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兆禎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18)
俄羅斯東北亞戰略是俄羅斯對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認為,東北亞地區在亞太地緣政治和經濟空間占有特殊的地位。這一地區面積廣大,各國利益密切交織,但沒有有效的安全或穩定機制。因此,俄羅斯曾多次提出,該地區對話應從經濟、能源和環境問題向外拓展,使其可以涵蓋東北亞地區裁軍、反恐和建立信任等廣泛問題。關于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機制,可以用來作為該對話結構基礎。俄羅斯應更積極地發揮在東北亞地區和平與安全機制上的主導作用。此外,俄羅斯重視參與亞太地區一體化。不僅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成功舉辦2012年亞太峰會,加強與東盟的對話,還要通過上海合作組織(SCO)在亞太地區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與中國關系。俄羅斯學者認為,應把中國視為東北亞地區的主要合作伙伴,認為對中國的政策除發展友好關系外沒有其他選擇。具體而言,要進一步加強同中國的對話,建立政治和軍事互信,發展貿易、投資和聯合項目。但同時提出俄羅斯應該謹慎實施這一政策,充分考慮自身的利益。與中國發展關系應采取有效辦法,避免極端方式:一種表現是害怕中國的強大,極度傳播中國威脅言論;另一種表現是過多地贊美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與中國發展互利的貿易和經濟關系應包括:(1)在俄羅斯的對華政策中,放棄可能損害俄羅斯利益和惡化俄羅斯人口形勢的任何內容;(2)考慮到勞動力資源因素,應在俄羅斯建立與中國合作的創新公司;(3)減少對中國直接出口未加工的原材料;(4)建立工業企業(可引進美國或日本的投資)來加工原料,把半成品銷往中國,以確保俄羅斯的產品附加值穩步提高;(5)建立健全俄羅斯和中國科學家之間的永久對話機制,加強東方語言教學和東方研究;(6)擴大雙方執法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
(二)與日本關系。俄羅斯學者認為,俄羅斯要從加強對1956年《日蘇聯合聲明》的理解出發推進俄日關系。以此為基礎,俄羅斯應著手推進兩國締結“和平、友好、合作、安全條約”,或者是“睦鄰關系與合作條約”,這將決定本世紀兩國關系的基礎和原則。其后,俄羅斯應準備與日本簽訂一個單獨的邊界協定,在與國際接軌的框架內解決俄日劃界問題。對俄羅斯而言,來自日本的技術和投資相當重要。據稱,這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發展計劃實施的關鍵。俄聯邦和地方當局應為千島群島的開發提供更大、更系統的支持,并重點改善與日本接壤地區的投資環境。2006年批準的《2007—2015年千島群島社會和經濟發展聯邦規劃》中提出,應在俄遠東聯邦區總統特使的特殊控制下進行重新調整,以便把千島群島建設成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展示“窗口”。
(三)與朝鮮關系。俄羅斯首先必須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為朝鮮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十分重要,這將有助于緩和朝鮮與鄰國的緊張局勢,最終要消除朝鮮的“核威懾”并在更遙遠的將來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更現實的做法是努力凍結朝鮮的核導彈潛力,而不是過早地尋求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方面可以承諾不向往成為一個核國家,并承諾遵守“核不擴散條約”。俄羅斯應維持與朝鮮的正常對話,以鞏固俄羅斯在朝鮮半島的地位。這種對話將對朝鮮產生積極影響,也會促使其他國家認真對待俄羅斯的利益。
(四)與韓國關系。韓國已成為俄羅斯的第三大經濟合作伙伴,是俄羅斯在亞洲協調與中日關系的“平衡器”。俄羅斯應該避免與韓國在“朝鮮問題”上發生沖突,與韓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在“朝鮮問題”六方會談方面,俄羅斯應及時采取有效舉措,防止其在“朝鮮問題”和解過程中缺位。確保在東北亞地區建立一個安全的多邊機制,這事關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俄羅斯東北亞戰略是俄在東北亞地區開展能源合作的前提條件,其核心內容是確保俄羅斯在東北亞地區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當前,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際安全形勢面臨嚴峻挑戰,東北亞局勢錯綜復雜,不穩定因素增多。在這種大背景下,俄羅斯必然會在東北亞戰略實施過程中作出相應調整,進而對中俄能源合作帶來重要影響。
根據俄羅斯的能源發展戰略,俄將堅持能源出口的多元化戰略。在繼續加強對歐洲和獨聯體國家能源關系的同時,努力開拓亞太地區特別是東北亞國家的能源市場。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頒布出臺的《202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一系列能源合作規劃等都提及能源合作的多元化問題。特別是《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對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的目標、任務、措施以及實施機制都重新進行了確定。
