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
完善機制強化責任
——湖北省宜都市助推“兩公開”工作揚帆遠航
湖北省宜都市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6年以來,湖北省宜都市通過網絡形式,向全社會公開曬“資金”、曬“編制”、曬“政策”,全面推行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經過六年的探索和實踐,“兩公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公開內容豐富,公開形式多樣,宣傳方式新穎,網絡互動迅速,人民群眾滿意,連續五年在全省組織的年度集中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得到上級部門和宜都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有力地促進了“陽光政府”、“陽光財政”建設。
宜都市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行文,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委副書記、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市直各部門和鄉鎮“一把手”為成員,從領導體系上保證了政務公開工作的深入推進。
“兩公開”辦主任由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擔任,負責全市“兩公開”工作的總協調,財政、編制部門“一把手”任副主任,負責全市財政和編制的公開工作,其他部門為成員,負責本部門“兩公開”工作,下設資金組、編制組、技術組和綜合組,工作主體明晰,責任明確。
選用業務熟悉、政治合格、作風細致的業務骨干從事“兩公開”工作,在保持隊伍基本穩定的同時,不斷培養新人,為“兩公開”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做到工作部署到位,執行落實到位。
“兩公開”工作作為全市黨務、政務公開、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兩公開”工作,經常聽取“兩公開”工作匯報,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批示解決。并明確要求“兩公開”工作要在全省勇爭一流,力爭走在全省先進縣市前列。
該市對“兩公開”工作在工作經費上給予了足額保障。湖北省財政廳每年安排的“兩公開”激勵性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于工作專班的運行、設備維護購置、技術培訓、查詢點建設、部門和人員獎勵等支出。足額的經費保障,保證了“兩公開”工作的正常、靈活運轉。
實行“四掛鉤”,即“兩公開”工作與全市政務公開工作考核掛鉤,“兩公開”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掛鉤,“兩公開”工作與機關效能建設考核掛鉤,“兩公開”工作與年終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兌現掛鉤,建立起一套強有力的責任考核機制。從制度建設上明確“兩公開”工作是部門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將“兩公開”工作完成情況與部門榮譽、個人利益有機統一,讓部門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公開的主體。
實行市“兩公開”辦與市政務公開辦、市電子政務科、各成員單位聯動機制,不斷拓展政務公開的廣度和深度。一是明確部門“兩公開”工作分管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切實做到工作有部署,落實有責任。二是定期召開部門聯系會議,總結分析“兩公開”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研究部署“兩公開”工作,加強溝通和協調,解決部門公開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三是組織業務培訓,提高工作凝聚力。不定期組織各部門“兩公開”工作人員進行政策和業務培訓,及時了解“兩公開”工作動態和新的要求,加強工作中的互相溝通、協調和配合,共促提高。
激勵是開展工作的動力,是激發每個“兩公開”工作人員工作熱情的有效措施。一是在全市財政工作會議上,由市委辦、市政府辦對“兩公開”工作先進單位、示范查詢點及先進個人進行通報表彰和獎勵;二是根據考核結果,對“兩公開”工作完成好的先進單位在分配工作運行經費時予以政策傾斜;三是結合年終考核結果和日常督辦情況,財政局機關在年終總結時對“兩公開”工作進行專項表彰,對工作積極性高、成績突出的局屬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通過一系列的工作激勵措施,充分調動了“兩公開”工作人員開展政務公開工作的積極性。
近幾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宜都市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的社會知曉度,不斷擴大社會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兩公開”的作用,方便更多的人進行查詢和監督,利用宜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的巨大社會影響力,積極在政府門戶網站推行“兩公開”主要內容的公開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抓住市政府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建立統一規范的政府門戶網站的大好契機,將“兩公開”的主要內容納入市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統一規劃之中,將“兩公開”與政府門戶網站成功進行了對接。一是市直80個部門都按要求建立了統一、規范的門戶網站,成為市政府門戶網站的子網站,在“政府門戶網站群導航”中可以直接點擊進入;二是在各部門門戶網站首頁欄目中設置“政務公開”欄目,在該欄目下設置“財政公開”和“編制公開”欄目,點擊就直接鏈接到宜都市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可以非常方便地瀏覽“兩公開”網上的全部內容;三是在“政務公開”欄目中同時設置“信息公開目錄”欄,點擊“信息公開目錄”,其中設置了“財政信息”版塊,包括財政專項資金、財政預決算、采購招標、專項經費、政府投資項目、社會救助等12個方面的內容,由各部門在該版塊中對部門財政信息自行進行公開。
政府門戶網站建成運行后,該市首先試行了部門預算的同步公開工作,選擇衛生、交通、財政、水利、農業、建設等財政預算金額較大的20個市直部門開展試點。一是在“兩公開”網設置“部門預算資金”版塊,將20個部門的年度預算表直接進行公開,點擊部門名稱,就可以直接查閱該部門的年度預算情況;二是將20個部門的部門預算數據上傳到市政府電子政務科服務器,由各部門在部門門戶網站規定的欄目和版塊中進行公開,實現了兩網的同步運行。
《財政部關于深入推進基層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的意見》下發后,引起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責成財政部門牽頭抓好公開的落實工作。一是召開專門會議,傳達精神、部署工作,培訓人員。該市財政局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工作,落實了責任領導、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市“兩公開”辦召開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工作督辦會,涉及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的28個市直部門和財政局8個管理科室及“兩公開”辦工作人員參加會議,會議進一步明確了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的任務、范圍和原則,強化了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的責任,提出了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的具體要求。二是明確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的主體和責任。該市“兩公開”辦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工作的通知》,按照“誰分配、誰公開、誰負責”的原則,將應當公開的84項專項資金公開任務一一分解到各個部門,落實到具體的責任領導和責任人。三是統一部門公開格式和要求。統一公開欄目:各部門統一在部門門戶網站“政務公開”—“信息公開目錄”—“財政信息”—“財政專項資金”中進行公開;統一項目名稱:在部門網站上公開的專項資金名稱必須與《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目錄》中的名稱一致,并在該項資金前寇于“20××年”字樣;統一公開形式:每項資金要有使用情況說明,包括撥付對象、撥付標準、資金撥付及結余、撥付方式等內容,并將審核確認的撥付明細表以附件形式粘貼,進行詳細公開。
該市十分重視公開成果的應用,把“兩公開”網上公開的信息數據作為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出公開的作用和效果。一是財政、審計部門在開展年度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時,以網上公開的部門預算指標為依據,對市直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少數單位預算執行不嚴、預算追加手續不全等問題;二是財政部門在開展年度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中,以網上公開的部門預算和專項資金數據為檢查依據,對被檢查對象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和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重點檢查,對專項資金使用、核算不規范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三是通過網民的咨詢和投訴,發現案件線索,及時進行跟蹤調查處理;四是在開展家電下鄉補貼等各項惠民專項資金檢查工作中,借助網上公開的發放對象、發放標準、發放金額等數據,進村到戶進行實地調查核實,及時發現并查處了個別經銷商借用農戶身份資料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的行為。
(本欄目責任編輯:尹情)
《政務公開與財政監督》專欄聯辦單位:湖北省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