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多
強化財政內部監督檢查的建議
■余一多
《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辦法》(財政部令第58號)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迄今已歷時2年,為規范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提供了有效指導。為了有效防范風險、提高效能,進一步規范財政內部管理,筆者結合近年來湖南省株洲市財政內部監督檢查開展情況,對進一步強化財政內部監督檢查工作進行了思考。
株洲市財政局每年對本部門有預算管理職能的內部各業務管理機構按不低于該類機構數的30%開展重點檢查。檢查內容主要為:各業務管理機構履行財政管理職責的合法、合規和有效性,內部控制的健全、合理和有效性,預算、財務與資產管理的真實、完整及安全性。在內部檢查過程中,除了發現存在的問題之外,該市檢查組還將各被檢科室(部門)在政策執行、部門管理中好的做法及優秀經驗進行記錄和整理,總結后在全局范圍介紹和推廣。
在2012年度內部監督檢查中,發現該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內部控制健全、合理、管理特色明顯。總結原因有兩點:一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狀態良好。二是制度執行到位,按章操作,有條不紊。
在2011年度內部監督檢查中,發現社會保障科基礎工作亮點突出,科室管理精細、規范、科學、高效。一是根據業務特點建立了一套便捷、統一的社保資金統計臺賬。二是文書、指標檔案管理精細。在分類、分系統完整整理歸檔紙質資料的同時,實行檔案案卷與卷內目錄電子查閱,充分發揮了業務檔案的參考作用。
對于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部門管理“亮點”,株洲市財政局采取隨時發現、隨時記錄的方式,實行專人負責,及時總結,并將其形成專題報告,經負責人同意后,在全局范圍予以通報。此舉對推廣先進管理經驗、強化內部控制、規范財政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合理的整改意見只有在被采納、執行后才能發揮促進與規范財政管理的作用,否則將是一紙空文。因此,在財政內部監督檢查過程中,注重對發現問題、所提意見與建議的整改落實是有效防范管理風險、整體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
針對內部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和管理的薄弱環節,所在地檢查組會提出相對應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對于檢查中發現存在的共性問題,財政監督機構及時分析原因、歸納總結,提出建議,形成專題報告,經財政部門負責人同意后送達被檢查單位。財政監督處要求被檢機構和單位在收到監督檢查結論后30日內,將整改情況書面抄送財政監督機構。對于重點事項,根據需要開展回訪。財政部門內部各業務管理機構 (單位)對于檢查組所提改進意見和建議大多能正確對待,配合積極、整改迅速,資料報送及時、意見反饋到位。
在歷屆湖南省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交流會的各地市(州)代表的發言中,大多反映內部監督檢查中監督方式轉型較慢,普遍存在多以重點檢查,日常監督不夠;事后監督檢查為主,實時、動態監督不夠,未真正實現對本部門管理活動的全過程監督。針對這些問題,近年來,株洲市財政局結合本部門實際情況,加大了日常監督檢查力度。
為了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情況的日常監督,促使財政補貼資金更好的落實到位,近年來,株洲市財政社保科邀財政監督處在職業培訓財政補貼資金發放前對市本級失業人員、農民工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及創業培訓等情況進行調查與監督。通過督查,及時發現該類培訓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具體建議,并將督查情況作為培訓補貼資金發放的參考依據。這種將財政監督關卡前移的做法確保了財政資金分配的 “合理性”、“安全性”,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促發展、惠民生的積極作用。
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財政管理的薄弱環節,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整改達到“防患于未然”和規范管理,這是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工作的主要內容。要強化、優化財政內部監督檢查工作,由“檢查型”向“管理型”理念的轉變,重預防、強管理乃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工作之根本。
湖南省株洲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