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 全 蓉
央企的特殊資金主要包括了職工住房公積金、職工互助基金、企業慈善基金會管理的資金、企業工會管理的資金、職工持股會管理資金、企業代管社會保險資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等企業雖不擁有所有權但承擔安全管理責任的資金,以及屬于企業所有但尚未并入會計報表的各類資金。從這些資金性質可以看出,它們大多是企業為職工支付或者職工自己集合在一起的資金,其用途也大都屬于為了滿足職工的預防需求與安全需求。從日前國資委下發的關于加強央企特殊資金的管理文件來看,加強央企特殊資金管理具有現實的必要性,特殊資金在追求增值的同時,由于投資方向和范圍上的隨意性,容易導致投資風險的發生,因此有必要探討如何加強央企特殊資金投資風險的管理與控制。
(一)央企特殊資金面臨的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是指對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投資中可能會遭受收益損失甚至本金損失的風險。例如,股票可能會被套牢,債券可能不能按期還本付息,房地產可能會下跌等都是投資風險。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與風險偏好選擇金融工具。例如,分散投資是有效的科學控制風險的方法,也是最普遍的投資方式,將投資在債券、股票、現金等各類投資工具之間進行適當的比例分配,一方面可以降低風險,同時還可以提高回報。跟普通的資金用于投資項目一樣,央企特殊資金也面臨著許多投資風險,主要包括了利率風險、事件風險、購買力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
(二)央企特殊資金投資風險管理與控制上面臨的問題。一是管理者缺乏風險意識,央企的特殊資金規模比較大,具有內在的追求保值增值的特點,很多企業為了追求獲利,風險意識單薄。在投資的項目評估上,只注重對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的研究,對經濟可行性的論證不夠重視,對投資成本及項目建成后的成本費用和效益測算不準確,根據過于樂觀的經濟估算做出錯誤的決策。
二是央企特殊資金投資決策機制不健全,責任不明,容易出現受“長官意志”的影響,造成投資決策的隨意性、主觀性、盲目性和獨斷性。特殊資金的所有權歸職工所有,從本質來看,職工對于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具有主導權,但事實上由于特殊資金是由央企管理層進行管理和控制的,職工只有名義上的所有權,使用權基本上沒有職工說話的權利,這就導致了投資決策機制沒有一個合理的框架,容易出現資金有人使用,而沒人負責的情況。
三是關于特殊資金的使用和審批存在問題。為了爭取項目,經常出現故意把可行性研究報告做成“可批性報告”,有些項目審批部門從地方利益出發,沒有從嚴把關,造成特殊資金用于不允許投資的范圍和項目,在使用和審批上的隨意性以及缺乏長效監督機制,導致特殊資金面臨著巨大的投資風險。
四是缺乏監督和問責機制。對特殊資金的使用,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來規范,無論是在央企外部還是內部,都缺乏對特殊資金使用與投資的完善的監督機制。沒有監督,導致在資金的使用上隨意性大,而沒有問責導致出了事情,無人負責。
(一)培養央企管理人員尤其領導的風險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確立了明確的思想,才會有明確的行動。因此必須加強對管理人員,尤其領導的風險意識培養。要讓他們認識到特殊資金在投資上是有風險的,只有認識到風險的存在,樹立風險管理的意識,才能為特殊資金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奠定基礎。
(二)明確央企特殊資金的投資方向與范圍。央企要對特殊資金的對外投資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對于國家明確規定不得用于投資的特殊資金,企業一律不得開展投資活動; 對于投資方向有限制性規定的特殊資金,企業可在允許投資的范圍內開展投資活動;對投資運作沒有明確規定的,企業可在保障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開展固定收益類投資活動,以實現資金保值增值,但要嚴格控制投資規模,防范投資風險。
按照國資委員發布的關于加強央企特殊資金管理的通知,對于特殊資金的投資范圍做出了初步的規定,嚴禁將特殊資金用于投資風險不可認知的業務或高風險業務;嚴禁將特殊資金用于對外拆借、擔保或抵押、質押。企業按規定將特殊資金用于投資的,要嚴格執行決策審批程序,實行專業化運作、規范化管理,確保投資效果;要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動態跟蹤,及時掌握投資項目的風險變動狀況,制定完善的應急止損措施;要規范投資增值收益的管理,各類特殊資金投資增值收益一律納入規定賬戶核算和管理,用于規定的用途或支出范圍不得挪作他用。
(三)完善央企特殊資金的投資決策機制。從本質來看,特殊資金乃企業職工所有或共有的資金,這些資金該如何使用,企業職工應當更有話語權。例如職工互助基金,這是由職工自愿交納互助金而設立的群眾性專項基金。這些錢用到哪里,原則上應獲得職工認可,使用上提高透明度,定期進行公示。又如企業年金,這是企業職工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相關規定也指出應建立集體協商制度,企業年金方案還應提交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只有理順了特殊資金的使用關系,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機制,才能為企業特殊資金投資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審計監督,建立問責制度。央企應當根據各類代管資金的有關管理規定,定期對企業特殊資金開展內部審計或專項檢查,重點關注特殊資金收繳、支出的規范性和投資經營的風險,檢查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業務操作的規范性,評價投資運作效果,及時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風險,并負責督促整改,對特殊資金管理失職行為建立問責制度。據悉,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建立聯合審計監管機制,對審計檢查發現的違規運作,造成資產損失的,可依據《中央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20號)等有關規定,開展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工作。對疏于管理造成重大損失的,將追究企業人員責任,并依據《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22號)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1.國資委.2012.關于加強中央企業特殊資金(資產)管理的通知。
2.孫靜芹.2009.集團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3.(美)羅斯.吳世農等譯.2006.公司理財.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