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哈爾濱商業大學廣廈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低碳經濟是以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小化為目標,提倡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最終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的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制度創新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發展觀念的改變,即摒棄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實現人類生存,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
外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產業及其相關支撐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所具有的開拓、占有市場并以此獲得利潤的能力,包括外貿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兩方面。
隨著低碳經濟在全球的迅速興起,低碳經濟政策對各國外貿產業發展、國際貿易條件和國際競爭力均產生深刻影響,并正在改變著國際貿易的格局。發展低碳經濟,實施嚴格的低碳政策,短期受能源約束和征收碳稅影響會增加生產成本,削弱比較優勢,促使產業外移,不利于國際競爭。從長期來看,技術創新、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環境的改善會提高生產率,形成產業競爭優勢。
環境成本像資金和勞動等要素稟賦一樣影響產品的比較優勢,從而影響其國際競爭力。低碳經濟要求出口產品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實施的環境標準越高,內在化程度越高,產品成本和價格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企業獲得的利潤就越少,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越低。但環境成本內在化對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程度行業息息相關,如初級產品生產行業及附加值較低的加工業,環境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較高,其環境成本內在化影響程度大,而高精尖、高附加值產品的加工業,其環境成本內在化影響程度較小。
當今世界由低碳經濟引發的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正在興起。低碳經濟刺激技術創新,使生產的效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生產的成本和產品價格。涉及低碳經濟的新能源技術、新環保技術在各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向低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程度,將決定該國在新的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格局中的地位。低碳技術是生產低碳產品的關鍵,也是與其他國家拉開技術差距,獲得由先進技術帶來巨額貿利潤益的重要前提,低碳技術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核心競爭能力,一個國家擁有的低碳技術越先進,其國際經濟競爭能力就強,國際貿易競爭優勢就越明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黑龍江省的對外貿易取得了巨大成就,外貿規模不斷擴大,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外貿市場逐步拓展,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從低碳經濟視角來分析黑龍江省的對外貿易情況,則會凸顯一系列問題。不僅會阻礙黑龍江省對外貿易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也會在整體上降低黑龍江省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的能力。
在黑龍江省外貿產業結構中,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占很大比重,像石油加工、化工、建材、鋼鐵等行業,出口產品主要為服裝鞋帽、紡織品、機電產品、亞麻產品等,這些產品的生產制造都是以消耗電力、煤氣和蒸汽等二次能源為基礎,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都比較嚴重。因此,隨著全省外貿總量的增加,碳能源消耗也會進一步增加并持續走高,黑龍江省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長期內將持續增長,不利于黑龍江省發展低碳貿易。
服務貿易包括旅游、電子、金融、通訊和咨詢等,具有低碳化、收益高的特點,符合未來低碳貿易發展的趨勢。2005—2009年,黑龍江省傳統出口產品服裝及衣著附件、鞋類和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6.58%、43.22%、49.13%、51.07%和 52.45%,比重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黑龍江省雖然在對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和旅游等方面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優勢,但服務貿易出口仍以勞動密集型的旅游服務和運輸服務為主,一些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服務業,如通信、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服務在所占出口比重較小,國際競爭力不強,不能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
作為國家裝備制造業基地,黑龍江省出口商品結構雖有明顯改善,但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服裝紡織、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在黑龍江省出口商品中一直居于前列,機電產品僅占全省出口總額比重的20%左右。2009年,高新技術產品占全省出口比重的2.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28個百分點。同時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產品出口額的激增,主要是因為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將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費密集型的行業轉移到黑龍江省。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在黑龍江省外商投資最多的行業是制造業,占外商投資總額的75.9%,2007年為84.4%,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紡織、塑料制品和食品等行業,這些行業對能源的需求較大,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也較高。這與低碳經濟倡導的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相背離。
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以低碳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標準及相關專利相繼出現,發達國家低碳技術實力雄厚,低碳生產已初具規模。目前,黑龍江省現有的節能減排技術水平還較落后,循環經濟水平低,不利于區域內不同行業、不同生產過程之間資源的循環利用,其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明顯的高排放特征。在能源使用方面,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產品,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比較嚴重。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低水平的能源技術和裝備管理,阻礙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制約了黑龍江省外貿產業向低碳外貿的迅速轉型。