《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3—2015年)盡快克服危機對能源業造成的影響,為在后危機時期的加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第二階段(2016—2020年或2022年)提高國家經濟的能源效率,推動能源綜合體的創新發展,加快實施東西伯利亞、遠東、亞馬爾半島以及北極大陸架地區的大型能源項目。第三階段(2021年或2023—2030年)立足實現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并創造條件向“未來能源”過渡。亞太市場在俄能源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將分別增長到6%~17%、21%~22%和26%~27%,成為俄能源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這預示著中、日、韓等東北亞國家與俄的能源合作可能迅速加深。
近年來,俄石油開采量增長有限,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俄一方面減少了對歐洲的石油出口,另一方面加大對中國等東北亞國家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石油與石油產品供應。這意味著俄羅斯在對外經濟包括能源出口政策方面發生了轉變,表明俄羅斯正在作出重大選擇,進一步加強與東北亞國家能源合作的意圖顯而易見。
俄羅斯與東北亞國家的能源合作,不可避免要受到東北亞地區和平與安全形勢的影響。其中,由于俄日兩國“北方四島”問題遲遲不能解決,不可能在經濟合作特別是能源合作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此外,美日軍事同盟關系也使俄羅斯對日本懷有強烈戒備心理。相反,中俄兩國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兩國又同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嚴峻的國際環境促使中俄兩國攜手合作,共同捍衛世界安全與中俄核心利益。
近年來,中國能源需求不斷增長。1993年,中國首度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當時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僅為6%,2000年依存度上升到 26.7%,2011年依存度高達56.5%,比2000年上升了9倍多。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持續作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的地位,能源消費總量將比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美國高出70%,即使屆時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依然不足美國的一半,中國的能源依存度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當前歐債危機不斷深化嚴重影響國際經濟復蘇,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合作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在客觀上影響到俄羅斯的能源開發與出口,促使俄羅斯一定時期內更加依賴與中國的能源合作。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全面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兩國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俄羅斯能源戰略的順利實施。2012年6月,在第八輪中俄能源對話中,中方提出擴大與俄羅斯在天然氣、石油與核能領域的合作。俄方建議將合作擴展到煤炭工業、傳統電能、可再生電能、電網現代化等方面。2012年6月,普京總統訪華期間與中國簽定了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一系列合作協議,中俄兩國未來一段時期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領域的合作前景將十分廣闊。
根據俄羅斯東北亞戰略的新變化可以推斷,俄羅斯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將尋求利益最大化,放棄可能損害俄羅斯利益的任何能源合作項目及合作形式。俄羅斯雖然將中國視為東北亞地區能源合作的主要合作伙伴,但會謹慎實施這一政策,充分利用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國家甚至是其他亞太國家作為“平衡器”,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而影響本國利益。一方面,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利用中國能源需求的巨大增長空間及中國急于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的迫切要求順勢而為,保證俄羅斯能源開發和能源出口的穩定。另一方面,通過建立能源合作企業等方式并采取專門措施,爭取在能源合作談判中達成對其有利的合作條件,提高能源半成品對中國的出口比例,以確保俄羅斯能源產品附加值穩步提升。
當前,中俄兩國能源合作既面臨重要戰略機遇,也面臨不少挑戰。中方應堅持從戰略全局和長遠角度處理兩國能源合作關系,加大對俄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深對俄能源領域全面合作,促進中俄關系健康發展。根據俄方意愿,積極規劃對俄重點合作項目,深化油氣、能源、核能、電力、新能源等領域合作。俄方也希望中國進一步擴大對俄能源投資,推進能源及上下游產業合作和資源深加工大項目建設。同時,積極開展能源技術和創新合作,推進對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地方層面能源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是兩國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對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面對中俄兩國能源合作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和挑戰,應堅持從戰略全局和長遠角度科學謀劃,加強對俄能源開發與加工,加深能源領域全面合作,共同應對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不利因素,推進中俄能源合作全面深入發展。
