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皓,胡 渝
(重慶市大足縣人民檢察院,重慶402360)
檢察機關強化訴訟監督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以某檢察院的訴訟監督工作為例
熊 皓,胡 渝
(重慶市大足縣人民檢察院,重慶402360)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全面加強人民檢察院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切實維護和促進司法公正,既是檢察機關的憲法職責,也是黨中央對檢察機關的根本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的殷切期盼。以檢察機關開展訴訟監督工作的實踐為研究對象,對如何進一步強化訴訟監督工作進行深入思考。
檢察機關;訴訟監督;實踐
訴訟監督又稱司法監督,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內容,也是發揮檢察機關執法和守法監督職能的重要手段[1](P153)。檢察機關訴訟監督涵蓋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領域,內容涉及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及刑罰執行監督等。在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宏偉目標的進程中,檢察機關訴訟監督職能履行的效果如何,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權威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總結多年訴訟監督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訴訟活動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檢察機關的訴訟監督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進一步推動訴訟監督工作,是檢察機關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堅持“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工作主題,將其與解決檢察工作的突出問題——訴訟監督工作不力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訴訟監督工作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以某檢察院為例,該院近兩年共監督偵查機關立案26件,與前兩年相比增加766.7%;追捕犯罪嫌疑人17人,與前兩年相比增加70%;追訴犯罪嫌疑人32人,與前兩年相比增加700%。同時,還特別注重對錯案的監督,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努力維護了司法公正。
該院進一步深化對訴訟監督工作的認識,不斷增強監督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性。首先,院黨組高度重視訴訟監督工作,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分析本院訴訟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發現訴訟監督工作尤其是刑事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工作力度不夠,前兩年立案監督數僅3件,追訴犯罪嫌疑人僅4人。因此,院黨組將訴訟監督工作作為一個難點來抓,確立了“大力規范、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切實解決訴訟監督不力的問題,并要求工作有所突破,以此推動整個檢察工作向前發展。其次,進一步提高干警對訴訟監督工作的認識。該院要求干警站在貫徹憲法的高度,把加強訴訟監督作為促進司法文明、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工作,從保障人權和監督違反訴訟程序入手,強化對各個訴訟環節的監督。要求干警在訴訟監督工作中樹立全局觀念,各內設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配合,暢通信息渠道,增強訴訟監督工作的合力。通過強化認識,創新思路,進一步增強干警開展訴訟監督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性。
加強宣傳,暢通群眾舉報渠道。針對群眾不了解檢察機關監督職責的情況,該院印制了宣傳資料,深入各鄉鎮大力宣傳檢察機關的監督職責,積極鼓勵群眾舉報、控告、申訴,從而獲取監督線索。
嚴審細查,注意在辦案中挖掘監督線索。該院一方面把好閱卷和證據復核關,不放過任何疑點;另一方面,把好訊問關,注意從中發現監督線索。
突出“四個重點”,加大監督力度。一是加強對交通肇事案的立案監督。該院通過調查發現,本地發生的交通肇事案數量大,追究責任的卻少,且此類案件呈上升趨勢,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遂組織人員進行了集中清理,共監督偵查機關立交通肇事案14件,起訴到法院后,全部作了有罪判決。二是針對窩藏、銷贓等犯罪案件容易出現漏犯等情況,注意深挖窩藏者和銷贓人員。三是監督“另案處理”是否處理,“在逃”人員是否歸案,嚴堵法律缺口。四是注意對單位實施犯罪情況的監督,依法追訴了4起單位犯罪案件,法院均作出了有罪判決。
該院在訴訟監督工作中,注重完善工作機制,探索訴訟監督新途徑。一是把訴訟監督工作納入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完善監督制約和激勵機制。該院要求檢察官完成審查任務后,應當對案件的處理包括是否監督立案,是否追捕、追訴,以及是否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等作出傾向性的意見。如果監督成功,給予一定獎勵;如果有監督線索而沒有落實或移交的,檢察官為此應承擔責任。這樣檢察官辦案責任的劃分更加明確,促使其在閱卷中想著監督,在提訊中注意著監督,在調查中牢記著監督,極大地調動了搞好監督工作的積極性。二是建立立案監督案件跟蹤監督機制,實行專人負責,定期督促,防止立而不查,保證監督案件能訴能判,保證監督效果。三是探索了對檢察機關職偵部門的監督立案,如在對某林場場長胡某、副場長陳某濫伐林木案進行立案監督的過程中,發現縣林業局林政資源科科長王某涉嫌違法發放林木許可證的特大瀆職犯罪事實,亦依法對本院職偵部門進行了立案監督。四是探索了在監所檢察部門開展立案監督的新途徑。
