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亮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漯河市市委書記靳克文同志在市委六次黨代會上指出,“今后五年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持‘四個重在’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實踐要領,以中原經濟區建設為重大機遇,以富民強市和質量立市為戰略任務,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加快建成‘一區兩城一中心’(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最具競爭力的中國食品名城和中原地區富有魅力的生態宜居名城;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努力實現漯河在中原經濟區快速崛起”。由此可見,質量立市是漯河市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任務,這個任務完成得如何,直接關系著全市的發展,影響著漯河市戰略目標的實現。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小平同志就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他通過到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實地考察發現,這幾年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了,當他坐上日本新干線的列車時,有人問他感覺如何,他說:“就是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對于我們現在來說正合適”,他的這番話飽含著對中國加快發展的熱切希望。所以,他回國后就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主張。經過十年動亂,我們真的落后了,現在如果不加快發展,把過去耽誤的時間趕回來,中國就有被開除地球村的危險。
我國國門打開以后,人們逐漸看到了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水平,逐步認識到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更困難”成為大家的共識。于是全國各地你追我趕,快馬加鞭,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景象。改革開放成為我國發展的強大動力,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從溫飽走向小康,從商品短缺走向商品過剩,從貧窮走向富強,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國家實力逐步提高,中國在世界上逐步展現出生機勃勃的大國形象。
伴隨著中國特色發展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弊端也逐步顯現出來。這就是我國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問題,人們一味地為了增加GDP,為了增加商品數量,不管投入、不計代價、不問成本,產量上去了,數量增加了,速度提高了,可質量卻出了問題,效益也沒有提高上來,國民經濟發展愈來愈不協調。
當然,沒有數量就談不上質量,沒有粗放式的發展就不會走上集約式發展的道路,這是發展的必然。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也曾遇到過同樣的問題,這是世界各國發展過程中所不能繞開的一步,關鍵是我們如何跨越這一步、把這一步走好。因此,在我國的發展道路上既不能長期停留在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也不能為了轉變發展模式而明顯放慢了發展的速度。進入21世紀第一個10年,我們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這條路就是牢固樹立“發展是主題、轉變是主線、質量是根本”的發展理念,以質為本在發展中謀轉變,在轉變中求發展。
質量是指事物、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有量才有質,有質必有量,沒有質,量就是空的,有了質,才能產生一定的效益,沒有質量的速度,沒有任何意義,沒有質量的效益,難以持續提升,有了質量,發展才有實際意義,有了質量,民生才能落到實處,所以說“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圍繞質量謀發展是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質量問題是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內容,科學發展觀要求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個“好”字里面就包含了質量、效益、環境、安全等內涵。因為發展沒有了質量,就談不上“好”,發展再“快”也就沒有了意義。再者,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以人為本就要求一切工作都要圍繞人來展開,只有我們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關心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醫教保等民生問題,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升,那才叫以人為本,所以落實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也在提升發展質量的范疇。說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要義也在提升發展質量。如果我們的經濟有生產沒利潤、有產品無質量、有產值無效益,經濟增長了而環境遭到破壞,經濟指標很高而社會事業沒有同步發展,就實現不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目的。所以,我們只有緊緊抓住質量這個“牛鼻子”,才能從根本上破解轉變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質”與“量”的雙重跨越。漯河市作為我國首家食品名城,食品產業在全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食品安全攸關全局,實施質量立市戰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因為,只有通過質量立市,才能推動全市經濟大發展,在壯大經濟總量的同時,促進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只有通過質量立市,才能全面提升食品產業發展質量,打響漯河“安全放心食品”品牌;只有通過質量立市,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才能使生態宜居名城名副其實;只有通過質量立市,才能切實提高工作效能,轉變工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只有通過質量立市,才能健全完善誠信體系,打造誠信漯河。
20世紀下半葉,世界質量管理大師約瑟夫·朱蘭指出:“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前歐共體主席雅克·戴勒有句振聾發聵的名言:“我們必須為質量而戰!”我們今天也走到了這一步。怎樣以質取勝?具體到漯河市經濟工作,筆者認為,要以質量立市戰略為統領,著力提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產業集聚區發展這三項重點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招商引資要由粗放招商向專業招商、政策招商向服務招商、資源招商向產業招商、由數量招商向效益招商轉變,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增收潛力大的好項目,要更加注重招商選資,嚴把項目質量關,堅決杜絕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入駐,對已經引進和簽約的項目要加強跟蹤問效,促其盡快落地生根、產生效益;項目建設要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提高投資強度和投入產出比例,增強項目對財政增收和社會就業的貢獻率;按照“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要求,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走出一條產業集中、發展集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發展新路子。
加快漯河市“一區兩城一中心”建設,發展是主題,轉變是主線,質量是根本。惟有以質量求生存,靠質量促發展,才能走出一條以食品產業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的“三化”協調發展)、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實現速度與效益、數量和質量、增長和發展、發展與民生、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等相統一的科學發展之路,使漯河市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