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娜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雙反”調查,即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是指一國對來自某一個(或幾個)國家或地區的同一款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自從2004年中國出口產品首次被進行“雙反”調查以來,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受“雙反”調查最多的國家。近幾年來,隨著美國對華的“雙反”調查次數增加,印度、歐盟、阿根廷、巴西等國也紛紛效仿,如2011年美國對中國的光伏產業發起調查后,歐盟擬于近期內“跟風”。甚至美國2012年年初曾于1天內對中國發起4次“雙反”調查,為此,中國出口企業必須敲響警鐘。
1.《中國入世議定書》中的不利規定
《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定,在中國入世15年之內,允許其他WTO成員在對中國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時“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確定價格,即接受調查的中國企業必須在能夠證明其出口產品在制造、生產及銷售等方面符合完全市場經濟條件的前提下,才可以采用中國的國內價格來確定其商品的正常價值,倘若企業不能證明自己的產品在這些方面滿足完全市場經濟條件,則會被以第三方成員國,即替代國的價格來代替本國國內價格。這條規定使中國處于不利的被動狀態。一些國家為了得出較高的傾銷幅度,在選擇替代國時通常是從生產成本高于中國的國家中選擇,然后把中國的出口品價格與這個所謂的“替代國價格”進行對比,盡管在這種操作下所得的結果明顯有失公平,但根據《反傾銷協定》和《中國入世議定書》的規定,若被調查國不能證明自己具備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發起調查的國家就可以選擇替代國,并在該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所以其裁量結果往往能成立,成為對中國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有力依據。例如,近期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中就是拿泰國作為替代國,雖同為發展中國家,但中國是第一大光伏制造國,且比較優勢不同,所以光伏產品價格遠比泰國低得多。
2.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尚未得到主要貿易伙伴承認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目前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有俄羅斯、巴西、新西蘭、瑞士等81個國家,但一些重要貿易伙伴——美歐日等仍未予以承認。按照WTO規則,中國加入WTO滿15年(即2016年)后將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而一些國家仍一直拒絕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原因還是歸于替代國價格上,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他們就可采用替代國的數據來判斷中國的出口產品是否傾銷,并高估傾銷幅度,為其采取“雙反”措施尋找借口。倘若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得到承認,就意味著他們對中國出口產品采取貿易限制的法律依據和政策手段被削弱了,從而降低了針對中國展開“雙反”調查的機率和殺傷性,所以一些國家仍堅持否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到目前為止,世界經濟仍未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困擾,以美歐這兩大經濟體為例。歐洲多個國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歐元暴跌,加深了歐元區經濟的萎縮程度;美國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面臨“再工業化”和政治競選,為了保住政治利益,奧巴馬政府需要在大選年中有所“表現”。為解燃眉之急,美歐必然會采取貿易保護手段,把“雙反”大棒揮向與其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來保護本國企業,這種形勢對于身為出口大國的中國十分不利。甚至可以預見,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的出口企業、出口產品仍會頻遭“雙反”調查。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美歐等國家頻頻對中國企業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已成為全球“雙反”調查指控的重點對象,是國際“雙反”調查的最大受害者,這對中國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針對這種狀況,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律師協會應聯手合作,制定“雙反”預警機制,在應對“雙反”調查方面為企業提供幫助,如召集企業開展研討會,對已發生的“雙反”案例總結經驗,尤其是成功的案例,加深中國企業應對“雙反”調查的認識,并增強應對的信心。
中國企業要學會主動利用WTO規則,這就要求企業要注重培養或引進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WTO規則的專業人才。事實上一些國家在“雙反”使用的法律判斷方面并不謹慎,中國企業應利用WTO規則,對“雙反”調查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并從中找到突破口。
中國企業還可以參考國外企業的做法,配備專門人員搜集國外市場信息,定期通過行業協會等機構獲取相關信息,向國外專業咨詢機構購買相關資料,盡量避免被動應對國外的“雙反”調查的情況。同時,學會主動利用國際規則提出“雙反”調查,回擊競爭對手,保護自己的產品市場,提高市場話語權。
此外,企業自身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及附加值,這是企業能有力擊退“雙反”大軍的硬性要求。中國不能止步于見招拆招的反制式博弈,政府相關部門應增加貿易磋商,重點與幾個貿易摩擦頻發的國家之間進行商討,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同時積極協商推進重啟多哈貿易談判,為中國的出口創造有利環境。
[1]王勝偉.《中國入世議定書》第十五條研究——主評反傾銷制度中非市場經濟問題[D].南昌大學,2005.
[2]羅漢偉.窩火的中美“雙反案”[J].中國經濟周刊.2010(43):55-57.
[3]王慧,崔悅.拿市場經濟地位苛求中國沒有道理[N].人民日報,2011-09-27.
[4]王趙賓.雙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2(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