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華
財政惠農要做到“五個加強”
■徐培華
繼續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逐步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認真落實當年本級財政可用財力2%—4%和從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確保足額計提和專款專用。從城維稅中劃出不少于15%的資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水利建設;積極引導農民投入,形成政府與農民群眾共同興修水利的新局面。重點支持高效農業規模化、農業產業化經營、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農村環境整治、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突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加大財政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投入力度。按照暢通水系、改善環境、修復生態、方便群眾的要求,建立縣鄉河道和村莊河塘輪浚制度,繼續進行疏浚整治;按照省財政廳要求,創新支持建立水利工程長效管護機制,劃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項用于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和農田水利設施日常維護支出,建立水利工程長效管護機制,真正實現建管并重,提升水利設施長遠效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激勵作用,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積極支持農村秸稈機械化還田和綜合利用,以示范縣、推進縣項目建設為載體,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固化成型利用,多種舉措解決秸稈出路問題。大力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提升農村環境質量。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要求,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從預算編制環節入手對涉農資金進行全面清理,對性質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農專項資金進行歸并;從預算執行環節建立健全溝通協商機制,促進資金統籌安排和政策銜接配合;積極打造涉農資金整合平臺,以規劃為引導,以主導產業、優勢區域、重點項目為平臺,促進資金整合。鼓勵和引導項目區農戶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吸納社會資本入駐項目區實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特色農業基地,促進項目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對以市場為主體經營開發的農業項目,實行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支農資金項目庫管理,對符合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能夠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項目納入支農項目庫,適時對項目庫進行更新,提高選項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支農項目工程建設上,建立和完善項目監理制,實行資金和項目公示制,全面推行招投標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切實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跟蹤檢查,開展進度調查統計和中期評審,及時掌握工程建設情況。加強竣工決算、竣工驗收管理,將檢查和驗收結果作為下年度申報項目的重要依據。
按照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財政支農建設資金的監管,深入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科學量化指標考核,逐步構建以績效為導向、過程監管為重點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覆蓋水利建設資金和建設項目運行全過程的監管機制,確保財政支農資金專款專用,發揮資金最大使用效益。
民進江蘇省淮安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