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工資薪金支出屬于人工成本的范疇,是企業成本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稅前扣除的重要內容。筆者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企業薪酬管理存在較大的問題,虛列勞務費等嚴重違法違紀行為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企業用工形式日趨多元化,隱藏在薪酬管理中的問題日益突出,必須從制度上予以規范。
目前,許多企業的工資提取數與實際支付數脫鉤,工資提取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有些企業雖然按照工效掛鉤辦法提取工資,但由于工資總額的核定具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企業的基數工資、新增效益工資都由上級部門核定,在核定的過程中,企業主管部門可以隨意調整,人為因素較多,客觀因素少,致使應付職工薪酬具有較大的彈性。有些企業甚至將工資總額作為利潤的調節器,在利潤考核指標完成好的時候,就多核定工資總額,反之,則少核定工資總額。
因此,應加強企業工資提取數額的監督管理,從總體上控制企業工資提取的規模、人均水平等,不允許企業將工資提取與支付人為分開,全面實行工資支出據實列支、據實提取的制度,真實反映企業的人力成本。同時,為控制企業工資增長幅度,上級主管部門可對企業工資發放數進行控制和管理,避免濫發工資現象的發生,鼓勵企業全面實行科學的職工薪酬制度以及合理的管理層年薪制度,適當縮小管理層與一般職工之間的工資差距。
隨著銀行支付結算手段的不斷提升,企業工資薪金的發放方式也靈活多樣,既有網上支付,也有銀行代發,還有傳統的現金發放。支付手段的多樣化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經過一些企業“藝術性”地加工,使得許多正常的工資支出成為企業“小金庫”的源泉。在近年檢查中多次發現,企業通過虛列工資支出私設“小金庫”,有些企業直接偽造工資發放單據,然后隨意找些不相關人員在工資表簽收,最終將這些現金支付的工資轉作“小金庫”;還有些企業則利用企業工資表與銀行代發單據脫節的便利條件,偽造工資發放表,然后更改銀行代發單據,將虛列的工資轉到單位以個人名義設立的儲蓄存折,等等。
因此,應加強企業工資支付的監督管理,從現金流上控制住企業工資支出的最終去向。明確規定企業的工資薪金支出,一律通過銀行代發,并且其所附工資發放單據必須經代發銀行簽章,證明銀行代發數額以及對象與企業原始工資表的一致性,以此避免企業采取瞞天過海等手段虛列工資薪金支出行為的發生。
目前,企業的用工形式較以前更為靈活,勞務用工成為了企業用工的重要形式。勞務用工不同于企業的正式工,這部分人員流動性較大,變動頻繁,薪金的支付渠道也千差萬別,有用工單位直接發放的,也有通過中介機構支付的。勞務用工的不確定性以及支付方式的便捷化,使得勞務費成為了企業違法違規問題的多發區。許多企業的勞務費大多是通過中介機構支付的,其僅憑中介機構開具的勞務費發票就可列賬,由于勞務費的最終去向與實際承擔單位分離,因此,一般難以核實其實際流向,許多企業正是利用這一漏洞,大肆在成本中列支虛列勞務費,然后通過中介機構或其他勞務單位套取資金私設“小金庫”。
因此,應加強對臨時用工的監督管理,規定臨時用工應比照正式工簽訂勞動合同,并依法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同時全面清理企業勞務費,嚴格規定企業勞務費不得通過中介機構間接支付,應按照其勞動關系在成本費用中據實列支,并直接通過銀行代發給勞務工,以此增加企業造假的難度和成本,杜絕虛列勞務費現象的發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