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二十四年財政監督風雨路
——記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財政局監督檢查股股長王鵬利
■本刊記者
他既沒有驕人的成就,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財政監督檢查戰線默默奉獻了24個春秋;他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無私奉獻給財政監督這項神圣事業,他是這個時代財政監督戰線上眾多為此項事業無私奉獻者中的一個。他,就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財政監督檢查股股長王鵬利。
1981年,王鵬利剛參加工作,被分配到財政局農財股從事農業稅收工作。每年冬季是稅收人員最辛苦的日子,要逐戶清理農業稅尾欠。住在鄉政府簡陋客房的他,每天早上7點出發走村入戶,頂著刺骨寒風挨家挨戶征收農業稅,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多,有時回到家已經12點。面對忙碌而辛苦的工作,他從來沒有叫苦喊累。由于踏實肯干,成績突出,1985年他被調到綜合股主持工作。
上任初期,他組織完成了兩項新工作:一是預算外資金集中管理,二是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由于預算外資金集中管理將原來由單位自由支配、處于無人監管的預算外資金集中起來由財政統一管理,使單位失去了對預算外資金的自由支配權。因此,在推行預算外資金集中管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阻力,有關單位極其不配合。面對困難,他并沒有退縮,在財政局領導的全力支持下,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預算外資金集中管理工作,使所有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財政監督范圍內。這兩項工作的圓滿完成,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受到了領導的好評。
1988年,財政局成立“大檢查”辦公室,由于缺少專業的檢查人員,他被調往“大檢查”辦公室,任財政監督檢查股股長至今。24年的財政監督檢查生涯,讓他深深意識到檢查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監督檢查的效果。為此,他從未放棄過專業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并在檢查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及時跟上財政監督事業發展的步伐。對待任何一次檢查,不敢有絲毫懈怠,嚴格做到有據可查、有法可依、定性準確。每一次檢查從前期準備到出具檢查報告,他都親自動手,所做出的檢查結論從來沒有讓被查單位否定過,出具的檢查報告也沒有讓被查單位拒簽過。
為保證財政監督檢查與財政改革相適應,2010年,他向財政局領導提出了財政監督檢查統一管理的新想法。主張將局內各職能股室及二級單位計劃進行檢查的單位、內容、時間報監督檢查股備案,由監督檢查股根據需要,組織一個或幾個職能股室或二級單位組成檢查組進行檢查,形成全局“一盤棋”的“大監督”局面。統一檢查不僅與財政各項改革相銜接,也提高了財政監督檢查的綜合效能,而且在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多頭檢查一個單位的現象,較好地維護了財政部門在社會中的良好形象。
“正人先正己”,為了提高本部門執法人員依法監督的意識,在財政局領導的支持下,他精心準備,對本單位干部職工就開展財政監督檢查應遵循的法律程序進行了系統的講解,使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只有依法監督,才能促進和保證各項檢查工作有序、規范進行;只有依法監督檢查,才能有力地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24年來,他從來沒有利用權力與被查單位進行過任何私下交易。在檢查時堅持做到“丁是丁,卯是卯”,不幫任何人隱瞞和掩蓋問題,也從未因友情而放棄原則。
作為財政監督戰線上的一名老兵,他清楚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己的責任,那就是為穩定財經秩序、保障財政資金安全有效盡一份微薄之力。他崇尚這個職業,以維護國家財產、資金、利益不受侵害為天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24年來,他對財政監督工作積極進取的熱情絲毫未減,多年來,他的努力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干好這份工作為財政監督事業增光添彩。
(本欄目責任編輯: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