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祎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迅猛發展,國際貨運代理業在世界范圍內不斷發展壯大。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也十分迅速。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分布區域廣泛,多種經濟成份并存,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運輸中的中堅力量。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我國注冊的貨運代理企業達2萬多家,且規模仍在逐漸擴大。隨著國際貿易運輸方式的發展,國際貨運代理已滲透到國際商務活動的各領域,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貨運代理人是國際運輸的組織者,被譽為國際貿易的橋梁和國際貨物運輸的設計師,在國際貿易運輸和國際物流的實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國際貨運代理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成為供應鏈的管理者、現代物流服務的組織者、國際多式聯運的經營人,經營模式也向規模化、規范化和一體化的現代國際貨代模式轉變。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貨代業對我國對外貿易和國際運輸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新興服務產業。近年來由于受全球經濟發展大環境的影響,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暴露出諸多問題??傮w來看,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總體投資規模和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綜合競爭力弱,與國際同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而且大部分企業信息化程度低,這些都成為我國國際貨代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由于進入門檻低,我國貨運代理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規模不大,業務范圍狹窄,大多停留在傳統的中介服務上,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招攬貨源、賺取傭金等。業務的局限、管理的落后導致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服務項目比較單一,無法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市場定位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同時經營理念仍較落后,無法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需求的經營方案。大多數企業在經營中只為取得經濟利益,而不重視服務質量,單純依靠價格優勢或其他手段來獲取暫時的利益,從而導致貨代企業整體服務質量偏低、服務水平較差,影響了整個貨代行業的形象和聲譽,制約了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乃至運輸業的發展。如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按國際慣例,進口常簽訂FOB合同,出口為CIF合同,在國內辦理運輸,但現在情況恰恰相反,大部分出口采用FOB合同,進口為CIF合同,國外客戶一般都指定外國班輪公司和貨運代理公司安排運輸。這樣無形中減少了我國企業業務量和外匯收入,更重要的是對我國運輸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的貨運代理企業服務水平低,各方面的配套設施等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綜合競爭力弱,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人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國際貨運代理業由于具有跨國界的性質,對于人力資源的要求要比一般企業高,需要一批有能力、懂業務的高素質的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來支持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有大約30萬貨運代理從業人員,但其中大部分都未受過高等教育或專門機構培訓或是受過高等教育但專業不對口,其職業素質和能力普遍不高,無法適應國際貨運代理業發展的需要。
由于我國絕大多數貨運代理企業都屬于中小型企業,規模不大,資源有限,信息技術設備比較落后,服務網絡與信息化服務系統仍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國際業務網絡系統,且服務手段較為落后,所能提供的服務項目也比較單一。
在傳統的外貿運輸領域,國際貨運代理的經營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服務產品的創新已經成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準確合理的市場定位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使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貨運代理企業應根據市場的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準確定位,采取不同的策略,為顧客提供個性化和特色服務。
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重視和加強人才培養,調動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加強行業領域之間的合作,建立聯盟,鼓勵人才交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和造就一批有知識、有能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我國國際貨代企業應重視信息化建設,積極推廣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努力實現貨運交易的網絡化和效益化。通過電子信息化服務平臺,貨代企業可以實現與貨主、客戶、船公司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業務溝通與往來,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進行有效地計劃、控制、協調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提供高質量、高效益的服務,更好地為客戶服務,提高企業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經營水平。
我國國際貨代企業應根據國際市場和不同客戶群的需求,進行市場細分,拓展業務范圍,發展增值物流服務,不斷加強市場開發、規范企業管理和行為、提高服務水平和經濟效益,通過做大、做精、做強,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專業化服務,最終成為市場領跑者。
[1]楊澤芳.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未來發展最佳方案選擇[J].物流科技,2011(5).
[2]姚大偉.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發展問題初探[J].中國商貿,2010(16).
[3]張英杰.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發展策略研究[J].河北企業,2010(4).
[4]羅建雄.淺析新形勢下中國貨運代理企業競爭策略[J].科技信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