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農
新農合繳費資金公款私存現象亟待改進
■羅建農
在審核新農合收入情況時筆者發現,鄉鎮農醫所將農民個人繳的參合費存入個人存折匯總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相關人員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資金在規定的時間內繳入財政基金專戶就可以了,但是在收參合費至上繳財政基金專戶期間,參合費存在很大的風險。
在審核中發現,一是有較多的鄉鎮收繳的農民個人參合費是通過個人存折賬戶劃轉財政新農合基金專戶,二是有些存折一次劃轉的金額不小,一次繳交財政基金專戶金額大的有60萬元,一次上繳10萬元以上的也不少,從被抽查的鄉鎮情況看,存折收到收繳農民個人交費是多次而非一兩次,幾十萬資金存入個人存折給新農合基金帶來風險。
農民個人繳費存入個人存折,給管理人員帶來風險:一是給經辦人員帶來風險,二是給單位領導帶來風險。在如今個體私營經濟發達、民間融資借貸活躍、個人理財品種繁多的市場經濟環境情況下,將大數額資金存入個人存折,無形之中給經辦人員和負責人以想法和誘惑,給管理人員帶來風險。
將農民個人繳費資金存入個人存折,不及時繳入財政基金專戶,也不暫存于單位的賬戶,是公款私存,屬于“小金庫”性質,有被查處的風險。資金如被挪用,已繳費農民不能享受新農合醫保待遇,其產生的政策性風險不容忽視。
新農合農民個人繳費的時間跨度較長,從上年的10月至當年的2月底,時間跨度有四五個月之久,資金滯留存折的時間與風險呈正比關系,繳費資金在個人存折賬戶停留的時間越長,經辦人員和管理者被誘惑的幾率越大,資金被挪用的風險也越大。
由于參合費“公款私存”現象較為普遍,縣鄉政府領導和財政、衛生部門要高度重視,目前江西專員辦對新農合資金審核是抽查性質,通過對幾個縣的抽查發現用個人存折歸集存儲參合費現象比較普遍,因此,要在組織上、學習上、管理上進行強化和整改,要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地做好風險防控工作。
現行的財務制度對資金管理和參合資金的繳交都有明確規定,關鍵在于執行,不能以各種借口和理由規避制度監督管理,應建章立制,對收集的參合費的上交時間予以明確,除地處偏遠地區等特殊情況允許推遲(如三、五天)上交一次到財政基金專戶,一般要求三天之內上交一次,不允許累計滯留參合費到10萬元以上。在此基礎上,對制度要做到令行禁止,不要使制度規定成為擺設。
要明確規定收取的參合費嚴禁存入個人存折賬戶管理,對收集的參合費應及時繳存財政基金專戶,如一時上繳有不便之處也可暫存本單位的公共基本賬戶或鄉鎮財政賬戶,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上繳財政基金專戶。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在現實生活中的欲望和誘惑是相近的,但執掌公權的人不是自然人,他們的欲望和需求必須受到制度的約束,否則,權力被濫用是必然的結果。用制度去約束是對其愛護,對其放縱反而是損害。因此,要保證負責人和下屬管理人員的安全,保證參合資金的安全,最可靠最穩妥的方法就是用制度進行管理。
財政部駐江西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