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蘇州大學商學院,江蘇蘇州215006)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7)》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基本涵義是指: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人民論壇雜志在征求50位國內知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十個方面特征,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和金融體系脆弱等。
“包容性增長”這一概念最早由亞洲開發銀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現在進一步的含義應該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加強中小企業和個人能力建設;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強調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反對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重視社會穩定。
目前,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實現包容性增長是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由于中小型企業在解決就業和技術創新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有效促進中小型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將更有利于經濟的良性發展。
根據我國工業企業劃分標準,只有年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均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才是大型企業,其余則全部是中小型企業。按此標準,我國國有和集體企業中,99%以上均為中小企業。
1.社會經濟發展的強有力支柱
據國家發改委2008年的資料顯示,我國共有中小企業4200萬戶,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9%;其生產總值占全國總產值的60%;上繳稅收額占全國總稅收的50%;中小型企業提供了將近80%的就業機會。2010年國家工信部發布的數據可以進一步顯示出中小型企業在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發展水平快1.8個百分點;1—11月,實現利潤25944億元,同比增長50.5%;上繳稅金總額14708億元,同比增長28.3%;實現利潤和上繳稅金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6.8%和54.3%;從業人數7056萬人,增加561萬人,增長8.6%。由此可見,中小型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給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給國家上繳了大量稅收,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強有力支柱。
2.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自身靈活性強的特點,敢于大膽采用和嘗試新技術,從而成為新技術推廣應用和創新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在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市場化方面,平均周期僅為1—2年,而大企業則需要4—5年。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約70%的創新是由中小企業實現的,中小企業的人均創新發明是大企業的兩倍,技術發明的商業化速度是大企業的1.5倍。2008年全國65%的發明專利和80%的新產品都是由中小企業研發的。
1.融資困難
自從浙江溫州事件以來,大家開始重視民間資本問題。國有銀行出于對中小型企業償債能力的擔心,為了保險起見,通常傾向于貸款給國有企業還有那些大企業很少或者極少會貸給中小型企業。央行發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7.95萬億元中,只有3.3萬億元放貸給中小企業,不足貸款總額的一半。
2.環境污染嚴重
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2007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為廢水2092.81億噸,廢氣63.72萬億立方米,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8.52億噸。而目前我國80% 左右的工業企業生產存在污染問題,占我國污染源的50%左右。環境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包容性增長的主要障礙。
3.管理方式傳統、落后
中小型企業的管理模式單一,大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具有易于管理、靈活高效且運營成本低等優點,但由于是家族式的,外來有才能的人由于得不到信任,很難完全融入企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優秀的人才很難吸引進來,管理水平難以提高,企業的發展勢必會受到阻礙。有些企業只重視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和運用現代化手段管理企業,導致大多中小企業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立足。
中小型企業發展受到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制約,因此需要政府和銀行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企業自身要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實現包容性增長。
第一,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中小型企業貸款的具體細則。杜絕在執法過程中“部門權力利益化,加重中小型企業的財務負擔”的現象。第二,鼓勵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建立專門的中小型企業服務窗口,為這些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同時政府可以考慮對有發展潛力的環保型出口企業提供貸款補貼支持。第三,設立專門的中小型企業發展基金為中小型企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
第一,企業應該誠信借貸,在向銀行借貸時如實說明企業的資產以及發展狀況,并按期還款,提高信用度。第二,企業應該努力提高技術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應該盡量避免生產“兩高一低”產品,要通過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引進高素質的人才,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生產節能環保的高附加值產品。第三,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如果企業的管理不規范,就不利于資金、成本、產品質量、財務等方面工作開展,即使企業暫時發展很好,那最終也會陷入發展瓶頸。只有管理水平提升了,才能夠切切實實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第四,加強質量管理工作。從高管到企業全體員工都要確立以質量求生存的意識,充分認識到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企業還要建立嚴格的目標考核和監督機制,監督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做到層層把關,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對偷工減料生產不合格產品的個人必須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懲罰,嚴肅紀律。
從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來看,大力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有利于解決就業困難,維護社會穩定,同時還能夠有效調節資源配置和保持供需平衡,提高中低勞動者的收入水平,縮小貧富差距。從實現包容性發展來看,扎實推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即最大限度地倡導機會平等的增長。同時有活力的中小型企業還能夠優化市場環境,在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中實現平衡,促進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所以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刻不容緩。
[1]王春吉.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比較[J].工業技術經濟,2010(7).
[2]張大偉.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出路[J].商場現代化,2010(20).
[3]孫成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7):43-44.
[4]馮瀟.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及其制度優化[J].現代商業,2010(7):93-94.
[5]劉方棫,李振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進收入可持續增長[J].消費經濟,2010(6):3-5.
[6]世界銀行·增長報告: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發展的戰略[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7]方大春.包容性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戰略選擇[J].宏觀經濟管理,2011(7):46-56.
[8]劉嫦娥等.包容性增長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1(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