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何毅君
創新創優創一流
——江蘇省常州市財政監督科學化精細化工作側記
本刊記者 何毅君
“財政監督要緊密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在‘政府所想、部門所需、自身所能’的結合點上下工夫,突出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特色。”見面伊始,常州市財政局副局長劉燮華就開宗明義。作為常州市財政監督工作的分管領導,劉燮華是一位資深的監督人,其開闊的思路、創新的思維、敬業的精神,為常州市財政監督工作注入了鮮活的動力。在全市財政監督人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常州市財政監督工作以“創新創優創一流”為目標,銳意進取、扎實工作,亮點紛呈。自2008年以來,常州市財政局監督檢查處平均每年對近80戶行政事業單位組織開展了財政綜合檢查,年均查出違紀金額約2000萬元,其中:收繳及補繳財政專戶資金約1200萬元,并以查促管完善財政管理政策,促進財政監督檢查成果的轉化利用20余項。同時,常州市財政局監督檢查處已連續4年獲省財政監督工作綜合考評先進單位,2009年度和2011年度獲省財政監督信息調研工作先進單位;監督檢查處郭佳處長于2010年被評為全省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十年)先進工作者、2011年獲全國三年“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通報表揚。
創新是財政監督工作的靈魂,這是常州財監人的共識。近年來,該市以科學化為導向,立足常州實際,貼近財政中心工作,加大了財政監督創新力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財政監督雖然位高權重,但由于是‘挑刺’的活,很多市直單位對監督工作有一種本能的拒絕思想,往往對監督檢查工作不配合,甚至鬧對立情緒,這大大影響監督的效能。”劉燮華介紹說,“為了提高監督效能,我們建立了查前約談、查時服務、查后溝通的監督檢查項目一體化機制。既加強了與被監督檢查單位的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又增強了財政監督執法的剛性”。
一是查前約談處室。財政監督專職機構對每個檢查調研項目都約請相關業務處室進行專項座談,有的放矢擬定檢查(調研)項目實施方案,與業務處室形成了監督的合力。
二是通過查時服務,營造良好的檢查氛圍。檢查前,監督專職機構對參檢人員進行系統業務培訓,并編印了兩本政策匯編分發各處室、檢查人員和參檢單位,使大家全面了解財政政策,增強了解,減少誤解,營造良好的檢查氛圍。
三是查后溝通相關處室和參檢單位。外勤工作結束后,再分別約請相關業務處室和單位進行溝通,對檢查情況進行補充和完善,確保檢查的質量和效果。在與參檢單位領導和財務負責人見面時,請參檢單位領導在“檢查告知書”上簽字確認,確保檢查處理的嚴肅性和執行力。“目前,我們的處罰100%執行到位”,劉燮華自信地說。
“監督就是服務”,劉燮華說,“在工作中,我們不斷優化服務意識,全面推行了行政指導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日常監督工作中,常州市財政監督工作以服務為導向,通過上門服務、講座、座談會、培訓等方式做好財政政策宣傳指導工作。
一是對單位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給予行政指導,對存在問題及時糾正,并下發《行政指導建議書》,督導單位積極整改,規范管理。
二是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監督專職機構及時召開被檢查處理單位財務負責人座談會,聽取他們對財政管理監督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進行歸納整理,提出建議報財政局主要領導,局主要領導對此進行了批示,要求各分管局長及相關處室對提出問題和建議認真加以研究,完善相關制度及操作辦法。通過行政指導和促進財政規范管理的相融相促,常州市財政管理工作更加貼近實際,并推動了相關制度和規定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財政管理,也促進了財政監督長效機制的建立。
“進行績效預算監督,是財政監督關口前移的重要抓手”,劉燮華副局長對記者說,“根據省廳‘四位一體’大監督的要求,我們著力建立同步績效預算監督機制,并于今年在環保局等六個部門開展試點工作。”
為防止一些單位“閉門造車”,截留、套取、轉移財政資金,常州市財政局積極改革預算管理,建立了同步績效預算監督,實現了監督關口的前移。
一是事前監督上,項目績效目標與預算申報同步設定。要求試點部門對其中納入年度績效管理試點的項目,按照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的有關規定,成立項目績效管理小組,完成績效目標申報表、項目績效目標可行性分析報告編制等工作,報市財政局相關業務處室、績效管理處。市財政局收到試點部門報送的相關材料后,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對項目的合理性、必要性及績效目標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審。通過專家評審的,報領導小組審定后列入預算安排。市財政局批復下達2012年度市級部門預算時,同步下達試點項目績效目標,績效目標一經下達一般不予調整,確需調整的,應當根據績效目標管理的要求和審核流程,按照規定程序重新報批。
二是事中監督注重對項目實施中的績效跟蹤管理。市財政局在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對試點項目實施績效跟蹤管理。原則上按季度對項目完成進度、階段性目標完成情況、項目效益與預期目標偏差情況等進行跟蹤,并對項目實施、資金使用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試點部門圍繞項目績效目標,加強管理。對不接受意見采取措施整改的,暫停撥付資金。
三是事后監督注重對項目績效評價及結果運用。項目實施完畢后3個月內,試點部門完成項目績效管理情況自我評價工作,撰寫項目績效管理自評報告報送市財政局。市財政局收到試點項目自評報告后3個月內,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再評價,出具再評價報告。績效管理評價報告作為預算安排等相關管理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并按規定反饋試點部門,報送市人大、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同時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進行公開,從而促進財政及相關部門預算管理水平整體提高。
“當前,財政管理的收支規模日益龐大,監督任務十分艱巨,但檢查任務重與檢查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劉燮華坦誠地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基于對監督事業發展的一種憂患,我們下決心要解決監督力量不足的問題,創造性地設立了‘財政監督檢查員’制度。”
