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煙草公司 汪 濤
(一)現代化會計。現代化會計是基于傳統會計的經典理論和方法,結合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以及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各財務會計管理者的實際會計處理需求,進行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最終形成并被廣泛運用的法制會計準則并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實務協調、與時俱進的而會計活動的過程。會計處理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以及國際化是會計現代化的基本標志。
與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與時俱進,滿足當前各種會計處理的實際需要是現代化會計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與傳統會計相比,會計的現代化還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在會計理念上,現代會計突破了財務管理的局限,而上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輔助并控制企業長期經營戰略的實現,成為企業規范化生產的重要監控手段;其次,從工作性質及實現手段上看,現代會計的實現一般基于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數據深度挖掘,信息高度共享;最后,會計的現代化還體現在會計制度形式與內容的革新上,通過在繼承和發揚其優秀的與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的方面的同時,會計制度在形式和內容上也在不斷地創新和改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二)會計國際化概述
1.會計國際化定義。對于會計國際化,當前會計理論研究學術界對其并無確定的定義,在所有的界定中,有一種相對直接、原始但也能廣泛為大家所接受的形式,是說所謂會計國際化是指會計實務跨越一國的經濟范圍走向世界,進而導致對會計實務、準則以及會計理論的研究也超越國界,放眼世界的過程。
回顧現代會計國際化的發展歷程,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發展經歷了會計接軌、會計協調、會計標準化、會計趨同以及會計準則等效等多種形式的認知階段。
其中,出現在1992年的權威會計準則上的會計接軌是我國現代會計在處理國際事務上最早的探索,其要求我國會計與西方國家會計準則、實務處理上的相似和可比,在一定范圍內解決了國際事務的糾紛,但會計接軌模糊了各國會計間的異同,不能適應復雜化的國際事務處理而被大家所淘汰; 會計協調汲取了會計接軌的不足,通過相互溝通,整合不同的會計實務,形成一個有序的框架,并最終協同的效果,求同存異;而會計標準化則是以實現會計在全球范圍內統一化、無差別化及標準化的過程,這無疑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大挑戰;最后,對于會計趨同,是一個介于會計協調及會計標準化的會計發展階段,其基于各國間會計準則的相互認可,并以積極的姿態不斷協調,盡量消除在會計準則及會計實務處理上的差異,實現向會計一致性、統一性的邁進。
2.會計國際化經濟后果綜述。正如我國著名學者曲曉輝教授所指出的,任何一項會計法規的出臺都會或多或少地牽動某些人的利益,導致各利益主體間利益的重新分配,并產生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結果。會計國際化是一種國際制度的參與,這種制度上的參與,利益及組織結構上的博弈必然會帶來世界范圍內經濟主體利益分配格局的改變,進而對于國際、國內的經濟主體產生一定的經濟后果。
所謂經濟后果,是指會計國際化環境下,隨著會計準則、會計實務處理的改變將最終導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主體,如企業、政府、投資者、債權人等的決策行為的改變,進而影響其他所有經濟參與主體利益格局的改變。
會計國際化的經濟后果影響到世界范圍內所有經濟參與主體的決策及利益,在本文中,筆者將分為國際及國內兩大市場進行重點分析。
第一,國際經濟后果分析。首先,在國際上會計準則及會計處理程序的重新設置和洗牌,將從根本上打破原有的國際資本市場結構,實現資本在全球范圍內向能減低籌資者信息紕漏成本的國家流通,促使會計制度在全球范圍內的趨同;其次,會計國際化將導致國際貿易中成本、利潤核算的不同,引起傾銷及反傾銷訴訟的增加,進而影響全球的貿易結構;最后,會計國際化將影響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關系,當前對于全球范圍會計標準的制定,發達國家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導權,發展中國家要融入這樣一個經濟體系中,就必須采取按照發達國家基于自己經濟發展環境所指定的經濟計量方式,從而嚴重影響了兩方的利益關系。
第二,國內經濟后果分析。所謂會計國際化的國內經濟后果分析,主要是指在中國為融入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會計體系而不得不執行的一套會計準則及會計實務處理方法時,對國內經濟參與主題所造成的影響。首先,會計國際化將會影響國家宏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尤其是與國際資本相聯系的資本市場相關聯政策的制定;其次,會計準則及處理程序的改變必然會帶來企業成本核算及利潤的改變,因而會對國家稅收總量及稅收結構產生影響;最后,新會計準則的制定及變遷也將會帶來整個國家的制度變遷成本的增加。
第三,會計國際化是一場國家政治的較量。基于以上分析,筆者發現,會計國際化將會導致利益在全球范圍內經濟參與主體間的重新分配,進而影響到不同利益參與主體的真實經濟利益,由此,各經濟主體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會采用各種手段來影響甚至干預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因而,會計國際化的過程也將是一場國家政治較量的過程。
