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新增部分要向包括武陵山片區的連片特困地區傾斜。國家在連片特困地區安排的各類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國家大型項目、重點工程和新興產業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片區縣安排。
謝旭人(財政部部長):
今年,要進一步加大中央決算公開工作力度。在做好2011年中央決算公開的同時,要重點加大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力度,參照2012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做法,細化公開2011年中央部門決算。扎實做好“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公開工作。2012年,中央本級和各部門的“三公”經費預算、決算,將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2011年中央決算后公開,行政經費支出情況也要一并公開。著力推進行政事業性收費信息公開,目前,財政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了收費項目目錄公示制度和執收單位收費公示制度,并加強了對涉企、教育等重點領域收費公示的管理。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做好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工作,提高收費政策的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
郭樹清(證監會主席):
深化發行體制改革要把握好四個方面重點,包括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發行審核透明度,多管齊下抑制“打新”、“炒新”行為,加大對各類失信和違法違規行為懲治力度等。與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需求相比,我國資本市場發育程度還不健全,在完善市場融資和服務機制方面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要緊緊抓住市場改革發展有利的歷史時機,適當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要堅持不懈、狠下工夫,努力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加快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公司信用債券市場發展,進一步優化針對“三農”、文化創意產業、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等經濟薄弱環節的證券期貨市場服務,促進解決經濟生活中的“兩多兩難”問題。
劉尚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政府資金主要來源于本國納稅人,資金的性質決定了它的使用應當更有利于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政府采購向本國產品傾斜符合國際慣例。首先,政府采購向本國產品傾斜符合我國的法律規定。200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其次,從各國政府采購政策和實際情況看,向本國產品傾斜是普遍做法。
王雍君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
今天我們政府跟過去比,我們政府已經完全算得上富裕的政府。我們中國人不論男女老少每人平均給政府埋單的錢超過一萬元,而且還在快速增長。那么今天民生如果跟不上來我們就沒有借口說我們缺錢,當然我們很多方面還是依然存在財政困難。這么富裕的政府有錢又不能提供民生需要的服務且不能充足提供民生服務這是有問題的。這本身就是政府的責任。
李忠娟(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
經報請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已核準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項目建設均以壓縮鋼鐵產能為前提,其中廣東累計壓縮粗鋼產能1614萬噸,廣西和武鋼累計壓縮粗鋼產能1070萬噸,并做好人員安置和社會穩定。
Ruchir Sharma(摩根士丹利全球及新興市場股票主管):
即使中國經濟出現放緩的跡象,管理層也不應現在就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因為目前中國的債務水平仍高、風險很大,政策的重點應放在經濟持續發展方面。隨著中國出口放緩,內需在整體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自然會增加,因此并不需刻意刺激和推動經濟反彈。3至5年后,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會放緩至約6%,屬于正常水平。
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中國經濟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來自于改革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具體表現如民營化、城鎮化、市場化等。如今的經濟下滑則是因為改革停滯,解決的辦法是重啟改革,與目前政府推出多少刺激政策無關。此輪強勢政府的回潮,從1994年就已經開始,利用政府財政預算內收入與GDP指標觀察,這個指數在1994年就已經達到底部,之后政府所支配的資源在GDP中占的份額越來越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8日召開會議,研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會議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當前,我國科技發展既面臨重要戰略機遇,也面對嚴峻挑戰。必須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創新體系,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科技規劃綱要,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為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經濟減速信號頻頻發出: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回落,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減少,4月份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受外需萎縮、房價下降過快、地方債三大因素威脅,中國經濟承受的下行壓力加大。
隨著歐債危機不斷復雜化和長期化,我國外部需求下降已成必然。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發力的影響,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自2011年10月開始轉為下降趨勢。但是隨著調控的深入,不排除國內房地產價格整體有所下降或局部出現大幅下降的可能性,進而對中國經濟的下行產生壓力。2012年是地方政府償債的高峰年之一,潛在風險可能會在局部有所顯現。而地方政府財力一旦出現問題,后續經濟承受的下行風險無疑將加大。
由上財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完成的2012中國省級行政機關透明度排行榜如今已進入第四個年頭,今年報告顯示,按百分制計算,無一省份得分超過50分,最高的省份湖北省也只有45.2分。盡管得分普遍較低,但課題組仍感受到地方政府對于財政透明度的越發重視。
這份報告顯示,湖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海南、山東、廣西、河北、北京、甘肅財政透明度位于前10名。江蘇、廣東、上海、云南、浙江、陜西、湖南、福建、天津、四川則位列11到20名,其余省份則排名在后面。今年報告新增了中央部門預算透明度排行榜,按百分制計算,得分最高的是環保部,得分43.8分,得分最低的是國家物資儲備局,得分只有19.38分(不包含未公布預算信息的部委)。
沿著去年的軌跡,“三公”經費的公布將進入第二個年頭。不同的是,今年在“三公”經費之外,還將公開行政經費支出。這意味著政府經費信息公開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行政經費既包含了目前公眾關注的“三公”經費,也涵蓋了各政府部門正常運轉所需要的人員工資、辦公經費、建設辦公樓等各方面的費用。去年公開的“三公”經費只是行政經費的一部分,人員工資等部分沒有公開。
為破解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難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8年中央首批選取黑龍江、云南、河北3省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2009年擴大到17個省份,2010年擴大到27個省份,2011年在全國全面推開,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截至2011年底,各級財政共投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1050億元,億萬農民從中受益。
鑒于當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加強規范管理勢在必行。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加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積極引導農民和社會資金投入“三農”。為此,今年將深入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健全完善財政獎補資金穩定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兩個比重,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提高政府財政獎補資金占整個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的比重,既減輕農民籌資籌勞壓力,調動農民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又避免因獎補資金不足形成 “半拉子”工程,造成損失浪費。二是提高中央和省級財政獎補資金占整個財政獎補資金的比重,降低縣鄉財政配套投入比例,既防止出現虛假配套,調動縣鄉政府組織開展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又防止向農民轉嫁負擔或形成新的鄉村債務。