近年來,檢察機關在訴訟監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促進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做出了積極貢獻,但由于受一些主客觀因素制約,檢察機關訴訟監督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制約了訴訟監督工作的科學發展。
個別干警對訴訟監督工作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思想上存在一些錯誤傾向。如受“重配合、輕監督”思想影響,不愿監督;有的認為訴訟監督難度大、阻力大、得罪人,不敢監督;有的不注重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監督方式簡單,不善監督。這些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訴訟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如在司法實踐中,對公安機關“借時間辦案”這一不規范現象的監督意識還不夠強,監督力度亟待加強。由于公安機關個別辦案人員在法定的期限內不能將個別重大案件偵查終結,為了打擊犯罪,使案件得以順利偵結,從而出現公安機關“借時間辦案”的現象,即公安機關對在法定時間內不能偵查終結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重大案件,向檢察機關作形式上的移送審查起訴,隨后檢察機關作受案登記,但未作全案的真正受理,從而將1個半月審查起訴的上限時間借給公安機關偵查。1個半月時間期滿前,檢察機關辦理退查手續,公安機關可再獲得1個月的偵查時間,從而大大延長了公安機關的辦案時間。檢察機關個別辦案人員對于這種情況一般強調與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的協調配合,忽視了監督制約。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檢察機關實施訴訟監督可以向被監督機關提出糾正違法意見和檢察建議,但由于法律沒有具體規定糾正違法意見和檢察建議的法律效力,以及對方不接受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的法律后果,檢察機關的監督并不必然地啟動對違法行為的糾正程序和責任追究程序。至于違法情況最終能否得到糾正,或者違法行為人是否受到責任追究,還要取決于被監督機關是否接受監督。在一些國家中,檢察官對違法行為人具有一定的實體處置權,如《法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長可以依據其監視權對不履行義務的司法警察自行宣告制裁,并收回其原來給予該成員的權利與資格,從而確保了監督權威[2](P61)。目前我國訴訟監督效果部分依靠監督對象的自覺性,顯然缺乏應有的剛性和實效,以致檢察機關的一些訴訟監督職能處于尷尬的境地。如在刑事立案監督中,法律規定了對于應當立案而公安機關沒有立案的,檢察機關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但如果公安機關對立案通知拒不執行或者陽奉陰違的,法律并沒有規定必要的制約手段或補救措施,以致實踐中公安機關對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不予理睬或者“立而不偵”、“先立后撤”和“久偵不結”,立案監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對適用取保候審強制措施的監督有待加強。由于立法不足和對法律規定理解的不一致,檢察機關對適用取保候審強制措施的監督存在薄弱環節,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取保候審法律規定的最長時限為一年,實踐中卻存在取保候審超過一年而未及時解除的情況。二是公安機關存在捕后取保現象,即對檢察機關批捕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將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檢察機關不能及時掌握情況,影響執行法律的嚴肅性。
對非監禁刑罰執行的監督力度不夠。實踐中,檢察機關就如何開展對監禁刑和死刑的監督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嚴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但對于我國刑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非監禁刑執行的監督缺乏足夠的關注,使得非監禁刑的執行不夠理想,直接影響到刑罰目的的實現和刑罰執行制度的嚴肅性。造成這種狀況有我國非監禁刑執行體制不完備的原因,也有檢察機關對此重視不夠、檢察監督不力的原因。
加強訴訟監督是切實保障人民權益的迫切需要,是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現實需要。因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加強訴訟監督的重要意義[3](P20)。針對實踐中個別干警在認識上存在的問題,應積極引導他們充分認識訴訟監督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在認識上克服監督工作影響單位關系的思想,樹立監督既是辦案,也是配合的觀念,變被動辦案為主動監督;克服監督工作不易出成績的思想,樹立監督是職責,無功便是過的觀念,進一步增強做好訴訟監督工作的自覺性。要樹立程序與實體并重的觀念,在加強對實體違法糾正的同時,加強對程序違法的糾正。要樹立司法效率觀念,堅持“遲來的正義也是非正義”的認識,提高監督效率,為實現公平正義提供效率支持。要始終堅持以質量和效果為核心,無論是提起抗訴,還是發出檢察建議、糾正違法通知書,都要有充分的事實和法律依據,都要嚴格執行有關程序,確保訴訟監督工作的成效[4]。如針對“借時間辦案”的現象,檢察機關要站在保障人權、提高辦案效率、維護司法公正的高度,認真履行好職責,處理好監督與配合的關系,積極監督公安機關辦案不規范現象,切實維護法律的尊嚴。如針對自訴案件監督不力的情況,檢察機關可積極通過對判決、裁定書的審查,調閱案件材料,聽取當事人控告等方式,加強對自訴案件的監督,從而維護司法公正。
