《簡易商業簿記教程》(與潘序倫合編,1951年)和《通用簿記教程》(與潘序倫、顧詢合編,1951年)等。
先生發表的會計論文主要有《英譯政府會計名詞》(《立信會計季刊》1940年第11期),
《我國政府會計中之內部牽制制度》(同前1941年第13期)和《公務交代論》(《計學雜志》1941年第1卷第1期)等。
《政府會計》一書為先生諸多著作中的代表作,是民國時期繼雍家源先生《中國政府會計論》之后的又一部具有較大影響的政府會計著作。從1941年11月初版,到1951年1月近11年的時間里,連續刊行18版。可見,發行量之大,受益面之廣。
全書除書末的習題和總習題外,可分為5部分。第1部分為第1章概論,介紹政府會計的概念;第2部分為第2、3章,分別介紹預算的概念、預算的實務;第3部分為第4章公庫制度;第4部分為第5章~12章,分述會計科目及會計分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分會計與財物會計;第5部分為第13章~16章,介紹決算、交待及審計。
通閱張先生的《政府會計》,在學習有關政府會計理論與知識的同時,從教材編寫的角度考量,有以下幾點讓人受益匪淺。
一是內容設計精當。該書作為一本主要適用于高中商科及高級職業學校的教材,在內容安排上頗具匠心,既以中央各機關單位會計為主,又輔之以整個政府會計。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而對于政府會計的歷史等問題,因非必要,故予舍去。
二是理論實務兼備。全書從篇章結構上,既有專述會計理論的章節,更有講解會計實務的篇目;具體內容介紹方面,更是理論與實務兼備,理論闡述清晰,實務舉例詳盡,且圖文并茂,書中僅會計用表就列有68張之多。
三是緊扣會計法規。會計是一門社會科學,會計處理必須以會計法律法規為準繩,會計教材的編寫應以會計法律法規為依據。該書編寫于1941年,書中所援用的法律法規均以1940年頒發的最新法令為標準。
四是教學目的明確。書中《例言》介紹,該書的主要適用對象為高中商科及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埔陨蠈W校也可用作教本,各機關會計人員可以此為參考。對于高中商科及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務使讀畢本書,力能充任各機關會計人員”。這既是對本書編寫提出的要求,更是對課程教學明確的目標。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主張在政府會計中推行內部牽制制度的只有雍家源、衛挺生等為數不多的會計學者。張師為我國較早系統闡述政府內部牽制制度的會計學者之一。1941年,她發表的《我國政府會計中之內部牽制制度》一文,是當時一篇較早專門論述政府會計內部牽制制度的文章,很見份量。文章中,她將衛挺生創立的聯綜組織理論從政府會計的角度進行了闡釋,稱聯綜組織為“政府會計中的內部牽制制度”,并一改過去研究聯綜組織單項內容的做法,對聯綜組織的整個系統進行了綜合研究。她指出,這一制度的確立以1931年12月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通過的改善財政方案為嚆矢,依此方案為基礎設計的財政制度,包含有連環性的4個聯立系統,彼此互相牽制。緊接著,她對聯綜組織的各個聯立系統的內部牽制組織,以及機構設置與職掌,展開了詳細討論,并著重就其相互牽制關系進行了說明。
張氏在文章最后說,在現行制度下,預算、會計、決算、統計事務由地位超然之主計人員辦理之,其事前與事后審計及稽察事務由審計部就地辦理審計稽察事務人員辦理之,其出納由統一之國庫機關及其所委托之代理銀行辦理之,致使機關行政、主計、審計、出納人員的組織成為4個各有其主腦的組織,因而各機關的人員分之則成縱的系統,合之則各成一橫的辦事機關。此乃政府會計中的內部牽制制度——聯綜組織也。
從上可知,張先生對會計一科,不僅擅長于政府會計理論研究,而且對政府會計中的內部牽制問題也頗有探求,真是治學之嚴謹,學問之精細,鉆研之深透,體現出一代大師應有的精神風范。
另外,先生與錢素君教授合譯的《審計學原理》,是我國繼吳應圖先生編撰《審計學》之后,較早出版的審計學專書。為民國時期傳播西方審計知識,培養會計與審計人才,探索我國審計學科建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1939年,她作為當時的會計界名流,受潘序倫推舉,與黃組方、顧準、錢素君、袁際唐、薛迪符、徐永祚、李鴻壽、楊汝梅(予戒)和聞亦有等人一道,成為國立編譯館會計名詞初步審查人員,為民國時期會計名詞的規范化做了不少工作,為促進會計學術交流,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張教授一生致力于立信會計實業,參與立信會計事務所的審計查賬、企業顧問工作,承擔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的教學與總務主任等管理工作,支持和參與立信會計出版工作;全力支持夫君潘序倫先生發展壯大立信會計實業,使之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由一個單純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成為集事務所、學校與出版社“三位一體”的會計實體,開創了中國近代會計事業的新局面。