堅持在對俄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是我國對俄合作的基本原則,必須始終堅持毫不動搖。考慮到中俄兩國在能源合作實踐中對互利共贏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我方一定要有耐心,講事實擺道理,做到不急于求成,讓俄方心悅誠服地接納我方的意見,共同推動雙方能源合作提層次上水平。開展互利共贏的能源合作,不僅有利于保障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能源需求,也有利于促進俄羅斯的經濟現代化進程。
據俄方消息,2012年7月俄聯邦杜馬將通過對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審議。8月俄羅斯將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這不僅是俄羅斯經濟發展和對外經貿合作的新起點,也必將對中俄能源合作產生深遠影響。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后,俄羅斯必須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修改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按國際慣例和市場機制組織經貿活動。同時,中俄在WTO框架下進一步發展雙邊貿易和投資,將有利于推動中俄能源合作規范化發展。兩國企業之間一旦產生貿易糾紛,可以通過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有利于減少摩擦,有效保障自身合法權益。俄羅斯按照入世承諾,將逐步實現國內能源價格與國際價格接軌,減少行政壁壘,有利于中俄能源合作實現更快發展。
俄羅斯加入WTO后,金融市場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俄羅斯央行將逐步實行盧布的自由浮動,加快推進區域金融一體化,以加強盧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這將為加強中俄金融合作提供有利條件,為擴大雙邊本幣結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中俄兩國貿易迅速增長,按俄羅斯海關統計,2011年兩國貿易額達835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41%,俄羅斯銀行和企業購進和使用人民幣的需求也日益上升。2011年中俄兩國央行簽定了新的雙邊本幣結算協定,將本幣結算范圍由原來的邊境貿易擴大到一般貿易。進入2012年以來,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人民幣對盧布日均成交額達790萬元人民幣,充分展示了這一全新交易工具的生命力。國際金融危機為深化中俄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也有利于破解中俄能源合作的金融“瓶頸”。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俄羅斯能源開發資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投資。俄羅斯加入WTO后,盡管美國曾表示要加強美俄各領域合作,但俄羅斯顯然對來自美國的投資不抱有過高期望。與俄美經貿關系存在巨大變數不同的是,中俄經貿關系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可以相互信賴的。為實現中俄能源合作互利雙贏,有必要在中俄能源合作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積極構建雙方能源合作新模式,通過建立穩固的雙邊能源合作機制,科學引導、規范和保障兩國能源合作企業,以推動雙方能源合作的長遠、健康發展。一是簽訂政府間合作協議,中方以投資方式獲得俄方油氣資源優先勘探開采權;二是設立大型中俄合資石油天然氣公司,由中俄雙方按持股比例注資,在俄方公司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由俄政府擔保簽訂長期貸款合同。三是推動能源合作多元化發展,通過加強政府間談判,逐步實現中俄能源合作從石油、天然氣為主,向煤炭、電力等多領域均衡發展。
中日韓重啟自由貿易區談判,使東北亞地區全方位深化區域合作成為可能。有研究機構認為,如果提升中日韓貿易自由化程度,中日韓經濟增速都可進一步提高。目前,中日韓三國間貿易額僅占三國對外貿易額的11%左右,相互間投資額也僅為三國對外投資額的10%,對于三個經濟互補性極強的國家而言,蘊藏著無限商機。中日韓三國推進自貿區建設可能會形成對俄羅斯在東北亞市場的擠壓效應,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應繼續加強對俄經貿關系,擴大對俄沿邊開放,促進中俄東部毗鄰地區經濟共同繁榮。同時,要積極推進中俄自貿區談判,促進中俄毗鄰地區能源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1]Going East:Russia’s Asia-Pacific Strategy,CSCAP,25 december 2010.
[2]馮玉軍.俄羅斯能源:謀求浴火重生[EB/OL].http://www.indaa.com.cn/201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