檢察權自始至終都是維護國家法治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是刑事訴訟程序中最為客觀公正的訴訟角色[5](P155)。然而,長期以來,檢察權對社會生活的淡出是檢察監督弱化的重要原因。如何更好地體現聯合國《關于檢察官作用的準則》第十六條有關檢察權法律監督屬性的規定,保持檢察權對社會生活的有效介入,創造良好績效,贏得社會認同,樹立監督權威,確保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是我們在實踐中必須落實到具體檢察工作中的課題。一是必須進一步拓展監督的層面和渠道。目前更主要的是要拓寬渠道,廣布觸角,將現有監督層面的潛力挖掘出來,注意營造一種有利的監督氣氛和關系格局,減少監督阻力,以充分有效地實現訴訟監督的目的。二是強化監督手段。所謂“無手段,無權力”,要明確糾正違法通知書的強制力,努力爭取諸如對違法情況進行調查、建議執行強制權或建議懲誡權等監督手段的法律認可和保障,保證監督的有效性。三是賦予檢察機關一定的實體處置權。為確保檢察監督取得成效,有必要在法律上賦予檢察機關一定的實體處置權,這一點可借鑒法國、俄羅斯等國的一些有益做法,切實解決監督權缺乏權威的現象。四是將訴訟監督與查辦司法人員職務犯罪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推進訴訟監督工作。實踐表明,在一些嚴重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現象的背后,往往存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贓枉法等職務犯罪行為。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中國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的蹊蹺拍賣,最終牽出了最高法院原副院長黃松有等人的司法腐敗系列案件就是例證。因此,檢察機關的訴訟監督工作必須標本兼治,向源頭治理延伸,與查辦司法人員職務犯罪有機結合起來,樹立監督權威[6](P17)。
要以增強監督效果為出發點,不斷完善訴訟監督工作機制,積極探索新的監督途徑和方法。一是進一步完善檢察官辦理訴訟監督案件的責任機制。賦予檢察官辦理訴訟監督案件的職權,把檢察官是否履行好訴訟監督職能作為其是否履行好職責的重要內容,完善訴訟監督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搞好監督工作的積極性。二是建立有關訴訟監督的內部協調配合機制。加強院內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暢通信息渠道,形成監督合力。三是建立同步監督和跟蹤監督機制。積極推行在審查批捕和審查起訴中提前介入的辦法,引導偵查取證,提高案件質量。加強對檢察機關糾正意見執行情況的跟蹤,督促相關機關依法糾正。確定專人對立案后的偵查、批捕、起訴工作,加大跟蹤監督力度,防止立而不偵或久偵不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監督實效。四是積極落實和完善檢察長列席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機制,規范列席會議的職責、范圍和程序,進一步強化審判監督,努力維護司法公正。五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健全檢察監督網絡管理系統,整合檢察資源,實現檢察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強化監督效果。六是健全檢察工作一體化機制,發揮訴訟監督的整體效能。研究完善訴訟監督職權在上下級檢察機關之間、檢察機關各內設機構之間的優化配置,進一步健全上下一體、分工合理、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訴訟監督體制[7](P28)。七是建立健全與其他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日常工作聯系制度,積極加強與其他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聯系溝通,聯合制定有關訴訟監督工作的文件,積極爭取其對訴訟監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維護司法公正和法制權威。
加大對取保候審適用的訴訟監督力度。檢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取保候審的法律監督,經審查認為需要糾正的,應當及時通知糾正[8](P284)。檢察機關不但自身要依法辦理取保案件,而且要對其他司法機關取保案件實施跟蹤監督,對取保違法案件決不姑息,通過糾正違法等手段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對于公安機關采取取保候審措施,建立事后審查救濟機制,由檢察機關進行監督[9](P377)。加強與公安機關的溝通協調,明確檢察機關具有變更逮捕措施批準權,即公安機關欲釋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變更逮捕措施,應事先書面征得檢察機關的同意,以此加大對捕后變更逮捕措施(變更為取保候審)的監督力度。