張師是“立信”會計實業的終生支持者。據潘序倫(1984)回憶:“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在成立之初,只用了一個計核員作為助理,這時不得不擴充人員,錢乃澄、顧詢、許敦楷、郭駒、張蕙生、錢素君、李鴻壽、蔡經濟、王澹如、陳文麟、王逢辛、唐文瑞、施仁夫、管錦康等會計師……先后來我所工作?!弊源?,未曾離開過“立信”。起先,她還曾擔任上海暨南大學與復旦大學教職,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辭去多所高校教職,全身心地投入到“立信”會計實業之中。1943年便同錢素君一并取道西北公路,經西安、寶雞、成都到達重慶,與潘氏一起重振立信會計實業。在渝期間,與潘氏等人一道,興辦會計師事務所,復辦立信會計教育,出版“立信會計叢書”,使“立信”會計在兵荒馬亂之年得以延續??谷諔馉巹倮螅蛛S夫君復員上海,繼續擔任上海立信會計??茖W校總務主任,負責管理學校的日常后勤工作。1940年代后期,年過半百的先生前往南京開設“立信”分所,擔任主任會計師,主持日常事務;擔任新組建的立信高級會計職業學校董事,對學校建設擘畫經營。新中國成立后,被推選為立信會計??茖W校教務委員會成員,并被聘為新成立的立信會計叢書編委會成員,繼續服務于“立信”。1980年,一生心系“立信”的張師,在耄耋之時與潘序倫、郭森麒、李鴻壽、李文杰、錢素君、施仁夫、王澹如等人一道擔任立信會計??茖W校校務委員,為“立信”續寫輝煌,奉獻余熱。
張師是立信會計教育的組織者和教育者。在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先后擔任總主任6年,是國民政府教育部審定的該校“??埔陨蠈W校久任教員”,即終生教授。作為教師,長期講授簿記學和銀行會計等專業課程,為“立信”培養會計專業人才辛勤勞作。不僅如此,作為教授和老教師,通過與年青教師編寫教材的方式,培養和提攜他們。前述《政府會計》一書,就是出自她與當時的年輕教師王成杰之手。像王成杰這樣經過她慧眼識拔,精心培養的青年老師很快成長為“立信”的副教授和會計師,為“立信”實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身為總務主任,在辦學人員少的情況下,除做好學校的后勤服務工作外,還協助校長潘序倫、教務主任錢素君先生從事教學管理,經常檢查學生的早操出勤情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張師是“立信會計叢書”的主要編著者?!傲⑿拧鞭k學過程中使用的絕大多數教材都是由他們的教師自行編寫,張蕙生先生是其中的主要作者之一。正如潘氏(1993,1994)所言:“在立信最初建校的十二三年間,所用教本,都是由我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同仁顧詢、錢乃澄、顧準、李鴻壽、陳文麟、錢素君、張蕙生、王澹如、施仁夫、唐文瑞、王成杰等編著的。”“截至1936年底,我們編譯的各類簿記、會計和審計書籍共有50余種。”其中,由張師獨著和與他人合著了會計、審計教材就有上10種,既滿足了立信會計學子的求知欲望,也為發展壯大立信會計教育事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張先生對“三位一體”立信會計實業的貢獻,不僅是追隨潘先生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立信”;而且與潘氏一道,為著共同的目標——發展與壯大“立信”,一生勤儉節約和無數次地慷慨解囊,為“立信”奠定了堅實的物資基礎。一方面,他們夫妻日常生活簡樸,在家居斗室“一床一幾一柜一桌四椅”的生活環境下,多次謝絕政府分配的新房;另一方面,他們對會計事業和“立信”卻是十分大方。1937年立信會計??茖W校開辦之初,他們捐出積蓄6萬法幣和版稅17.5萬法幣,之后每年向學校捐贈收入版稅2萬元。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立信會計學校由重慶遷回上海一時無地辦學,他們捐出私宅五開間三層樓房一幢,繼而又捐出美金萬元,為學校建造體育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落實政策,潘先生得到文革期間被抄財物的賠償款8萬元,半數捐給剛建成的上海市會計學會作事業費,又捐贈給正在恢復的立信會計專科學按3.5萬元作獎學基金。他們的善舉,體現了一對會計大師的高風亮節和對中國近代會計事業的不解情緣。
對于張師在立信會計實業中的貢獻,可用會計學者葛文菊(1983)回憶張師的文章中的一段話予以概括:“張蕙生同志生前,同潘序倫、錢素君同志一道,為培養我國的財會人才、推進會計事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則仍將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為人們所懷念?!?/p>
張蕙生,平湖閏秀入女中,留美加州商學士;中國注會第1女,與夫共興“立信”事;民國知名會計家,執業教學兩相宜;會計理論頗建樹,著書立說傳后世。
[1]葛文菊:《中國第1個女會計師——張蕙生》,《上海會計》1983年第2期。
[2]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48輯)浙江近現代人物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朱少偉:《五四時期的寰球中國學生會》,《新民晚報》2009年5月3日。
[4]張蕙生、王成杰:《政府會計》,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1941年版。
[5]邵瑞慶:《潘序倫紀念選集》,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年版。
[6]本書編纂委員會:《上海立信會計學院80周年校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年版。
[7]郭潔、姜學軍、,敖?。骸督鹑诙愂肇敃睢?,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8]龍一圓:《立信史話》,立信會計出版社1993年版。
(編輯 余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