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鐸印
建立嚴格監管體系管好用好扶貧資金
■潘鐸印
扶貧工作,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管好用好扶貧資金,使其真正發揮效益,關系到貧困地區的發展和貧困群眾溫飽問題的解決,關系到社會穩定,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多年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加強扶貧項目開發工作,對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解決和鞏固溫飽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區、一些部門還存在著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監督不到位等問題,出現了扶貧資金到位不及時,截留、滯留、占用資金;未經批準,擅自調整扶貧項目計劃和使用范圍;挪用扶貧資金用于單位經費支出、結余資金轉入事業結余、列支接待費;用于非項目性支出;貪污、利用職權為個人謀取利益等。違規違紀違法使用扶貧資金系列問題的發生,嚴重影響了貧困地區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嚴格加強和規范扶貧資金管理使用,解決扶貧資金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極為迫切和重要。
如何保證黨中央、國務院十年扶貧新目標的實現,保證惠民政策真正有效落實,保證扶貧資金每一分錢都能花在扶貧事業上,用在解決貧困農民生產生活必需上,筆者認為,必須建立一套嚴格的制度監督管理體系。
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建設。把制度建設作為根本性的工作來抓,構建扶貧資金科學、規范的制度管理體系,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管理使用資金,從制度上堵住資金管理漏洞。
嚴格落實項目管理制度。在扶貧項目立項時,充分調研論證,頂層設計資金使用的科學性和效益性。加強項目規劃、儲備、評估、申報、篩選等程序,加強項目的招投標、工程竣工驗收和決算管理,禁止隨意調整項目計劃,確保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使扶貧項目更好地服務于貧困農民。
健全資金管理制度。堅持專戶、專人、專賬、封閉運行管理資金,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嚴格按照項目用款計劃、建設進度撥付資金,扶貧項目所需的材料物資,一律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嚴格資金審批、使用程序和手續,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建立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各級政府發改、扶貧、財政、審計、監察、農業等部門對各地區的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必須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貪污、擠占、挪用、騙取扶貧資金的違法違紀案件和問題。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和處罰力度,對扶貧資金用于樓、堂、館建設和發放獎金、各種津貼補貼等侵占農民利益的腐敗行為,及貪污、以權謀私等違法亂紀的行為,實行“零容忍”制度,確保扶貧資金安全。
建立扶貧資金公示公告制度。大力推行扶貧政務公開,對啟動實施的各類扶貧項目計劃、資金額度必須向社會全部公開公示。建立起行政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提高扶貧項目、資金安排透明度,讓民生工程成為真正的“陽光工程”。
建立起廉政防腐教育制度。把扶貧資金監管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內容,加強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廉政教育,增強其廉潔奉公、廉政為民的意識,構筑防腐的思想防線,給扶貧款穿上“防腐衣”,保證黨的扶貧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確保扶貧資金規范運行,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穩步向前推進。
山東省青島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