加大對非監禁刑罰執行的監督力度。一是協商制定完善的非監禁刑實施細則,規范監督工作。檢察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協商規范非監禁刑執行程序,明確檢察機關的監督程序規定。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就非監禁刑的執行問題制定專門的細則或規則,統一規范非監禁刑從判決、交付執行、執行完畢、宣告解除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執法行為,明確執行人員的職責權限,規定服刑人員必須遵守的條件和獎懲措施,規定檢察機關對執行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監督的有關內容,促使非監禁刑的執行與監督向規范化、制度化方面發展。二是加大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監督力度。加強對社區矯正監管措施的監督,對執行機關是否按照規定建立有關社會矯正所必須的組織、檔案、措施等進行監督,重點監督司法所做好接收、執行、考核、獎懲、解除等各個環節的工作,提高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質量。同時,要依法維護社區矯正對象的合法權益,及時糾正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強化訴訟監督要積極爭取黨委的領導和人大的支持,努力營造良好的監督環境,依靠黨委的領導和人大的支持解決訴訟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一是主動接受黨委的領導。堅持黨委的領導是檢察工作必須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則。檢察工作實踐證明,堅持和依靠黨的領導是開展訴訟監督工作,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訴訟監督工作中,要積極向黨委請示報告,主動爭取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依靠黨委的領導掃清訴訟監督的障礙[10](P17)。二是積極爭取人大的支持。人大的支持有利于改善訴訟監督環境。當前檢察機關訴訟監督難點很多,既有檢察機關自身的原因,也有立法不健全、工作機制不完善等原因,檢察機關只有把這些問題及時提交人大研究和審議,適時修改法律,完善機制,訴訟監督工作才能打開新局面[6](P18)。
程序內監督是對裁判權監督和制約最適于采用的方式,是解決現存矛盾的一個建設性思路。建議結合實踐需要,修改1998年“兩高三部一委”關于庭審后監督的規定,改變現有庭審后監督的現狀,將檢察監督貫穿審判訴訟程序之中,正確處理好維護審判權威與加強審判監督的關系。一是將檢察機關提出糾正違法意見的時機由庭審后提出改為休庭后提出;二是賦予出庭檢察人員在發現法院明顯違反法定訴訟程序時的建議休庭權;三是法院違反訴訟程序的規定,不采納休庭建議而導致錯誤程序繼續進行,檢察機關在最終休庭后提出糾正違法意見,原已進行的訴訟程序歸于無效,法院應當重新開庭審理。
[1]羅昌平.檢察改革理論與實務[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2]王守安.檢察權的科學配置[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詹復亮.加強訴訟監督工作的思考[J].人民檢察,2009,(4).
[4]曹建明.在廣西檢察機關調研時的講話[N].檢察日報,2010-11-29.
[5]陳衛東.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6]童建明.加強訴訟監督需把握好的若干關系[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0,(5).
[7]陳國慶,石獻智.檢察機關訴訟監督制度的完善[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3).
[8]孫謙.檢察論叢(第8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9]孫謙.中國檢察制度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呂清,李金河.檢察機關強化刑事訴訟監督的思考[J].中國檢察官,2009,(12).
On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Strengthening Lawsuit Supervision Taking a Procuratorate Lawsuit Supervision for Reference
XIONG Hao,HU Yu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Dazu County,Chongqing 402360,China)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are organs for legal supervision.Overall strengthening lawsuit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and effective safeguarding and promoting judicial justice,are both the constitutional duties of the prosecution,but also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people's desire of the prosecution.Lawsuit supervision of the prosecution's practice is carried out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ideas about the prosecution of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lawsuit supervision are proposed.
procuratorial organs;lawsuit supervision;practice
D915
A
1674-0297(2012)02-0040-04
2011-11-11
熊 皓(1971-),男,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研究室檢察員,主要從事檢察實務研究。
(責任編輯:張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