黑龍江省的產業結構以煤、糧、油、木材和重機為主,具有資源型和重工業型的特點。因為資源管理體制與政策相對僵化,經營管理缺乏可持續發展理念,導致黑龍江省資源開采率和利用率較低,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目前部分重要資源面臨枯竭的窘境,替代高能耗產業項目的新技術、新產業項目尚未形成,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嚴重的環境污染又給黑龍江省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使外貿產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大大地降低了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黑龍江省外貿產業內的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生產的階段,節能減排技術水平較低,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小,企業迫于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品牌,只能進行低水平重復生產,全省致力于技術研發和服務的外貿企業屈指可數。同時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能力較弱,現階段企業的很多研究成果僅停留在試驗階段,一些研究成果也未能與市場接軌,缺乏一定的應用價值,不能達到產業化和商品化的要求。一些大中型外貿企業缺少高層次科技人才與高級技術工人,民營企業就更加缺乏人才、技術與資金的支持。由此導致黑龍江省在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距低碳經濟的發展標準差距甚遠。
近年來,黑龍江省的出口保持持續增長,主要的貿易伙伴仍然是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等,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比重較少,黑龍江省的出口對俄羅斯和發達經濟體的依賴程度較高,其中多為環保技術比較領先的國家或經濟體,一直致力于設置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門檻來抵制外來商品的競爭,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后,這些國家更加積極地推行與低碳相關的貿易制度和措施,如綠色貿易壁壘、征收高額碳稅等。而黑龍江省以紡織服裝、鋼材、建材和機械裝備為主的出口商品結構,技術含量低,能耗高,會導致黑龍江的產品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下降。
一是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在未來的低碳經濟發展中,創新和先進的低碳技術將成為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黑龍江省應積極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發展高新低碳技術和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增加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出口,形成中高端產品或生產環節的比較優勢,提高黑龍江企業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產業的制造環節向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擴展,如上游技術與資本密集環節、下游信息與服務密集環節等。要緊跟低碳技術發展,進行自主研發和設計,不斷提升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進而提升黑龍江省低碳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二是鼓勵外貿企業進行低碳生產。改變黑龍江省出口產品的高碳現狀,從根本上轉變企業生產方式,實現低碳生產。要鼓勵出口企業密切關注國內外低碳技術發展動態,積極引進和使用先進的成熟技術,全面施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在設計產品、選用原材料、改進工藝和技術設備等方面都應體現綠色、環保和低碳理念。政府應重點選擇出口規模較大、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出口份額的企業進行試點,給予政策、資金、技術上的大力支持。
黑龍江省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以粗放型為主,出口商品結構也不盡合理,沒有形成產業關聯性較強的出口主導產業群。因此,必須加快黑龍江省外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出國際競爭力較強的主導產業。一是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對污染嚴重、附加值低的一般加工貿易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加快引進環保型的關鍵技術和設備,提高黑龍江省的綜合加工能力。二是加培育造自主品牌。努力打造黑龍江省自主品牌,加大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力度,提高品牌產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促進黑龍江省優秀品牌產品快速進入國際市場。三是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服務業產業鏈重新分布,黑龍江省應積極抓住難得的機遇,在保持原有制造業優勢的同時,加大服務貿易的出口比重。對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加以保護,促進其盡快發展。同時加快引進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服務產品,發揮示范帶頭效應,盡快縮小與發達地區或國家的差距。四是促進出口市場向多元化發展。黑龍江省主要出口市場仍然是俄、歐盟、日、韓等環境保護標準非常高的國家和經濟體。因此,在加強開發環保型產品的同時,還要繼續調整黑龍江省商品出口市場結構,開拓更多的出口市場,特別要向新興市場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擴大出口。
黑龍江省引進和利用外資不應僅擴張規模,還應與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相結合。引導外商增加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減少向勞動密集型的一般加工業投資。限制外商向高碳產業的擴張性投資,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低碳產業以及服務產業,借助外資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和行業。同時應加快推進與發達國家在環境與貿易問題上的合作與交流,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建立發展低碳經濟技術轉讓的相應機制。
[1]周建成,曾敏.發展低碳經濟提升低碳競爭力[J].中國有色金屬,2010(19).
[2]高煒,陳文斌.黑龍江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考[J].學習與探索,2010(5).
[3]柴方營.低碳經濟與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機遇[J].經濟研究導刊,2008(12).
[4]包昊蒙,龍軍.低碳經濟與我國外貿發展的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11(1).
[5]李軍軍,周利梅.低碳經濟與國際競爭力關系探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