為了進一步充實監督檢查力量,今年,常州市創立“財政監督檢查員”制度。首批35名“財政監督檢查員”,是從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聘請的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財務負責人和會計人員,任期三年。新舉措得到了各方的好評,來自單位財務管理一線的“財政監督檢查員”對單位的財務管理情況熟,業務能力強,財政部門人員對財政政策了解全面,二者結合增強了檢查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
這是一個“一舉三得”的好辦法,“財政監督檢查員”制度既滿足了財政“大監督”增強監督檢查力量的需要,又創新了財政監督的管理模式。一是通過系統開展監督檢查業務培訓,“財政監督檢查員”更加全面熟悉了解財政政策法規,在理論上有了進一步提升,增強了工作中的自律意識;二是壯大財政監督檢查隊伍,提高財政監督檢查水平。通過培訓和參加財政綜合檢查,理論聯系實際,大幅提高了“財政監督檢查員”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技能;三是擴大財政宣傳范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自覺維護財經紀律的意識,強化預算的嚴肅性和有效性。通過學習和檢查,“財政監督檢查員”對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也進行了反省和自查,進一步規范了單位自身的財務管理。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財政監督工作道理亦然”,劉燮華對財政監督精細化管理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的工作也應從易入手,從細做起,狠抓細節管理。”
常州市財政監督檢查處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接受捐贈的字畫等藝術品因無法估價,未列入單位會計賬簿進行核算和管理,很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為此,監督檢查處向局資產處提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藝術品管理的建議。資產處根據檢查反饋情況,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市級行政事業單位陳列品管理的通知》,規定市財政部門對同級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標本、模型、字畫、古玩、雕塑等陳列品類國有資產實施監管。
新的監管措施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通過購買、交換、接受捐贈和調撥等方式取得的陳列品,要按規定履行驗收手續。驗收合格后,及時登記入賬,并將陳列品相關信息登入“江蘇省常州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各行政、事業單位報經批準予以出租的陳列品,其出租收入屬于政府非稅收入,一律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統一使用“常州市政府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各行政、事業單位不得擅自處置陳列品類國有資產,一經查實,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規定予以處理、處罰。
這些詳細的資產管理規定在國內首次提出,創新了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了國有資產的管理。
以檢查促管理,常州市財政監督工作始終將堵塞漏洞,規范管理放在第一位。
在非稅收入管理方面,通過對財政綜合檢查問題的剖析,監督專職機構提出建立全面、真實、透明、規范的非稅收入管理體系建議,為此局綜合處專門制定了《市級行政事業單位采用網絡POS機刷卡方式解繳非稅資金操作規定》。2011年對市本級80戶非稅收入現金收取額度較多的單位,安裝了110臺POS機,保證了非稅收入實時、全額繳入財政專戶(國庫),全年預計可減少單位現金收取量6至8億元。
為了從源頭上規范票據的管理,2011年7月起,根據監督專職機構的建議,票據管理軟件增加新功能,凡單位開票超過30天,資金未按規定入賬或上繳財政專戶的,自動預警停發票據,直到單位整改完成才可繼續領購財政票據。
在2010年開展的公務卡使用情況專項調研(發現公務卡刷卡支出比例不足5%)的基礎上,國庫處根據財政監督專職機構提出的建議,在2011年初制定了《常州市市級預算單位公務卡結算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補充規定》(常財庫[2011]26號)。進一步明確了公務卡強制性和鼓勵性刷卡目錄、優化公務卡結算業務流程、擴大報銷還款方式、嚴格控制現金支出范圍等,完善補充市級公務卡結算財務管理制度。2011年全市公務刷卡支出5133萬元,增幅超過26%。
記者手記:“常州市的財政監督工作做得不錯,雖說監督局只有6位女同志,但工作卻有聲有色,有機會你一定要去看看。”江蘇省財政廳監督局王保嘉局長的一席話,使記者對常州市財政監督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走近常州市,記者深深地感到常州市財政監督工作緊扣時代脈搏,做得實,做得精。其一是注重監督與管理的融合,提高了財政管理效能。監督專職機構通過對檢查發現問題的深入剖析,提出完善財政政策、加強財政管理建議;業務處室從善如流,積極出臺相關管理規定,促進財政監督檢查成果轉化和利用,監督專職機構與業務處室的相融相促,使兩者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其二是監督工作始終注重創新。包括建立同步預算績效監督、全面推行行政指導工作等在內的創新舉措,擴大了財政監督工作外延,提高了財政監督工作成效,得到了各方好評。其三是監督工作抓得精細。常州財政監督工作“高處著眼,細處著手”,始終按照財政部黨組關于財政管理精細化的要求,既從制度層面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又從管理細小環節抓效益,彰顯了精細的特色。
在5月1日起施行的《財政部門監督辦法》(財政部令第69號)中,財政部明確要求各地積極建立“大監督”管理模式、開展績效監督,進一步指明了新形勢下財政監督工作的方向。常州市開展的有益探索,為全國各市縣開展這些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常州的做法也表明,只要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監督的舞臺就會越來越大,演繹就會越來越精彩,財政監督工作爭創一流的目標就會越早實現!新時期,新要求,全國各市縣財政監督工作只要始終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堅持創新,就一定能實現新跨越!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