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出通知,對現行稅收政策規定中涉及民間投資的六大類33項優惠政策進行了明確。通知要求,各級稅務機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落實好這些稅收政策,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對現行稅收政策規定進行了系統梳理,匯總形成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稅收政策》,涵蓋六大類33項,涉及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進口關稅等多個稅種。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日前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規劃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還提出了20項重大工程。業內人士分析,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項目有望成為投資的重點。隨著《規劃》的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配套政策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集中發布。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在全國的普及和深入,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編制被凍結,禁止新增編制。但一些地方事業單位依然存在 “抓住改革前夕的最后時機,突擊增編、囤編制”的現象。湖南、云南、四川、新疆等地在清理規范事業單位編制后,編制不減反增的現象同樣存在,其中以高校最為嚴重。
近期,六部委紛紛發文,表態要打破行業壁壘,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傳統壟斷性行業,種種跡象表明,“非公經濟36條”似乎要煥發活力。
5月26日,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此前,交通運輸部、鐵道部、衛生部、國資委與證監會五部委,也先后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密集出臺了各自領域的鼓勵民間資本發展的文件。國資委明確提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證監會也指出,“支持民營企業上市和再融資,鼓勵民間資本參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打破壟斷,國退民進,事實上早有更高級別的文件做指導。國務院于2010年5月13日頒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意見》(“新非公經濟36條”)。文件中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服務、通信與交通、市政公用事業以及保障房建設等領域。
監管層明確:未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央企今年底前都要發布。截至2011年底,已有76家中央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一些企業還發布了國別報告,不少企業的報告質量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未發布的中央企業今年底前都要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國資委今年將制定發布《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指引》,開展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等措施,推動中央企業進一步深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健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和溝通機制,全面提升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人社部稱,退休年齡的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經濟政策,涉及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代際關系、社會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應該說是一種必然趨勢。對于延長企業職工退休年齡問題,還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見。有觀點認為,延長退休年齡利于進一步開發人力資源,增加退休后收入;也有利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也有觀點認為,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仍供大于求,延長退休年齡,可能會擠壓崗位供給,進一步加劇就業緊張形勢。人社部表示,將在總結國內外一些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于中國國情,結合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就業形勢的發展變化科學論證,隨著社會共識逐步增多,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基礎上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
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了針對主要貿易對象的 《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并未操縱貨幣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
這份半年度報告指出,自中國2010年6月重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升值;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縮小;而且,中國通過二十國集團和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承諾邁向更加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制度。基于這些因素,美國財政部認為中國不符合匯率操縱國的定義。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從具體行業看,非私營單位中,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和去年一樣,年平均工資再奪前三名,分別為9.13萬元,7.06萬元,6.52萬元。后三名為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為2.04萬元,2.78萬元,3.07萬元。
北京市擬由財政部代理發行的2012年地方債規模確定為68億元,其中3年期、5年期各34億元,重點用于保障房、生態建設工程等方面,同時今年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支預算方案也將作出相應調整。
國家統計局5月29日公布,201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42452元,扣除物價因素,201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8.5%。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2012年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涉及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標準,具體數額為每日162.65元。2011年公布的數額為142.33元。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4月末,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118.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但較一季度末數據118.62萬億相比減少3421億元;4月末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為110.50萬億元,同比增長18%,環比減少4876億元。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發表報告稱,中國為應對經濟放緩而出臺的刺激措施規模可能將高達2萬億元,是2008年刺激規模的一半。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批企業“走出去”,尤其是石化、航空、船舶、建筑等領域大型央企的海內外業務不斷拓展,催生了會計咨詢服務等方面巨大的需求。截至目前,中國對外投資的存量已超過3000億美元。
2011年底全國就業人員7642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5914萬人。所有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34.8%;第二產業占29.5%;第三產業占35.7%,第三產業就業人員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成為吸納就業第一主體。
截至2010年底,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全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2億人,比2008年增加780萬人,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11.1%。
到2011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9497億元。13個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省份共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2703億元。去年全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199億元。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3570億元。
受火電裝機增長減緩、電煤供應緊張、水電來水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極端情況下將會有3500萬千瓦左右的電力缺口,缺電形勢呈現更為復雜的態勢,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任務非常艱巨。
日本財務省和日本央行發布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持有的日本國債(含短期國債)已增至約1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59萬億元或2305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了71%,創歷史最高紀錄。
央行決定自2012年6月8日起降息。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同時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這是近三年半以來央行首次降息 (上次降息是2008年12月23日)。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