3.我國會計國際化成本分析。會計國際化是現代會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在本質上是會計制度的變遷過程,由此產生的成本,稱之為會計國際化的制度成本。會計國際化的制度變遷成本包括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兩個方面。其中直接成本是指制度變遷主體在主動發其成本變遷史所耗費的成本,包括制度制定成本、試驗成本以及推廣成本等;而間接成本則主要是制度變遷的社會成本,包括對相對變遷發起者的不利影響及社會負的外部性等。
(一)現代化會計及國際化的聯系。會計國際化對我國現代化會計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會計國際化是現代會計發展所面臨的兩大主題之一,為我國現代化的會計發展及變革指明了方向,即創建了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兼具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另一方面,現代化會計作為實現會計國際化的基礎,其首先要求我國的會計管理理念、會計準則、會計處理手段方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才能有效地保證其國際化推進的順利完成,因而現代化會計是會計國際化的基礎,會計國際化需要現代化會計的各種支持。反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也不斷地給我國會計現代化發展提出了要求,激勵了現代化會計的發展。
(二)現代化會計的發展及推進。現代化會計的發展和推進離不開會計管理的現代化,會計手段處理的現代化以及會計人才素質處理的現代化。
1.會計管理現代化。會計管理的現代化,是指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將會計管理提高到企業戰略的高度,配合企業戰略的實施和監控,保證會計任務目標化、管理環節體系化,優化管理方法,實行崗位責任制度化的過程,力保企業會計任務的完成。
2.會計處理手段現代化。會計處理手段的現代化,是指現代企業會計應全面引進信息化的數據處理和管理方法,保證數據輸入、存儲、處理以及輸出的電子化,以全面、準確、完整且及時地搜集并處理企業核算資料,通過制定科學完備的企業會計處理體系,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和企業內部核算機制、利用先進的核算處理方法,全面深入發掘企業經營活動信息,掌握第一手企業發展的資料,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做指導。
3.會計人才現代化。現代化的會計管理對于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企業會計人才的素質也直接決定了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會計人才現代化主要要求其會計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化素養及會計觀念的新型化。
(三)會計國際化所遵循的原則及推進。當前,會計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一種全新且重要的國際合作形式,而中國的積極參與則是為了增進自己的國家利益,因而通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盡量維護和擴展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有原則、有步驟地推進會計國際化的進程一直是當前中國會計研究的方向。為保證和維護國家利益,會計國際化的推進應嚴格遵循以下標準:
1.堅持獨立自主的會計政策。會計主權和獨立是我國參與世界經濟發展,獲得國家繁榮所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也是國家最根本利益的表現。堅持獨立自主的會計政策,從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國情出發,以國家根本利益為最終歸宿,創建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兼具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
2.著眼于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縱觀當前我國現代化會計的發展及會計國際化的歷程,實現會計標準的趨同、統一化甚至標準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各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基于自身需要及環境,在利益互相協調的長期過程,因而我國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應著眼長期利益和基本原則,統籌各種力量關系,共謀和諧穩定發展。
盡管我國綜合國力正在迅速提升,會計實力的提高也走在了發展中國家的前列;但與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相比還相差甚遠。資本市場仍主要分布在這些國家,資本市場規則也仍主要由這些國家制定,在現有環境下無法在短期內改變這種狀況。因此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遵循強者制定的規則,并隨著自身力量的增長逐步注入自己的特征才是明智的選擇。為此,我國的首要任務不是修改現行規則,而是學會如何利用現行規則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1.陳毓圭.2007.中國會計國際協調:進展、障礙、對策.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9。
2.馮巧根.2003.會計準則國際化中的權益失衡及其對策.會計研究,3。
3.郭道揚.2006.關于會計協調與趨同.會計之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