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岡縣財政局
變事后“救火”為事前“防火”,綜合運用做實預算、加強審核、硬化手段等辦法,前移財政監督“關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在部門預算編制上據實審核。以上級財政政策和縣委縣政府文件、部門預算方案、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作為預算編審的依據,由預算股、各職能股審查支出內容后,由監督檢查局進行政策審查。2012年累計審減支出項目12個,涉及資金152萬元;審減虛報取暖面積1.2萬平方米,審減資金32.4萬元;對12家沒有將預算編制到項級的單位作了預算修訂。二是在項目資金申報上甩干“水分”。企業、農業、教科文、基建等業務股室對項目單位申請的項目建議書的可行性嚴格審核。通過實地調研、聯審會簽等方式,使申報文件符合上級文件要求,符合縣情實際,有效預防了項目申報不實,套取、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發生。三是在政府性投資項目的評審上當好參謀。充分發揮財政評審中心作用,對政府性投資項目預算編制進行嚴格的事前審核和監督,為政府科學決策發揮了參謀作用,并節約了大量財力。2011年,青岡縣財政局評審中心共完成“三供兩治”、鄉鎮敬老院、縣醫院等32個重點工程項目的評審,評審項目資金11965萬元,審減金額1040萬元,審減率達到8%。
以財政資金流向為脈絡,堅持“項目跟著計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督跟著資金走”,加強了預算執行中的監督管理,將監督實施于項目資金管理過程中,隨時發現和改正問題。在具體工作上,采取了“明確責任、條塊結合、分級檢查”的事中監督工作方式,形成了“一組、兩線、三管齊下”的同步推進工作格局?!耙唤M”,即局同步監督工作領導小組,所有的監督檢查工作均在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統籌兼顧,避免打亂仗、重復檢查現象?!皟删€”,即由15個鄉鎮財政所構成監督第一線,局內各職能股室和鄉鎮財政分局共同組成監督第二線,形成“股所聯動,城鄉一體”的同步監督模式?!叭荦R下”,即基層一線抓全面,鄉鎮財政分局抓綜合,局內各職能股室抓重點。各鄉鎮財政所加強對補助性資金和項目類資金的監督檢查,將補助對象實有人數、項目申報的真實性、可行性等情況,及時上報縣財政局。幾年來,各鄉鎮財政所通過對分散供養五保戶、享受優撫補助人員和敬老院院民進行抽查清理,共清理出“吃空餉”的已故財政供養人員41人,已故享受優撫補助復員、退伍、傷殘、軍烈屬205人,已故集中供養敬老院院民188人,收回財政資金指標150余萬元。鄉鎮財政分局堅持綜合抓、抓綜合,針對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有效地開展全方位監督。在資金管理上,制定了財政資金安全管理、重大資金審批、資金使用公示、項目驗收結算、資金監管等工作制度,完善了資金監管辦法,嚴格了工作流程。對惠農補貼資金嚴格實行動態管理,對敬老院、五保戶供養、惠農補貼落實情況等每年至少進行兩次集中抽查巡查。局內各股室按照同步監督“五統一”要求,結合各自職能,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會計股監督各財政所的會計信息質量;企業股監督糧補、汽車、家電下鄉補貼發放;農業股監督良種補貼發放;教科文股檢查“兩免一補”政策落實;社保股檢查低保資金發放;基建股檢查泥草房改造項目;監督檢查局除了開展對各業務股室、各財政所的財政業務檢查外,還集中力量對局同步監督領導小組確定的重點項目和民生資金進行監督檢查。
在做好事前、事中監督工作的基礎上,把建立健全財政資金績效監督管理制度和考評體系作為同步監督的重要內容緊緊抓在手上,綜合運用完善檔案、社會監督、網絡反饋等手段進一步強化事后監督質效。一是完善項目檔案。各職能股室在完善《財政專項資金日常監督報告》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項目對監督檔案進行完善。農業股利用微機繪制了扶貧資金項目實施分布圖,建立了動態信息化檔案,把全縣104個村人畜飲水井、鄉村道路、小學校舍維修等項目在圖上一一標出,分門別類,逐年登記更新?;ü赏ㄟ^跟蹤檢查和留存影像資料的方式,建立完善“三供兩治”、“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等項目檔案,為事關民生的大項目提供 “回放”資料。二是發動社會監督。把社會關注的重大財政專項支出作為監督重點,采取入村公示、印發宣傳單等方式進行公開,讓群眾參與監督;通過在社會各階層聘請黨風巡視員、財政社會監督員的方式,督促項目有效實施;加強與審計、監察等部門的配合,同步報送專項資金撥款情況,推進兩部門參與項目績效管理。三是實施網絡反饋。從“兩基”建設入手,以“金財工程”建設平臺為依托,不斷加強現代信息化建設,完善了預算指標管理、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審批、非稅收繳、鄉財財務監管等系統,并建立了相應的數據庫。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加強財政專項監管評價,提高工作效率效果。鄉鎮財政分局利用鄉鎮財政VPN專線,足不出戶就可以對全縣15個鄉鎮財政所的財務進行調審,接收鄉鎮財政所對財政專項資金實施情況的反饋,監督力度和深度大大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